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徐长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附PPT)

新能源观察员(稿源) 2022-2-27 18:08 No.1372


徐长明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很高兴第一个发言,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看好,15分钟时间非常短,跟大家分享三句话:


第一句话,我们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迫切。


第二句话,在三大政策的促进下,新能源汽车连续5年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同时在消费端出现两个积极变化。


第三句话,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中,在波动中不断前行,我现在判断,大概在2025年之后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会显示出相对的优势。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为什么说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迫切。



这张图是我们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现在已经到了1000人150辆汽车,总的汽车保有量,去年已经达到了2.1亿辆,这么大的汽车数量快速的增长,带来一个情况



就是石油的消费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柱图下边这个柱子是我们产的石油量,下边这个柱子是进口量,去年为止我们石油消费6.1亿吨,进口石油是4.2亿吨,我们国产由每年大概2亿吨水平,增加的量都在进口,现在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了68.7%,这是目前的情况。如果按照我们的预测,将来中国汽车保有量能够达到和超过6亿辆,现在我们估计在6亿辆到6.5亿辆之间



如果这样一个水平的话,我们按照现在全世界几个汽车大国和石油消费大国的比例可以测算一下,左边这个柱子是汽车的保有量,右边是石油消费量,美国是2.7亿量的保有量,消费石油8.6亿吨,如果按照我们测算,将来到6.5亿辆,我们除以2.7再乘8.6,可以算算大概需要多少石油,如果按照我们的标准,6亿量除以1.8亿量,乘以我们当年的消费量5.8亿吨,这是对我们石油消费巨大的考验。关键是我们这6亿量能不能达到,如果能达到,我们就必须找到办法,不能全部用传统汽车。6亿量我们按国际规则测算



保有量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乘以一个人几辆汽车,我们的人口数现在预测峰值点在14.2亿到14.5亿,人口学家都预测完了,我们有多少保有量关键取决于这个数字,就是一个人几辆车,现在全世界有20几个国家达到了饱和,千人600辆,就是每个人0.6亿辆汽车,每个人0.6辆乘以14.5亿人口,大数就是8.5亿辆,现在我们才2亿辆多一点。我们目前的发展界定,是收入决定了千人保有量的高低,收入水平高的地方千人保有量就高,收入水平低的地方千人保有量就低,当每个家庭都买得起汽车的时候,就不是收入决定千人保有量高低,是人口密度决定的。



这是日本,美国两个国家的图,横向是人口密度,纵向是每个国家的千人保有量,日本人口密度高千人保有量就低,美国城市人口密度都比较低,千人保有量比较高,他们两个是相反的关系。但有一个特点,当他们人口密度相同的时候,这样的城市千人保有量基本上是一样的。



我们国家人口密度总每平方公里143个人,但是我们的人口分布高度不均衡,这是90年代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的一个规律,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腾冲拉一根线,大家管这根线叫胡焕庸线,这条线东西两边人口密度差距非常大,这条线西边人口不到6千万人,国土面积67%,这条线东边人口94%,国土面积43%,90年过去了人口比例只有一个百分点的误差,原来是5%和95%,现在是6%和94%。这条线东边的人口密度是多少?300人/平方公里,94%的人在43%的国土面积上,这块密度很高,它大概什么水平?



刚刚我列举的几个国家差不多,英国、意大利、德国,理论上他能达到600我们也能达到,但是我们国家资源的分布比较集中,像北京有那么多优质资源,人就往这边去,上海有那么多优质资源,人就往上海走,每个省里的人就往省会走,最近说杭州的房价也涨的不得了,我们省会城市的人口密度都很高。


我们算下来我们国家的平均千人汽车保有量大概450,就是每千人450辆,乘以4.5亿人口,大概6亿多辆车,将近6.5亿,这是国际规律测算出来的。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保有量现在就越来越高,不断的往这个规律线上去走,我们石油的依存度的问题就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说,我一直主张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出于这个考虑,就是我们不都用传统的油来解决,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点。


我倒觉得,你说靠发展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弯道超车,这个能不能超?现在不敢下结论,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必须,要让老百姓买车,这是基本需求,那就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所以我们说如果有20%的保有量是新能源汽车,假如按6亿辆测算的话,大概还剩4.8亿辆的传统车,这4.8亿辆传统车,再加上深混的技术,就跟美国的2.8亿辆汽车差不太多了。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每年跑的里程数,每辆汽车不如美国,美国每辆车大概1.7万公里,我们大概1.2—1.3万公里,我们20%新能源,加上深混技术,基本上解决了油的问题,如果30%新能源可能更好,整个国家国情角度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而且越来越迫切。


第二个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三大政策,一个叫补贴,一个叫牌照路权的优惠,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政府特定领域直接配置资源,公交、出租、物流等等,这三个政策导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出现了连续5年高速增长,从2014年开始就非常高。


