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强势的市场表现,吉利毫无悬念地摘得中国品牌年度销量第一的桂冠。 1月6日,吉利公布了12月份的销量数据,其单月15.87万辆的销量,不仅创造了吉利历史以来最好的单月成绩,更助推吉利连续5年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 同时,凭借着2021年1328029辆的年度销量,吉利一举超越上汽大众,夺得行业年度销量季军,创下中国品牌有史以来的最高名次。 即便是与亚军上汽通用相比,吉利也不遑多让,在市占率相同的情况下,与其也仅有3538辆的微弱差距。 傲人的销量背后,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和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吉利已经在研发、制造、营销、渠道、服务等多个领域构建起一个强大、高效的百万辆体系。也正是这个体系的赋能,让吉利稳稳占据着中国品牌的销冠位置,成为近年来长大性最好的中国品牌。 慢哲学对汽车产业来说,2021年是地狱级难度开局,一面是疫情肆虐,一面是芯荒发酵,二者叠加更是让众多车企压力倍增。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便是离去年初立下的153万辆年销目标还有20万辆的差距,但吉利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毕竟,2021年有太多车企没办法达到年初立下的销量目标,也有太多的车企陷入负增长甚至高负增长的艰难处境。 如果我们深度复盘一下吉利的2021年,便会产生这样一个感觉,吉利似乎在有意地“放慢”前进的脚步。 注意,这个“慢”并不是效率或速度的慢,而是策略上的“慢”。 在这个速度为王的时代,很多车企总是有些急于求成。今天推出一款车型,恨不得明天就能占据细分市场冠军。今年定下一个销售战略,恨不得明年就登顶行业第一。 有时,一味地求快,反而落了下乘。脚踏实地虽然看起来慢了些,但每一步都不犯错,最终反而占了上风。 我们都知道,2021年是吉利“科技吉利4.0时代”全面开局的一年,也就是说,整个2021年更像是是吉利的过渡之年。 过渡之年的工作重心不是推新,而是焕新,不是求快,而是求稳。 这一年,特别是针对传统燃油车,吉利将现有在售24款车型中的21款,通过增推特别款、中期改款、换代等方式完成产品焕新。 即便是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吉利也推出了基于BMA架构打造的全新帝豪L。如此,这也让吉利焕新产品的覆盖率达到87.5%。 跟产品焕新节奏同步的,是吉利销售策略的调整。 在2021年的销售策略上,吉利把远景等低价值的产品进行了缩减,增加了领克、中国星系列等高品牌溢价车型的销量占比,进而实现了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型。 吉利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在产品层面可以做到完全对标4.0的新要求,进一步夯实产品矩阵的基础。 至于代价,就是全新车型推出得慢了点,在市场和用户层面的声浪少了一点,同时也会让年度销量目标的达成速度慢了一点。 这种策略的“慢”,也让吉利的销售结构朝着更高端,更健康的方向嬗变。 数据最能说明这个倾向,更高品牌附加值的领克和中国星系列在2021年分别达成了22万辆和21万辆的销量,两者之和约占吉利年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销售结构持续优化,品牌竞争持续向上,成为吉利2021年度销量的最大看点之一。 其中,领克品牌全年销售超22万辆,同比增长26%,并在2021年品牌成立五周年之际,迎来了累计销量突破60万辆的关键时刻。 至于中国星系列,则包含了星越L、星越和星瑞三款产品,它们均诞生于最新的CMA平台,并在价格上杀入合资腹地。 去年12月,中国星系列销量达到约2.9万辆,发展势头和爆款效应不容小觑。 目前星瑞相对稳定,星越L的累计订单量还有很大的空缺未交付。2022年,中国星系列势必将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不管是产品推进节奏的调整,还是销售策略的调整,都多少会拖慢吉利全年销量的达成。 不过,虽然慢一点,但是稳一点,这会进一步夯实吉利向上的根基,进一步拓展吉利未来的长大空间。 慢就是快,吉利把这个道理演绎到了极致。 转型快2021年似乎是一个转型之年,空气里到处弥漫着“转型”的味道。 如何才能既保持专业能力,又跟上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如何在稳住燃油车基本盘的同时,可以快速地在新能源赛道站稳脚跟? ——这恐怕是所有汽车巨头们都在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尽管每一家的解决方案都不尽相同,但转型已在路上。 那些看起来像是只有苹果、谷歌、华为等等IT巨头才会推崇和践行的商业逻辑,就如同风舶来的种子,在汽车这个传统产业中生根发芽。 一切以用户为核心和导向的发展战略,在极少数反应迅速的汽车巨头中得以确立,比如吉利。 2021年6月,吉利之中国汽车首个用户品牌——“我们”正式发布。 “我们”完全由用户经营,吉利搭建平台,创造出“大家一起玩、大家一起造车”的多维车生活空间。 仅仅 5个月之后,吉利以更具体的方式,更高效的目标与用户品牌“我们”达成呼应。 11月,吉利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吉利官方这样定义:集团将以创造超越用户期待的智能出行体验、打造科技引领型全球汽车企业、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 “受人尊敬”这个带有人文关怀的词汇,不仅为用户带来的别样期望,也为吉利向用户型企业转型提出了更具化的要求。 