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雯 据猎聘发布的关于今年一季度中高端人才市场春招跳槽数据显示,六大热门领域包括旅游、新能源汽车、影视、制药医疗、新消费、数字经济,几乎每个领域的新发职位都呈井喷趋势,新发职位同比增长均超50%。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涨幅达到103.53%。 从202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造车赛道除了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涌入外,小米、BAT及创维等互联网巨头也开始跨界进入造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猎聘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也同样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新能源汽车人才也很紧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发职位激增,增幅高达103.54%,从中也能看到产业和资本的动态。” 各地加快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 智能汽车人才市场依旧存在巨大缺口,人才的现有存量远远满足不了行业的实际需求。 户口难求的上海在今年为优秀新能源汽车人才打开了大门,甚至发出了给户口、给资金的“红包”。日前发布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外优秀人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落户、人才奖励等支持。” 事实上,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曾经的第一大工业城市,汽车一直都是其支柱产业。面对新四化的浪潮,曾经以燃油车为中心的上海汽车工业,也开始布局电池、自动驾驶以及智能网联等高新技术领域。 上海的汽车人才不仅拥有数量优势,而且质量也较高。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认为,目前上海是汽车高端人才最多的城市,很多外企和供应商的总部都在上海,高端人才是上海最大的优势。 不止上海,全国各地都在抢夺新能源、自动驾驶方面的汽车人才。 脉脉数据研究院出品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启示录》(以下简称启示录)显示,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影响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地域布局。作为汽车产业重镇的上海,在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储备上同样领先全国。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保定、宁德等非中心城市依托汽车产业链优势也储备了不少新能源人才。新能源汽车人才城市分布依次为:上海12.1%、北京11.1%、深圳7.6%。 此前,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在“中德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论坛”上曾表示,北京已经成为了中国拥有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和创新人才最多的城市,百余家自动驾驶企业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众多的科研机构在北京共同形成了国际领先的自动驾驶产业生态。 作为汽车产量全国第一的广东省也不甘示弱,据悉,广东目前已经汇聚了丰田、本田、大众、日产等传统汽车品牌。同时,随着比亚迪、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的壮大,小鹏汽车、 腾势汽车(参数|图片)、广汽蔚来等新能源造车企业的长大,有越来越多的汽车人才流入这个汽车大省。 传统车企颇受互联网中高端人才关注 传统车企转型加速和互联网新势力的入局,新经济领域成为当下人才流动热区。理想、特斯拉、小鹏和蔚来这些布局较早的新势力,在人才心中占据先发优势。比亚迪、吉利等行业大佬蓄势发力,凭借可观的薪资待遇和发展潜力,不仅受到传统“老司机”关注,更受到许多互联网中高端人才关注。 新能源汽车人才不仅只关注车企,字节跳动、华为、美团等科技企业也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据BOSS直聘数据,2021年以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企业招聘岗位数量、求职者关注热度持续攀升。其中,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销售、用户运营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 新能源汽车行业牵扯更为复杂的产业链分工,互联网巨头在进入造车领域时,合作而不是包揽成为必然选项。除了资本与业务层面的合作,企业文化与人才层面的融合往往是难点。 马谡是某外资车企项目经理,他表示:“从参观今年上海车展时深有感触,热闹是新势力的,没人讨论我熟悉的油耗、耐久性、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性能。大家更关心车载语音交互是不是足够智能,甚至车门的开启方式和传统的车有什么不同。这些炫酷的、吸引眼球的特点恰恰是很多传统车企所缺乏的。” 转行的难度随着产业融合而减少,进入车企的互联网人也不一定安心留下。跨界引人成为常态,对于车企HR来说,与互联网科技巨头抢人需要新打法。 作为福特工程师的大萌子认为:“新势力的优势在渐渐变弱,因为现在各大传统OEM都推出了自己量产版的纯电车,新势力在产品方面已经没有独特性或是稀缺性。从生产历史角度考虑,新势力毕竟是新成立的公司,相较于那些百年车企,在生产流程、软实力方面并没有太多积累。有太多类似这样细小却重要的短板了。” 不过在某德系合资车企工作了十多年的陈维表示,造车新势力的差异更多体现在营销方式、用户运营方式这些方面,但产品质量相对薄弱,“我觉得新势力主要还处于圈钱和炒作的阶段,并没有把所有精力放在做出好产品上面。”