今年上半年在1—8月份的辆达到60万辆,同比增长88.5%,今年破百万是肯定的,这是总量。


消费端还有两个变化,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一个积极变化,就是我们消费的主体,几年前还是单位用户为主,到今年就变成私人买车为主,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大家看右边这个柱子,今年1—7月份,私人买车占新能源汽车的72.1%,这是乘用车,如果把商用车加上,乘用车部分70%是家庭买去了,16.5%是单位买,这是要大发展的一个前提,单位买车数量是有限的,一旦私人消费的时候量就上去了。



这些私人车被哪些地区买去了,几年前主要是6个限购城市把私家车基本上垄断了,70%的车卖给了6个限购城市,2014、2015年都是,2016年占到55,今年发生了大的变化,6个限购城市占了42.6%,57.4%的是非限购城市,这是自愿买的,当然补贴政策、牌照路权的优惠有点用,非限购城市真的消费电动车之后这才是真正大有潜力,6个限购城市一年的量就那么点,新牌照就60万个,这是6个城市,这是两个积极变化。


我们再看看未来新能源汽车到底会怎么发展,我们觉得可能会在波动中前行,所谓波动,这个波动主要是体现在2021—2025年,短期我们说在2020年之前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就会持续增长,政府的补贴政策还在,所以我们估计到2020年能达到180万辆,乘用车125,有5个场景,分时租赁、出租网约、公务拥车、限购城市私人买车、非限购城市私人买车,这五大场景大概是125万辆,商用车有三个场景,公交、物流、专用车55万辆,加起来180万辆。如果“双积分”政策严格实施的话,这个总量有可能达到230万辆,这是一个短期我觉得没有什么悬念。


中期,2021—2025年,我们判断可能有短期波动的,然后再平稳发展。我们目前是三大政策,未来是牌照路权优惠继续的,特定领域直接配置资源是继续的,而且力度可能更大。


现在我们了解,像深圳,去年年底所有的公交车变成了新能源,今年年底是所有的出租车,去年是公交车,今年是出租车,未来两年之内大概是物流车,去年年底是山西的太原全部的出租车变成电动车,政府为了鼓励发展、为了环保。唯独一个变化,补贴政策退出了,另外一个政策来了,“双积分”,这个政策对部分企业来讲,比补贴政策还要大。比如说我们的合资公司、外资品牌,在现在这种补贴政策下大家都不积极,“双积分”来大家都得来。


还有一些消费者不满意的点,未来5年之内会有积极变化,比如说续航里程的问题、电池成本贵的问题、充电设施不方便的问题,这些都会有所好转。总的来讲,未来一两年之内会有一个小的波动,未来会继续好转。


长期我觉得会有相对优势的出现,三个原因带来的:


第一个变化,新电池体积突破。现在很多的跨国公司正在研究新的电池,全固态电池,这个电池有两个指标,横坐标是能量密度,纵坐标是功率密度,能量密度越高,同样的续航100里程需要的重量就少了,纵向对我们国家特别有意义,功率密度,这种高功率电池充电时间就非常短,我们国家很多在公共充电桩充电,这个一旦上去就好,现在很多公司都在研究续航里程600公里,一杯咖啡充完电,2025年商用化,这是一个变化,同质化竞争下可以。


第二个变化,汽车功能的变化。现在的汽车主要是交通工具,未来的汽车是交通工具+高级智能移动终端,。到2027连我们预测,90后+00后,加在一起占100个买车人的49%,这些人对智能的东西高度需求,而高度智能化的汽车用传统车比较困难,新能源车就比较好。


第三个变化,自动驾驶。电动车又增加了一个使用场景和推售,这是国际计策预测的,到2030年,中国美国、欧洲三个国家产量总共8200万辆,其中L4级达到了2800万辆,L5级达到1200万辆,这个辆非常大,又做了保有量预测,2020年8100万辆保有量,L4+L5的,其中中国3310万辆,如果这个预测实现,L4、L5的车传统车是比较困难的,原则上都用电动车,所以未来的远期来看,三个重要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我们的电动车相对于传统车,在部分领域会有相应的优势,这就会越来越出现的一个结果。


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三个句话,越来越迫切,量在快速增长,爆发式连续5年了,积极的变化在终端有两个,私家买占主体了,私家卖到哪儿去了?卖到非限购城市去了,这就是市场激发的一个需求。远期、短期可能是没有悬念,中期可能有波动,再远期可能就有相对优势出现,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三个内容。


谢谢大家!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焉知·汽车科技新媒体


矩阵:汽车见闻·焉知;新能源汽车·焉知;自动驾驶·焉知;汽车轻量化·焉知;HR云·焉知;汽车金融·焉知




本文来源【焉知新能源汽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