中国人的消费,很难和旅行车搭上关系。 截止到今天,中国的柏油路上仍然看不到旅行车的影子,从市场占有率上来看,旅行车不足0.1%的成绩只能说非常失败。 曾经主推过旅行车的几家企业,也都选择了躺平,对于他们来说,让旅行车躺平才是对企业负责的表现。 原因很简单,中国消费者不接受旅行车。 01 旅行车是欧洲产物 定位于全能的旅行车,其实是欧洲人最爱的产品,全世界只有欧洲独爱旅行车,日本、美国、印度以及中国市场对旅行车的认知都不高。 旅行车有自己的文化属性在其中,即便在欧洲,旅行车的销量也远远没有轿车和SUV高,它只限于一小部分用户群体,用来诠释精神诉求的产品。 旅行车让轿车拥有SUV一般的空间拓展能力,让SUV拥有轿车一般的操控表现,再加上本身就更高的格调,在欧洲市场满足的是需求更多的消费群体。 除欧洲市场之外,美国人对旅行车的认可度也不高,因为美国大型车的优势要比“小家子气”的旅行车更有吸引力。 4万美金买一台F150,可是要比旅行车来的更生猛一些。 02 中国人对旅行车根本没有情怀 中国的主力消费集中在10-20万区间,我们要求的是家用、耐用、性价比,旅行车一来选择不多,二来价格非常高,对于整个乘用车市场来说,旅行车存在的意义就是没有任何意义。 旅行的意义,是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带来更优秀的精神共鸣,但从目前来看,整个中国消费市场的大基调没有达到满足精神需求的高度。 更多的消费者停留在“买什么更经济实惠”的状态中。 此外,中国市场的旅行车非常少,只有几家欧洲企业量产过,无外乎沃尔沃、大众、宝马、奔驰等几家企业。 这里也能看出,旅行车是典型的欧洲玩具,进入中国乘用车市场既缺乏规模竞争力,又无法真正的嵌入到消费情怀中。 03 异域文化难以生存 中国人喜欢SUV,日本人喜欢K-Car,美国人喜欢皮卡,这是不同消费环境带来的发展方向,你无法要求美国人喜欢K-car,更无法让日本人喜欢大型皮卡。 背后是消费与现实无法调和的矛盾。 让中国人接受旅行车,就像让欧洲人放弃4万美金的奥迪,选择4万欧元的长城一样这么困难,这属于异域文化入侵。 一方面,外来产品无法很好的满足中国消费者,另一方面,现有的消费体系非常健全,消费选择的背后是文化的认可。 所以说,旅行车在中国市场属于非常失败的产物,这不仅仅是旅行车本身有一些难以攻克的产品问题,还与中国消费文化格格不入有关。 总而言之,旅行车从来都不是成功的产品,它只是在欧洲有一些市场份额,也正是这种地域色彩非常鲜明的产品,注定在中国市场很难成功。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9月30日消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对英国超豪华性能品牌阿斯顿·马丁·拉贡达国际控股7.60%的股份收购。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营收 581 亿,同比增长 29%,归母净利润为 15.52 亿元,同比减少 35%,为 ...
其实当下大部分人选购新能源车还是会更倾向于去入手一台混合动力车型,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SUV,由于其“可油可电”的结构特性,所以备受消费者们所喜爱。就拿8月份的汽车销量榜来说吧,比亚迪就凭借宋PLUS DM-i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