陈维说。 催生跨界人才的大需求 《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以下称指南)指出,伴随着汽车进入全方位“新四化”产品变革期,智能网联汽车的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智能汽车数字化架构自下而上由网络架构、硬件、驱动层、应用层及云端5个层次组成,聚合了整车、软件、互联网等领域前瞻技术。 伴随着车企对于营销模式的不断探索,新的消费商业模式的落地迫在眉睫。结合新技术的迭代更新,汽车行业正朝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营销体系等方向发展,同步激增了对于用户运营、互联网营销、数字化营销、品牌体验、产品体验及相关数据前中后台营销软硬件人才的需求量。 从人才流动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汽车流通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大数据、云平台和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的应用与日俱增,从业人员规模或将减少,对于人才能力需求不同于以往,人才流动性大大加快。 从人才获取的渠道上来看,企业加深了与外部招聘在线平台与专业猎头公司的合作,吸纳并重新建立颠覆企业传统岗位积累的人才库资源,从外部引入大量数字化转型下的新型岗位人才。 除此之外,企业也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行业—企业—院校紧密联系,大力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提升院校协同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水平;通过举办行业技术交流赛事,参赛项目涵盖了环境感知系统、车载软件与算法、移动通信网络、智能驾驶测试等多个细分领域,行业与企业都对“汽车+IT+通信”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求贤若渴,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断涌现。 启示录统计显示,新能源汽车领域男性从业者数量是女性的5倍多。在既需要新鲜血液创新变革,又需要经验积淀的新能源汽车领域,5年以上工作经验人才最多,占比为49.2%。 2021年上半年,项目管理和运营类岗位成为投递热门。不过若对比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岗位需求,会发现岗位供需间存在严重错配。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企发布职位最多的岗位为算法与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如感知算法专家、AI平台技术专家、深度学习引擎框架研发工程师等岗位。企业对于高精尖研发人才的渴求,在转型升级压力下显得更为迫切。 2020下半年至2021年,随着疫情的控制,汽车业务量逐渐恢复,企业恢复招聘量及人员流失补充,高精尖技术人才职位及数字化转型期稀缺岗位薪酬依旧保持20%左右的跳槽涨幅。特别是一些与自动驾驶算法相关的职位,年薪可达到百万元以上。 三电人才需求火热 在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影响下,中国市场已成为拉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从人才需求的角度,2020年可谓是传统的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元年,各主车厂商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也加大了相关人才的招募。疫情使得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在网上购买汽车等贵价商品,汽车零售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加速,具备互联网和汽车跨界经验的候选人越来越受欢迎。疫情对下游零部件公司带来的影响更大,也加速了零部件产业内的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随着移动智能技术的发展,零部件供应商业务与产品重心加速调整,智能座舱等成为布局的重点方向。传统的燃油车零部件过渡到新能源的零部件,产业链下游也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布局产生了相关的人才需求。 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速,汽车企业在车联网、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加速。特别是新基建的提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各领域建设全面加速。车联网、智能驾驶等岗位在市场继续火热。 2020年是新能源市场的转折点。随着新能源汽车厂商车型陆续上市及量产,传统汽车厂商纷纷入局,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提升,市场进入成熟的节点。新能源汽车三电领域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技术、研发类人才需求火热。随着新能源产业布局不断完善,需求量日益增长,除技术研发类需求外,各工序段工艺类和设备开发类的核心人才需求也较往年增长趋势显著,从下一个利润增长点来看,各企业也在设备整机开发角度投入更多。全球化区域分布主要以中国、日韩、欧美等地布局为主,除技术扎实和丰富的经历外,也对英语和小语种的工作语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此外,2021年充换电业务、氢燃料业务将是市场增长显著的需求点。 新能源汽车领域,IT支持运维类人才供给充足,就业竞争度最高。数据分析人才的就业也已经呈现出高竞争度的趋势。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研发人才的就业竞争度仅居第四位,竞争相对缓和。 本文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