付出就有回报,吉利的用户战略也并不是说说而已。 2021年吉利荣获J.D.Power CSI售后满意度大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和中国汽车服务金扳手奖等多项重磅奖项。 这些奖杯和荣誉证明了2021年吉利在用户运维、用户服务等方面收获了市场和用户的双重认可。 前有“我们”用户品牌,后有“受人尊敬”的战略愿景,吉利这一次转身,可谓有速度,有高度,更有温度。 显然,再没有比“速度”这个词更能概括吉利2021年转型工作的了。 在转型上,吉利并不仅仅追求“唯快不破”,而是在快速反应、大手笔布局的同时,将用户和新能源战略转型落到实处。 眼下,汽车新四化趋势的已经是不可扭转的趋势,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 过去的2021年,尽管受到芯荒、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但也有逐渐加速的碳中和目标这样的利好因素对冲,在这样一个反复博弈的局面下,吉利的新能源蓝图也日渐清晰。 在传统汽车巨头中,吉利是为数不多转型比较迅速的车企之一。 数据显示,吉利新能源和电气化产品12月达到18813辆,全年累计超过10万辆。尽管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吉利的新能源和电气化产品销量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但其实吉利的新能源转型才刚刚开始。 在吉利看来,燃油、混动、纯电三大技术路线多管齐下的多元动力路径,是其实现“双碳”目标的最优算法。 2021年2月,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发布。在新能源时代,吉利正在做两手准备。 第一个抓手是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正面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第二个抓手是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其中包括混合动力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还有小排量节能汽车。其中90%是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10%左右是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 在纯电动智能汽车领域,基于SEA浩瀚架构的极氪001已经证明吉利的远大前程。 无疑,极氪延展了中国品牌的价值高度。 去年10月,极氪旗下首款车型极氪 001开启正式交付,其平均订单价格超过33.5万元,并成为新势力中最快达到单月交付3000台的品牌。 如果说SEA浩瀚架构是吉利纯电智能汽车领域的重要支撑,那么去年10月发布的雷神智擎Hi•X混动技术品牌则吹响了吉利面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冲锋号角。 作为“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核心动力品牌,雷神智擎Hi•X混动肩负着推动吉利加速向新能源时代转型的重任。 在SEA浩瀚架构加持下,我们见识到了“极氪速度”,而在雷神智擎Hi•X混动技术的赋能下,我们也感受到了用户对星越L雷神Hi•X油电混动版车型的热情。 新车甫一开启预售,2022个预售订单便在8分21秒内被抢售一空。 在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发布8个月内,吉利便完成了从路线确定到产品全落地,转型速度不可谓不快。 事实上,进入2021年以来,吉利电动化、智能化已经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最显眼的标志之一,就是吉利造车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这边厢,在整车业务上,吉利汽车已先后与百度、富士康、腾讯、孚能等产业链巨头等达成战略合作。 那边厢,在“科技生态圈”上,吉利也加快了对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投资300亿元规划建设的动力电池项目;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公司的三电系统技术;Mobileye SuperVision辅助自动驾驶系统;芯擎科技7nm工艺芯片…… 正是因为对转型效率和速度的重视,才有了迅速向用户型企业转型的决定,才有了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的发布。 也正是因为对转型效率和速度的重视,才有了极氪速度和雷神智擎Hi•X混动技术品牌的快速落地,才有了吉利智能化版图日渐扩大的朋友圈。 纵观汽车产业的历史,当产业迎来变革或转折的时,那些转型迅速,重视用户诉求,产业链不断升级,造车朋友圈持续扩大的车企才能保持领先。 显然,在汽车新四化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革时代,吉利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产品结构、销售策略,用户战略、新能源战略均迎来突破的2021年,吉利取得年销超132万辆的成绩,成为中国品牌年度销冠,既顺理成章,又理所当然。 而这,也只不过是吉利伟大征程的一小步。2022年,吉利将年销目标锁定为165万辆,这是一个颇具挑战的目标。无论如何,一个全新的吉利已在路上。 文章来源【Myautotim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