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xevcar 欣旺达董事会同意19家企业以合计24.3亿元人民币向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增资,认购欣旺达汽车电池12.37亿元人民币的新增注册资本,对应本次增资完成后欣旺达汽车电池合计19.55%的股权。 本次增资完成后,欣旺达汽车电池的注册资本将由50.89亿元人民币增至63.25亿元人民币。本次增资完成后,欣旺达下属子公司欣旺达惠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持有欣旺达汽车电池的股权比例由71.5315%变更为57.5475%,欣旺达汽车电池仍属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欣旺达汽车电池此轮投资方及增资数据(单位/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19家增资方中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汽车、OPPO等知名企业均在列。其中,江苏车和家汽车有限公司是理想汽车关联公司,Sky Top LLC是小鹏汽车关联公司,两家公司均领投4亿元;苏州蔚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蔚来汽车关联公司,增资2.5亿元。增资落地意味着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将共同“扶持”欣旺达的动力电池业务。 不仅如此,1月28日,欣旺达还曾发布增资事宜,公司董事会同意惠州市欣瑞恒泰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系欣旺达汽车电池管理团队的持股平台)以货币方式出资1亿元人民币取得欣旺达汽车电池2.2272%的股权。并且,董事会还同意在上述增资完成后,天津和谐海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海宁长宏医疗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以其对欣旺达汽车电池享有的现金贷款债权4亿元、3亿元、1亿元人民币作为出资,取得欣旺达汽车电池5.8824%、4.4118%、1.4706%的股权,公司及欣旺达汽车电池现有股东放弃优先认购权。 综上,进入2022年,欣旺达汽车电池已获多家传统车企、新能源车企以及其他投资方增资33.3亿元,增资款将全部用于日常运营资金。仅从欣旺达汽车电池业绩来看,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度和2021年1-9月总负债分别为20.11亿元、34.37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3.24亿元、2.54亿元。到底是什么让其成为众星捧月的对象?开始“起飞”的动力电池业务或是背后主因。 在产品和客户方面,欣旺达产品聚焦方形铝壳电芯,覆盖了BEV、HEV、48V等应用市场,公司已相继获得东风柳汽菱智CM5EV、东风E70、广汽A9E、吉利PMA平台、吉利GHS2.0平台、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等多家车企车型项目的定点函。 在动力电池装机量方面,2021年下半年,欣旺达动力电池装机量开始起量,单月均入列排行榜前十,全年装机量达到2.06GWh,市场份额1.3%,排名第10位。 在产能方面,2021年欣旺达宣布了多个动力电池扩产项目,投资总额高达450亿元,将合计新增产能95GWh。 目前,欣旺达在国内已布局四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其中,广东惠州基地项目投资24.1亿元,规划产能4GWh;江苏南京基地项目总投资135亿元,规划产能30GWh;江西南昌基地项目总投资200亿元,规划产能50GWh;山东枣庄基地总投资200亿元,规划产能30GWh;此外还与吉利在枣庄合资建设年产能80万套混合动力电池,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 国盛证券日前研报分析,2020年欣旺达南京一期工厂量产交付,惠州和南京工厂到2021年年底进一步扩产,同时HEV产线也将进一步扩充。2022年随着南昌以及山东枣庄等新基地的建设逐渐落地,预期动力电池的产能将进一步扩充。根据规划,公司2025年产能将达到140GWh。截至2021年底,其动力电芯产能已超过10GWh。 在业绩方面,欣旺达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8.02亿元-9.62亿元,同比增长0%-2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98亿-5.58亿元,同比增长52.03%-113.31%。 欣旺达智能硬件园区(深圳松岗) 除了此次增资引发的关注,2月24日,欣旺达还发布公告,公司子公司深圳市欣智旺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欣智旺”)拟在宁乡经开委辖区内投资建设“欣智旺智能硬件宁乡综合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生产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TWS耳机、智能音箱、智能锁、扫地机器人等相关产品,计划总投资20亿元。公司表示,公司以及深圳欣智旺将利用现有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全力将该项目打造成为智能硬件行业头部企业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对公司智能硬件业务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电池网注意到,欣旺达日前就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智能硬件作为消费电池产业链的终端应用产品,与消费电池存在协同效应。国盛证券研报信息显示,电芯行业技术门槛及市场准入要求相对较高,欣旺达自2014年收购东莞锂威以来积极切入消费类锂离子电芯的赛道,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电芯自供率逐年提升。目前公司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华为、OPPO、vivo、小米、Moto、联想、亚马逊、谷歌、传音等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电芯自供率为27.39%;公司在建项目消费电芯产能为9,360.00万只,于2021年底达产,预期公司消费电芯自供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本文来源【新能源寻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