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IPO,天力锂能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3,050万股,募资8.36亿元投入到淮北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6.28亿元)和新乡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2.08亿元)。 经历3次中止、5轮问询后,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力锂能”)上市之路终于又进一步。2月25日,据深交所官网消息,天力锂能在创业板首发过会。 天力锂能IPO募集资金运用概况(单位/万元) 根据招股书,此次IPO,天力锂能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3,050万股,募资8.36亿元投入到淮北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6.28亿元)和新乡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2.08亿元)。 资料显示,天力锂能是国内较早从事三元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企业之一,拥有三元材料及其前驱体一体化研发与生产能力。公司产品包括NCM333、NCM523、NCM622、NCM811等多种系列,几乎涵盖三元材料全部类型,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河南新乡以及安徽淮北,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公司具有年产20000吨的综合产能,连续多年在小动力锂电池三元材料应用领域排名第一。在主打小型动力锂电池领域的同时,依靠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公司部分产品已经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向包括星恒电源、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横店东磁、鹏辉能源等在内的重点客户供货,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对锂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正极材料的三元材料迎来巨大市场空间。根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数据,2021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42.2万吨,同比增长79.6%。2021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71.8万吨,同比增长70.9%。 天力锂能一直致力于锂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但随着销量的不断增长,现有生产线的饱和度不断增加,公司坦言,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生产设备、工人均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公司采取了委托加工的形式来弥补自身产能的不足。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已经难以有效满足下游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公司拟通过扩建新的产品线,进一步扩大生产产能。此次IPO,公司募投项目淮北项目达产后可以实现年产高镍三元材料产品10,000吨,预计总投资6.44亿元;新乡项目达产后可以实现年产高镍三元材料产品3,600吨,预计总投资2.13亿元。募投项目正式投产后,将有效提升公司生产能力和订单承接能力,突破现有产能瓶颈,减少对外委托加工比例,促进公司主营业务继续快速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EVTank发布的白皮书特别强调,在高端乘用车和海外市场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的带动下,高镍三元(以8系列为主)占比由2020年的22%提高到2021年的36%,三元正极材料的高镍化趋势进一步明确。而天力锂能淮北项目和新乡项目设计产能配置均以高镍三元材料为主,同时项目也可以根据锂电池市场发展新动态和不同客户的需求变化,兼顾生产5系、6系等三元材料相关产品。两个项目的实施将大幅提升公司高镍三元材料产品的生产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结构,顺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在注重产能提升和丰富产品结构的同时,天力锂能还十分看重研发投入,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大,研发投入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与2021年1-6月,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204.09万元、3,403.64万元、3,889.01万元和2,982.46万元,累计研发投入达13,479.20万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67人,占员工总数的16.67%。目前,公司拥有国内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 在业绩方面,虽然在2021年三季度受暴雨及洪水灾害影响,第三季度出现了季节性亏损,但从整体业绩来看,天力锂能仍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2021年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6.20亿元至17.00亿元,同比增长30.32%至36.76%;实现净利润8,200万元至8,700万元,同比增长43.56%至52.31%;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至1.1亿元,同比增长94.81%至104.09%。 天力锂能表示,2021年公司营收增长主要是由于新能源下游市场景气,三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净利上涨是由于三元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盈利能力增强,同时,公司2021年4季度收到的政府补助较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洪灾产生的损失,导致2021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根据规划,未来三年,天力锂能将在现有产能基础上,结合市场情况不断扩充产能,为大客户开发提供坚实的产能基础,力争未来三年销售额持续增长;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公司综合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持续科技创新,不断引进行业专家及创新人才,实现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将企业打造成专业化的锂电三元材料产业化基地。 文章来源【电池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