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25日,小鹏 P7(参数|图片)在挪威市场正式上市。而在此之前,G3i已经为小鹏开拓海外市场迈开了第一步。 不止小鹏,其他中国新势力也纷纷踏上了出海征程。 蔚来在欧洲首家门店,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的NIO House丨Oslo,已在去年10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ES8成为了首款进军海外市场的车型。 更早之前,爱驰早在2020年3月就正式发布了欧版U5,成为了首家成功登陆欧洲市场的中国电动乘用车品牌。 目前,爱驰在海外市场的覆盖区域还在不断扩大,已在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以色列、法属留尼汪等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售。 不仅如此,哪吒汽车在去年9月发布哪吒V右舵版的同时,也正式宣布“出海”,进军东盟市场。此外,哪吒S在今年上市后也将进军欧洲市场。 不难发现,中国新势力在近年来迎来了“出海”热潮。 对于这些没有历史底蕴的新势力们来说,驱动它们将目光投向海外的动力是什么?这令不少人感到好奇。 当下是“出海”的最佳时机? 在特斯拉的带动下,中国汽车行业在几年前迎来了一波造车热潮。借助电动化、智能化的东风,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应运而生,向传统车企发起了挑战。 不管是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还是房地产商,都纷纷跨界进入汽车行业,这让不少人认为造车原来如此容易。 但真实的情况是,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造车的难处。毕竟蔚来李斌说过,没有400亿就别想着造车。可见,造车不是想造就能造的,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哪怕前进一步都很难。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在迎来第一波造车热潮不久后,第一轮洗牌就很快来临,将绝大多数新势力扼杀在了襁褓中,丝毫没有留下任何成长的机会。 而留下来的极少数,注定是尖子生中的尖子。这其中,就有上述我们提到的蔚来、小鹏、哪吒等。 它们实际的表现也很有说服力。 在疫情、缺芯,以及补贴下滑的多重不利因素下,新势力在2021年继续逆势而上,不断刷新市值、销量等纪录。 尤其是在销量端,小鹏、理想、蔚来、哪吒在去年12月的单月交付量纷纷破万。其中小鹏汽车创下了新势力历史单月交付量新高,达到了16000辆。此外,零跑汽车在去年12月的交付量也达到了7807辆,离破万近在咫尺。 不仅如此,从2021年全年交付量来看,小鹏、蔚来、理想均超过9万辆,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263%、109.1%以及177.4%。哪吒紧随其后,其全年交付量也近7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61.7%。 交付量同比大增,表明了市场对这些新势力品牌的认可,也进一步表明了它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力。可见,2021年国内新势力迎来了集体爆发。 在本土市场的向好,让这些中国新势力的地位不断得到夯实。依托与传统车企截然不同的服务体系,新势力们也更有信心将自身的优势复制到海外市场。 而真正推动新势力集体“出海”的,是海外新能源市场的爆发,这其中欧洲市场尤为明显。 资料显示,欧洲新能源市场已经超越了国内新能源市场。其根源,就在于欧洲多国的政策刺激。一直以来,欧洲的排放法规都相当严苛,这从近10年来欧洲车企大力发展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三缸发动机就能看出。 不仅如此,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欧洲多国也对新能源市场采取了相应的刺激政策。 目前,欧盟27国中几乎都制定了相应的刺激政策,这与国内多年前实施的新能源刺激政策类似。 比如,德国就颁布了相应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只要在2021年底前购买4万欧元以下的纯电动汽车,即可获得6000欧元的联邦补贴和3000欧元的制造商补贴,并享受免汽车税的政策。 与此同时,欧洲多国也在最近两年,加快了新能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这也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欧洲新能源车的普及,惠及了购买新能源车的欧洲消费者。 更为重要的是,欧洲在新能源市场上,并没有对国外车辆生产地有所限制,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欧洲对于新能源车的渴望,也进一步为中国新势力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些似乎都表明了当下是中国新势力“出海”的最佳时机。但它们真的能够将在中国的成功复制到海外市场吗? 重重阻碍让出海之路很艰难 不少人认为,中国新势力出口到海外,就如同国内进口国外品牌车型那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事实上,在中国新势力的出海之路上,它们将面临重重阻碍。 不同于进口品牌已在国内布局了众多的经销网络,即便如蔚来这样的头部中国新势力,在海外的经销网点也屈指可数。因此,摆在它们面前的首要难关,便是经销网络的布局。 而新势力的网络体系不同于传统车企,大多采用直营模式,这就导致了它们要在海外市场拓展业务,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投资。换言之,大幅提升的成本,对于还处在亏损阶段的新势力来说,是必须要去考虑的事情。 尤其对于视服务为根本的蔚来而言,不管是换电站的建设、人工,还是体验店、交付中心的管理与维护,乃至品牌层面的宣传,都将是一笔巨额的成本。 同时,即便新势力在国内备受赞誉的服务体系,也不见得能得到海外用户的认同。 因为,欧洲消费者与国内消费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只是将汽车作为普通的代步工具,将新能源车视作是迎合政策所需、实现燃油车平替的一种方式。 至于更好的服务,或许在他们看来,一款普通的家用代步车,再好的服务只会让购车成本增加,属于没有必要的开支。当然,肯定也不排除有欧洲消费者也吃优质服务这一套,毕竟人都是感性的,谁都期望成为高高在上被别人服务的对象。 此外,欧洲消费者对于本土品牌的钟爱,依旧是难以动摇的。 放眼欧洲汽车工业,历史超过50年的品牌多如鸿毛,上百年历史的品牌也不少见。在这种背景下,欧洲消费者对于这些品牌的忠诚度,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后才养成的。 不仅如此,在欧洲多国政策的刺激下,在排放法规愈发严苛的背景下,一大批欧洲传统车企也在快速转型,纷纷在新能源市场开花结果。即便从纯燃油领域转变为新能源领域,这些老牌的欧洲车企,也不会失去原本的竞争力。 根据 EU-EVs.com(一个使用政府核实的数据来追踪欧洲和英国等11个国家的电动汽车注册数量的网站)的最新数据显示,雷诺 Zoe(参数|图片)售出了50514辆,排在第二。大众 ID.3(参数|图片) 和 ID.4(参数|图片) 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其中ID.3 已售出 49502 辆,ID.4 累计销售 41711 辆。 可见,欧洲老牌车企依旧在新能源市场,拥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不过,除了这些欧洲老牌车企将成为中国新势力的阻碍外,特斯拉必定是他们无法绕开的障碍。在EU-EVs.com的数据中,排在第一的便是特斯拉 Model 3(参数|图片),它大概率将成为了2021年欧洲市场最畅销的电动汽车。 除了将直面这些对手外,运输也将成为中国新势力出海之路上的一大阻碍。 受疫情这个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导致不少的港口存在拥堵的情况。这也就造成了运输时间的不可控,让交车期变得更长,并不利于尚处于开拓阶段的中国新势力。 中国新势力的出海之路,一个字难。 写在最后 车到山前必有路。 即便出海之路很艰辛,但只要敢于迈出一小步,都有可能成为迈向成功的一大步。 正如李斌所言,“现在进入全球市场,我们是一颗种子,不要寄希望这个种子可以立刻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这不符合事情的客观规律。” 的确,每一棵参天大树,都是从一颗不起眼的种子成长而来的。刚刚埋入海外土壤的这颗种子,只要培育得当终将成长为令人仰视的参天大树。 本文来源【汽车葫芦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