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车型搭载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最大功率为55kW,三元锂电池容量为31千瓦时,并位于后排座椅下方,这些参数并没有什么不妥。从烟雾散发的位置来看,主要以机舱为主,并透过龙门架蔓延至车内,车门出现了明显的烧灼迹象,或许该车是由于电动机故障引起的,不过还要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主。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的案件在明显增加,这不仅造成了财产及生命安全,同时也让潜在消费者感到不安。研究表明,在所有新能源汽车中,插电混动车型的自燃情况较少,纯电动汽车比重较高。其中,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的比例将近一半,其次是“行驶途中”,而“静置自燃”的占比最低。无论是何种形式,这无疑表露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 由于全球都在刮起新能源汽车浪潮,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刚萌芽的造车势力,其目标都非常明确,就是尽可能的推出新车型,并借助电动车来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接近200万辆,今天上半年的销量涨幅明显加快。据悉,许多消费者之所以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主要还是为了上牌方便和避让限行,但是买车后却面临诸如充电难、续航里程虚标、电池寿命等问题。对此,厂家的普遍做法就是对电池容量进行扩充,并延长电池的质保服务,但似乎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新能源汽车似乎成为了一种“移动炸弹”,时刻都在提心吊胆,深怕置身于危险境地。 高速碰撞易爆燃 纯电动汽车多以三元锂电池作为蓄能元件,虽然续航能力要比镍氢电池高不少,但安全系数却有所下降。在高速碰撞时,三元锂电池内部的隔膜会受到严重变形,线路极易出现短路,致使电池的温度不断攀升,最终导致高温明火,在瞬间发生爆炸。可以发现,在绝大多数的特斯拉自燃事件中,因碰撞而造成的自燃概率达到了80%。 动力电池存隐患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耐用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重点。许多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定位和结构方面差异甚远,所使用的动力电池也不尽相同,有些厂商为了推出低廉的纯电动车,会尽可能的压榨成本,以次充好。另外,有些厂商为了整合供应链,会主动与电池生产企业进行合作,以此降低研发成本,不过会带来一定的兼容问题。 电路设计是根源 新能源汽车需要依靠电池、发电机和电动机之间的配合,对于PHEV和HEV车型还需结合发动机的工况,所以其控制单元ECU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对于一些二、三线品牌,电气化的技术积累及研发能力比较低,其电路存在一定的设计问题。一块完整的电池组包含了电池管理单元、冷却系统和安全防爆装置等,所以电路工作逻辑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状态,严重的将导致系统错乱,发生自燃。 人为误区成弊病 在许多自燃事件中,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于绝大多数车主而言,充电问题一直是件烦心事,如果住在密集的社区,别说充电桩,就连车位都未必好找。有些车主为了贪图方便,会采用“飞线”的方式对车辆进行充电,从理论上讲并没有问题,一些厂商也会对此做出说明,但是发生自燃事故的往往是因为电线和变压问题,所以就会导致事件的发生。另外,过充和滥用充电插头等也会影响电池寿命,甚至出现自燃。 安全问题能避免 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垫脚石,技术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电池的续航里程、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目前,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操之过急,汽车厂商为了迎合排放等政策,生产出来的产品貌似是在滥竽充数,产品质量自然不用多言。在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等方面还有进步空间,例如对电池进行加固保护、智能电路拦截、防水防爆处理等,同时续航问题也比较棘手,但并不能一味扩大电池容量,这会让安全问题越积越大。 写在最后 新能源汽车作为现时代的新鲜产物,存在问题那是必然,并不能因为一些事故而一面抵制,毕竟这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对于车企,只有把控好产品才能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利益。同样,只有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才能让新能源汽车走得更远、更稳。对于消费者,是否购买新能源汽车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本文来源【车早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