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将为汽车行业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新能源汽车有何发展痛点和解决之道?新能源汽车如何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与升级?智能电动化市场渗透节奏如何? 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的闭幕圆桌会议环节,在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张齐的主持下,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零跑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宝军,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进行了深入探讨。环节最后,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秘书长柴占祥为本届论坛致闭幕辞。 刘宇:车企应该扮演节能减排先锋角色 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称,“碳中和”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 对国家而言,要求在经济、外交等各维度以此为纲领;对于企业来说,碳排放总量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作为由传统内燃机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行业,汽车应该扮演起节能减排先锋的角色。 从各主要能源的应用情况来看,目前纯电动车在分散部署情况下减排效果最好,氢能在能源转化、储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分散部署情况不太便于运输。 刘宇介绍,作为国内第一家新能源企业及国内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北汽蓝谷用11年时间累计销售了超过54万辆纯电动汽车,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未来,北汽蓝谷将继续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将纯电动汽车的应用与推广作为主营业务,同时着力推动电动汽车的智能化,以纯电方式为基础,贡献更多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李斌: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发展的唯一阻碍 在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眼中,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为关键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李斌列举了一组数据。 从渗透率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46万辆,全年来看完成200万辆不在话下。其中,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2.3%,上海更是超过1/3。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量比例达到10.5%,5月份已经增长到11.5%,渗透率提高的速度比我们预计的都要快。” 李斌认为,智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了快速普及阶段,到2030年占新车的比重将超过90%。从用户构成来看,私人购车的比例也已经远远超过运营车辆,行业增长引擎因此完全发生了改变。 当然,李斌承认,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唯一能阻挡新能源进程的就是充换电等基础设施铺设的速度。不过,随着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两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车企在现实中也将有更多工作可以做。”李斌称。 何小鹏:智能化将对“碳中和”起到关键作用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认为,“碳中和”目标对传统燃油动力甚至混合动力都会带来冲击,但纯电、氢能源会被推着往前走。。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碳中和”为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出口到全球的汽车,绝大部分是大排量。在此基础上,何小鹏建议车企应重视两大方向:其一是如何形成全产业链条的“碳中和”,其二是如何保护好数据隐私。 智能化和“碳中和”是否存在关系?何小鹏认为,无论是理想的增程式、小鹏的纯电,都涉及到在充电体系中如何使能量被更加充分地利用,如何帮助用户更有效、更轻松地保护环境,这其中就牵扯到智能化的关键作用。 何小鹏为此想象了一个理想化的场景:在凌晨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搭载了无人驾驶功能的车辆以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缓慢驶出,前往充电站补能,充满电后再以无人驾驶的方式自己回家。在何小鹏看来,这便是智能化对“碳中和”的变革。 沈亚楠:为用户打造愿意买的低碳车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对车企来说,想要实现“碳中和”,更需要关注如何打造一辆消费者愿意买的低碳车,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会仅仅因为低碳就去选择一辆新能源汽车。 沈亚楠分析称,目前来店的潜在客户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 理想ONE(参数|图片)卖得好也是因为产品定位主要面向家庭用户。作为增程式车型,理想ONE虽然不能实现完全的零排放,但实际上也成功将油耗降低了60%左右,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无论选择纯电路线还是增程路线,只要能够将传统燃油动力转化为适合消费者的新能源动力,就是对节能减排最大的帮助。”沈亚楠称。 此外,沈亚楠表示,理想也在跟进高电压、高速充电等模式的研发。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这一技术将在2023年推向市场,届时,汽车10分钟便能充够400公里的续航,用户的里程焦虑将大大缓解。 吴宝军:新能源汽车面临三大痛点 “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元年,几乎所有客户在对比买车的时候都会考虑电动车,与此同时,新能源车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气化与智能化的技术加速融合、不断发展。”零跑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宝军认为,新能源引领的技术变革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还面临几大痛点。 第一是电池及充电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锂电/氢能源/燃料电池、慢充/快充/换电各有优、劣势,且商业化的速度和技术发展的速度要符合新能源汽车的效率需求。 第二是成本的难以把控。新能源车和传统汽车架构不同,导致成本结构也有所不同。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成本只占传统汽车成本的25%,而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成本占到了成本的50%,而且“三电”的主要原材料是锂、铜等疫情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铜和锂都在其中,更加雪上加霜。 第三是销量规模与传统汽车相比相去甚远。国内新势力造车、单一整车厂还没有出现新能源车型年销量超过20万辆的企业。而对传统汽车来讲,20万辆才刚刚跨过生死门槛,60万辆是规模化竞争的门槛,100万辆才能初定谁是英雄。 如何解决以上痛点?吴宝军认为:“快是应对行业变革的法门。技术要快迭代、快融合,销量要快增长,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行业浪潮下获得机会。” 杨大勇:“碳中和”是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看来,“碳中和”是供给侧的改革,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研究成果显示,到2060年的时候中国在清洁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将会高达100万亿人民币,其中到2023年中国低碳产业的产值预计会达到23万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以上。 杨大勇认为,由于汽车产业链比较长,汽车行业的“碳中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把整个循环经济囊括其中。以一辆燃油型SUV为例,根据碳测算,汽车零部件制造占比为14%,整车制造环节为1%,燃料生产环节为9%,整个生命周期燃料使用的碳排放达到76%,占大头。“碳中和”考验着企业的战略智慧,这也正是长安为什么坚决做新能源的主要原因。 杨大勇介绍,长安汽车正坚定不移向智能低碳转型,在“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指导下,长安汽车以用户为中心,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转型;坚持技术创新、加速核心技术突破;贯彻低碳的设计理念,提供更加环保的出行体验;建立轻捷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低碳制造的发展。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所有中国品牌和产业链伙伴要一起团结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及时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共同创造更加低碳的汽车生态。”杨大勇总结道。 论坛最后,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秘书长柴占祥为论坛致闭幕辞。 “高潮跌起,金句频出,意犹未尽,随着这场造车新势力电动汽车头部掌门人的群英会落下帷幕,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即将结束尾声。”柴占祥表示,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堪称内容与形式双创新的行业盛会,为期一天半的论坛设置了15个风格各异的会议环节,邀请到85位演讲嘉宾分享真知灼见,吸引了500多位听众与会,主流车企的董事长、新势力的创始人悉数到场,国际供应链企业、IT高科技公司、投行、行业专家群贤毕至。脑力激荡、共襄盛举,中国汽车重庆论坛正在打造一个不一样的朋友圈。 “通过本届论坛,我们观察到:中国的自主品牌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搏击汽车行业这个历百余年而弥新的星辰大海;中国企业家的格局更加高远、更有担当,对国计民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多的考量;中国汽车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化已经有了更充分的准备和更详实的战略部署;中国汽车人已经做好准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柴占祥的概括为整个论坛划上了精彩的句号。 本文来源【有车CLUB】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