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报专题 | 新能源汽车行业半数公司净利翻倍 产业链细分龙头 ... ...

新能源汽车(稿源) 2022-2-23 10:04 No.1105


《投资者网》葛凡梅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倡导节能减排的环保趋势下,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被列入重要地位,全球开始步入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时代。目前,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8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2.5万辆和179.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7.4%和3.5%,同比下降18.7%和17.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9万辆和32.1万辆,首次超过30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产销继续刷新记录。根据乘联会预测,2021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3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游市场需求强劲,其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向好前景。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业绩呈现爆发式的高增长,各环节龙头企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部长肖亚庆9月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大,处于小而散的状况,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那么,A股的新能源汽车板块目前表现如何?谁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做大做强”的龙头?《投资者网》梳理了Wind中新能源汽车指数 (884076.WI)内包含的59个成分股业务表现,一探究竟。


中报整体亮眼


截至8月31日,Wind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59家上市公司均已公布了2021年中报,几乎所有公司均取得不错的营收成绩,营收超10亿元的公司有57家,占比超96%;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的公司有12家,占比超20%。


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中57家上市公司营收均出现上涨,其中11家公司的营收出现翻倍式增长。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中位数为49.47亿元,换言之,有一半的行业公司营收超过了该数值。


其中,营业收入超过500亿的公司有5家,分别是上汽集团(3566.14亿元)、比亚迪(908.85亿元)、一汽解放(786.00亿元)、长城汽车(619.28亿元)、长安汽车(567.85亿元),上述四家公司在总营收中占比60%。营业收入在100亿元至500亿元区间的上市公司有11家,由高到低依次是宁德时代、广汽集团、福田汽车、均胜电子、江淮汽车、江铃汽车、天能股份、欣旺达、华友钴业、厦门钨业、中国动力。


归母净利润方面,56家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实现盈利,51家公司盈利实现了增长,其中29家公司的净利润增幅超100%,也就是说,约一半的企业实现了翻倍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跨度较大,归母净利润超过百亿的公司仅有一家,为上汽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133.14亿元,同比增长58.61%。


归母净利润在5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的公司为0;在10亿元至50亿元区间的公司有11家,分别为宁德时代(44.84亿元)、广汽集团(43.37亿元)、长城汽车(35.29亿元)、一汽解放(32.69亿元)、长安汽车(17.29亿元)、汇川技术(15.63 亿元)、亿纬锂能(14.95亿元)等; 44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低于10亿元,北汽蓝谷(-18.13亿元)、东旭广电(-10.66亿元)、小康股份(-4.81亿元)3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则为亏损。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的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均居首位,上汽集团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整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品牌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完成整车批售 229.7万辆,同比增长12.1%,实际零售达到294.5万辆,同比增长29.7%,国内上险市占率达到 20.3%,同比增长0.2 个百分点;公司新能源车销售超过2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0%,增速是市场的2倍,并继续在国内领跑;出口及海外销售约26万辆,销量同比接近翻番,整车出口继续排名国内行业第一。


目前,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保持靓丽的表现。数据显示,上汽集团8月整体批发7.1万辆,同比增长171%,其中荣威、MG、R汽车合计销售新能源1.7万辆,同比增长390%;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销量超4.4万辆,同比增长141%;上汽大众新能源近0.5万辆,同比增长168%,继续高增长。


渗透率提升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41万辆,渗透率提升至6%,比2020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市场持续发力,渗透率快速提升至11%,比2020年同期提升了5个百分点,渗透率全球领先。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竞争力明显增强。根据中国汽车协会预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会稳定增长,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2030年销量有望超过3500万辆,即预计未来中国汽车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3.5%左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1.3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均增长1.9倍,累计销量的渗透率接近11%。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1.2万辆和14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万辆和3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1.4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24辆和733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8%。


其中,今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9万辆和32.1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中汽协会信息显示:“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提升至17.8%,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更是接近20%。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我国有望提前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


不过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企业表现分化。从全球竞争格局看,全球新能源汽车集中度较为分散,前十大车企市场占有率合计不足60%。新能源车企以特斯拉+欧系+中国本土品牌为主,2020年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挤进全球销量前五,北汽新能源则退出前10。


在热销车型方面,根据东兴证券统计数据,7月境内新能源热销车型前10名中有7款为纯电动车型,前五名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


