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51家公司跨界氢能!光伏、油气、煤炭等公司已入局!

能源观察(稿源) 2022-2-25 15:55 No.972

企业跨界氢能早已不是新鲜事,近日粤水电也宣布进军氢能,预计总投资168~188亿元,欲将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建成全国重要的氢能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产业基地。



趁着这股跨界氢能的东风,氢能汇记者统计了51家跨界氢能企业,它们为何跨界氢能,对氢能源行业又有哪些布局,这里边都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光伏企业纷纷跨界氢能


近年来光伏制氢被迅速点燃。氢能作为一种可调度的清洁能源,与光伏发电可以实现很好的互补发展。跨界氢能,成为了光伏企业的新时尚,2021年以来,众多头部光伏企业纷纷跨界进入氢能产业。随着全球各国不断扩大光伏装机量,光伏制氢项目也在不断上涨。业界预测,未来十年内光伏制氢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甚至有望“反哺”光伏,成为推动全球光伏装机增长的新动力。


2021年3月,隆基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制氢;同月,阳光电源发布国内首款、最大功率SEP50PEM制氢电解槽;5月,晶科科技公布了布局光伏制氢的消息;7月,协鑫新能源成立高达100亿元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8月,林洋能源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正式进军氢能。



其中,光伏巨头隆基在氢能布局上节奏飞快。成立公司短短半年时间,在江苏无锡首台碱性水电解槽正式下线,电解槽是水制绿氢最关键的设备,首台机器量产的下线,使隆基在光伏之外的氢能领域迈出了量产的关键一步。隆基关于“绿氢”的布局也不断往前延伸。


光伏企业发展氢能业务,首要原因是为了打开增长新空间;各地密集出台的氢能产业政策对光伏企业也充满了诱惑;另外,光伏电价不断创新低推动绿氢发展。光伏企业开展氢能业务还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与用化石燃料制灰氢、蓝氢不同,用清洁能源电解水制绿氢,其生产过程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是更为清洁的氢气,而目前我国绿氢占比仅为4%。在我国太阳能富集区域发展光伏电解水制氢,还可以有效解决弃光现象,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可降低制氢成本。从中长期看,可再生能源成本仍有大幅下降空间,如按每千瓦时0.11元电价计算,电解水制氢成本将至少下降一半,与化石能源制氢相比更具竞争力。


当前,无论是从技术储备还是产业规模而言,氢能产业都走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在不少光伏企业看来,只有提前布局氢能,才能赢得未来。


油气公司:跨界氢能早


2020年国际石油巨头纷纷转型清洁能源,对现有市场格局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由于氢能是与油气公司现有业务结合最紧密的二次能源,BP、壳牌、道达尔、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公司都开始关注并投入氢能领域,加速了发展氢能业务的步伐。


BP于2021年宣布,将在英国北部的提赛德建设1GW氢气工厂,所产氢气由天然气转化,并将副产二氧化碳通过CCUS技术捕集。Shell也于近期宣布,将在荷兰北部建设一个发电量3~4GW的风力发电厂,所产电力全部用于电解制氢,预计年产量可达100万t。中石化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在新疆库车开建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也是全球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高质量建成一批炼化供氢中心。中石油也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0座加氢站,并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炼厂氢气供应燃料电池汽车。



油企发展氢能具有地域、技术和管理优势。氢能产业链长,包含制氢、储存、运输、加注等多个环节,与成品油和天然气产业链高度契合,因此石油企业发展氢能具有先天优势。主要体现在:(1)相对均匀分布的炼厂提供了现成的氢资源,地域优势明显,集中制氢辐射面积大,成本低;(2)全国网络化的终端加注站及管网,靠近消费端,为发展氢能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依托;(3)石油企业在生产、储运、使用、标准、安全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为氢能的发展提供稳定和有力保障。


电力企业:国家电投快人一步


2021年初,站在“十四五”规划的起点上,各大电力企业频频对外发布清洁能源发展目标,传统电力公司向清洁电力转型的迫切与决心可见一斑。其中国家电投走在跨界氢能的最先列,2016年就开始进军氢能产业,其氢能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央企专做氢能的二级单位。在持续的技术研发下,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的“产品线”正在不断取得突破。2020年9月份,该公司自主化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产品氢腾FC-ML80/FCS65发布。


此后,国家电网、华电集团、粤水电等主要电力企业也都纷纷跨界氢能领域,开始燃料电池发电等研究发展。



煤氢联动日益频繁


开年以来,煤氢联动频繁。多家煤炭企业纷纷瞄准氢能,将其作为低碳转型、业务拓展的抓手,煤企跨界氢能前景如何?


国家能源集团布局较早,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氢能项目布局。例如,其在江苏省如皋市打造的全天候商业运营加氢站,是国内第一个行政审批完备、完全市场化开发的国际标准商业加氢站。1月24日,由其建设的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油氢电综合能源站正式启动,集加油、加氢、充电于一体,为冬奥会提供氢源保障。


在山西,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美锦能源,目前已在广东佛山、云浮,山西太原、晋中等地建成8座加氢站,去年共售出氢燃料汽车357辆。依托煤化工优势,山东能源集团积极布局制氢、储氢、用氢产业链,计划打造海陆风电、光伏、氢能“双千万、双园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而中国旭阳集团则率先布局内蒙古、河北氢能产业。



煤企该如何发力,国经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能源政策研究所负责人景春梅坦言,诸多煤企集中在制氢环节发力,但考虑到碳减排约束,继续一味做大煤制氢,将自己定义成氢源供应商的思路不可取。“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产业链,对工业副产氢进行提纯、去碳是可行的发展方向。”


钢铁行业:重点布局绿色氢冶金


钢铁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是双碳目标下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随着氢能产业发展热度持续升温,钢铁行业开展用氢示范,研发、设计和配套装备制造的热情也明显提升。


2021年以来,以中国宝武、河钢集团、鞍钢股份等为代表的钢铁企业已经在加氢网络建设、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运营、氢能冶金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其他20家跨界氢能企业


氢能发展风口已至,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重金入局。其中雪人股份、宝丰能源、中材科技、中集安瑞科等在氢能领域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雪人股份已在全球范围内成立了几个氢能技术中心。公司在氢能产业链技术储备上已拥有上游“水电解制氢+加氢站+氢气液化”、下游“燃料电池电堆+空气压缩机+氢循环泵”,能为全球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和发动机企业提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核心部件空气压缩机和氢气循环泵。雪人股份致力于氢能源产业链的应用环境的创造推动,并对氢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应用型突破在持续努力;2021年4月18日,宝丰能源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0亿元设立全资氢能子公司。目前,宝丰能源已建成全球最大电解水制绿氢项目,加速实现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中材科技率先研发完成国内最大容积320L燃料电池氢气瓶,并投入市场形成销量,同时公司成功掌握70MPa铝内胆碳纤维复合氢气瓶关键技术。



着眼当下,借势北京冬奥会,氢能源产业受到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展望未来,随着氢能源技术落地和氢能政策的扶持,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进氢能源行业。


来源: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本文来源【国际能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