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风云变幻,不断升级,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局部地缘争端的政治话题。 随着美国、欧盟相继针对俄罗斯举起了经济制裁的大棒,战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影响。 特别是当下已经高度全球化的汽车以及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在这场俄乌冲突中必定会受到波及。对身处其中的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汽车市场又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不妨来尝试做一下简单的预判。 问题一:国内的汽车会涨价吗? 其实,不管有没有俄乌冲突,国内的新能源车从今年初就已经开始涨价了。不过,随着俄乌冲突倒是给了车企更多涨价的理由。 俄罗斯是多种汽车产业必需金属原料的重要供应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所用的镍元素,俄罗斯是全球重要供应国;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应用的贵金属钯,俄罗斯供应量占了全球超过四成比重。 乌克兰方面,在钯金出口上承担了美国35%钯供应;而芯片制造工艺当中不可或缺的氖气也是乌克兰的重要出口物。 所以,一旦俄乌两国的战争,以及对俄制裁继续升级,势必影响这些原材料的供应。即使车企可以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寻找到替代来源,但也不可能完全抵消俄乌断供的影响。更何况,在这样的局势下,替代供应国难免也会坐地涨价。 虽然中国车企的供应链相对独立,但至少有两件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一是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成本或许会继续上涨,最终的蝴蝶效应必然会传导到市场上,导致新能源车的价格上涨。当然,这也有好处,就是可能会倒逼无钴电池的加速普及。二是好不容易看到了缓解迹象的“缺芯”问题,或许还会持续下去。这不管是对新能源车还是传统燃油车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问题二:新能源车的销量会否因此上涨? 俄罗斯供应欧洲约30%的石油和35%的天然气,俄乌开战,原油市场应声上涨。有预测认为,冲突有可能导致油气价格暴涨50-150%。相应的,会不会促使更多人投入新能源车的怀抱? 笔者认为这个判断纯属臆测。 首先,即便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但美国和欧佩克都表示有意释放原油储备来平抑市场价格。所以油价大概率只会是短期的剧烈波动。 24日俄乌开战当天,布伦特原油期货4月合约站上100美元/桶关口,刷新了自2014年9月以来的历史新高。但在当日晚间,其价格便开始持续回落,一度跌回93美元/桶。这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而我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是以10个工作日为一个调整周期,而且成品油价会受到“天花板”和“地板”的限制,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国内汽、柴油价格不提或少提;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简单地说,油价还是有调控来保护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油价上涨对新能源车销量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 再说了,我国新能源车销量的上涨很大程度还是来自政策的推动。油价对用车成本的影响并不是导致消费者转向新能源车的主因。更何况新能源车的价格还在上涨趋势当中,此消彼长之下,市场销量显然不会单单因为油价上涨就出现突破式的增长。 问题三:中国汽车出口会有什么影响吗? 2021年俄罗斯是中国汽车出口量排名的第三位,长城、奇瑞和吉利是在俄罗斯卖得最好的中国品牌。乌克兰虽然总体体量不大,但也是奇瑞、吉利等中国品牌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奇瑞在乌克兰的市场份额已经攀升到了第四位。 俄乌冲突势必在短期内会对全球汽车出口这两个国家造成影响,一方面是贸易受阻,另一方面是战后两国国民的汽车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必定会受到影响。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但事情要分两面看,风险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 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在俄乌两国市场都处于上升趋势,市场份额都在逐年增加。而中国汽车相比其他竞争对手最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价格。当俄罗斯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时,价廉物美的中国汽车其实比其他品牌更有竞争力,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特别是对于俄罗斯而言,欧美的经济制裁将会极大地影响俄罗斯本土的汽车制造业,以及欧美日系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销售。而本来就有着不错的用户基础的中国汽车,只要能够看准机会,推出相应的适合市场的产品,就可以弥补这一部分市场,抢占竞争对手的份额。 所以,熬过了前期的出口影响之后,或许就是中国汽车最好的机会。 写在最后: 俄乌战火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影响到中国汽车行业,但也远没有达到某些观点所说的那么“严峻”。相反,在度过了短暂的影响期后,中国汽车反而能够迎来更好的机遇。作为吃瓜群众,大可不必一惊一乍,独立思考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当然,我们更希望战争早日结束,毕竟,战争对于经济生活影响太大,如果当事国经济受到重创,持续不振,那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文章来源【优视汽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