宏光(参数|图片) MINI EV(2.69万辆)、特斯拉


Model3(参数|图片)(2.26万辆)、特斯拉


Model Y(参数|图片)(1.04万辆)、长安新奔奔EV(0.87万辆)。根据中汽协7月纯电动乘用车总销量(20.6万辆)测算,四款车型合计占比33.3%。


根据商务部官网披露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个人购买的比例超过7成,市场内生动力进一步増强。东兴证券在研报中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由补贴依赖往竞争导向过渡,且2021年是关键一年。从统计数据看,该过渡较为顺利,面向C端消费市场的新能源车型供给丰富度和市场认可度,总体高于往年;且多款热销车型在功能定位与细节设计等方面各具特点,可以更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对于新能源车发展的未来趋势,华鑫证券则认为:“随着传统厂商发力新能源汽车,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竞争会更为激烈,中期看整体集中度提升空间不大,整车赛道格局是变差的。中国车企将依托国内完整且成熟的电车产业链抢占国内的市场份额,实现换道超车,再以国内市场为基础,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产业链爆发


碳中和大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快速增长期,表现为复合增速快、增长持续时间长,行业仍处于高景气阶段,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求爆发,业绩高增长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各环节龙头企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其中,上游包括钴、锰、镍矿、锂矿、石墨矿及稀土等。上游产品多数为标准品,呈现同质化、周期性,并有资源依赖。中游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锂电设备、铜箔、电池等,动力电池与电机、电控系统共同构成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中游产品为半标准品,有技术和规模依赖,定价权一般。下游主要为新能源汽车。下游产品差异化,有产品创新能力依赖,拥有零部件定价权。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需求大增。数据显示,7月境内动力电池装车量35.6GWh,磷酸铁锂电池(28.0GWh)占比43.9%,其中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5.8GWh),占比高达51.3%。


中邮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共振向上阶段,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锂电池产业链维持高景气。行业处于下游需求旺盛、上游产能紧张的格局,产业链价格将维持强势格局。数据显示,9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达到13.5万元/吨,较8月初9.1万元/吨,涨幅达到48.3%。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各环节表现不俗。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原材料方面,锂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元素;钴、镍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钴酸锂、镍钴锰、 镍钴铝正极材料。在上游原材料领域中,主要的上市公司有天齐锂业(市值1710亿元)、赣锋锂业(3162亿元)、寒锐钴业(2012亿元)、华友钴业(295亿元)等。今年上半年,华友钴业、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寒锐钴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2.94亿元、40.64亿元、23.51亿元、20.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91%、70.27%、25.13%、100.79%。


在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方面,市场上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等,其中,动力电池主要应用铁锂正极和三元正极。从竞争格局看,2020年,铁锂正极龙头企业德方纳米绑定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为20%;三元正极材料竞争格局分散,


前五家企业市占率均在8%-13%之间,其中容百科技市占率为13.8%,份额居于首位。


负极材料方面,璞泰来作为石墨化产能投放优化成本端的负极材料龙头,致力于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提供关键材料及自动化工艺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锂离子电池电芯及其制造环节;与ATL、宁德时代、LG化学、三星SDI、比亚迪等建立了合作关系,ATL和宁德时代的销售占公司全年收入50%左右。璞泰来2021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9.23亿元,同比增长107.82%;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293.93%。


隔膜方面,湿法隔膜呈现“一超两强”的格局。其中,恩捷股份隔膜(含干法)市占率39%,湿法隔膜恩捷股份市占率50%,寡头地位继续稳固,即“一超”。星源材质和中材锂膜明显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位列准一梯队,则为“两强”。其中,干法隔膜中星源材质市占率达到 53%。今年上半年,恩捷股份实现营收33.94亿元,同比增长135.58%;归母净利润10.50亿元,同比增长226.76%;星源材质实现营收8.31亿元,同比增长144%,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56%。


电解液方面,龙头格局稳定,集中度提升。电解液领域,天赐材料受益于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市占率提升明显;新宙邦相对稳定;六氟磷酸锂领域,天赐材料、多氟多为龙头企业。充分受益于产业链高景气度,天赐材料2021年中报实现归母净利润7.83亿元,同比增长151.13%。新宙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分别为25.6亿元、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4.2%、83.9%。


动力电池方面, 根据SNEResearch统计,2021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为114.1GWh,同比增长155.1%,其中,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使用量占比为91.3%,其中排名前三名分别为宁德时代、LG 化学、松下电器,其中宁德时代出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宁德时代市占率超过50%,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位列第二。


宁德时代作为行业的绝对领头羊,大步扩张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产能建设和技术研发的投资规模,随着全球电动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公司产能逐渐释放,公司业绩有望长期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中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40.75 亿元,同比增长 134.07%,归母净利润为44.84亿元,同比增长131.45%。


中信证券研究指出,2021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度延续,出现需求快速增长与供给匹配不足的结构性错配,上游资源、部分锂电材料上市公司受益涨价具有高业绩弹性,电池厂商凭借较强产业链话语权盈利保持一定韧性。随着国内更具产品力的新车型加速投放,补贴政策和碳排放新规驱动欧洲电动化率在提高,美国电动车政策向好,特斯拉继续引领全球电动智能浪潮,判断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望延续高增长。(思维财经出品)■



本文来源【投资者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