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欧盟正式发布公告,开启对中国汽车品牌进行反补贴调查,预计持续13个月。 欧盟要求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提供详细的价格和成本信息,首先要证明是否存在政府补贴,其次要评估中国出口的车辆是否会对欧洲本地汽车制造商产生威胁。如果上述两项都成立,欧盟就会根据补贴的幅度,对中国汽车加征相应的反补贴税。 “中国汽车威胁论”蔓延欧洲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34万辆,同比增长76.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79.5万辆,同比增长112.7%。 在欧洲市场,中国上半年出口新能源汽车35万辆,而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42万辆,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 欧洲市场一直以来由欧洲本土品牌主导,美系和日系都只能屈居二线。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产品力和性价比后来居上,逐渐在欧洲打响知名度。在今年9月的IAA慕尼黑车展上,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和供应链企业闪耀欧洲。 相较之下,欧洲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不如预期,欧洲车企还没有实现电动汽车的降本,在智能化方面也处于劣势。欧盟认为,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本土汽车产业受到冲击。 在“中国电动汽车威胁”的舆论下,欧盟此次公告是对中国汽车品牌的打压。在传统欧洲汽车制造强国中,法国、意大利已经针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措施,德国采取保留意见。 在9月,在欧盟宣布将发起反补贴调查的第一时间,法国政府迅速出台了购买电动汽车的激励政策。法国将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给每辆电动汽车一个“环保积分”,这将影响消费者购买时的补贴。显然,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想要满足当地环保政策,会受到种种阻碍。 与此同时,意大利政府也在考虑紧随法国之后,出台相应政策,扶持本土汽车品牌的电动汽车,依靠价格补贴削弱中国品牌的价格优势。 “如果我们想对抗中国竞争对手,我们需要确保能使用与他们相同的方法参与竞争。Stellantis 集团CEO唐唯实在今年7月曾经谈道,中国车企最大的优势是成本。 这家中国品牌率先作出回应 欧洲是中国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如果欧盟执意要对中国出口的汽车采取提高关税或者其他形式的限制措施,对中国车企的全球化发展无疑是一次严重的打击。 率先作出回应的是长城汽车。10月23日,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微博上表示:对于欧盟反补贴调查,长城汽车率先应对,已经于本月11日第一个提交应对材料。 “我们坚定全球化发展,坚定长期主义,坚定生态出海。中国汽车出海会坎坷,但我们坚定不移,加速出海步伐!”穆峰强调,中国品牌需要一个公平的、开放的贸易环境。同时,以体系化的竞争实力,长城有底气在全球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欧洲是长城汽车布局的核心战略市场之一。长城会以新能源创新技术,加强本地合作,布局研、产、供、销全业务链,生态出海。据悉,长城已经开始快速推进欧洲工厂的选址工作。 除了长城外,比亚迪也是欧盟发补贴调查的重点关注对象。欧盟已经对比亚迪的电动公交车进行调查,欧盟认为,比亚迪通过向特定客户提供高额补贴,以不公平的方式竞争。 对此,比亚迪在声明中强调,公司一直以来都是按照欧盟的法律法规进行运营,对于任何不实的指控,比亚迪都将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反击。 |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报废数量也在逐年攀升,而报废车辆中的部分零部件还能够再投入使用,尤其是发动机,在车辆的生命周期末期,发动机的功能大多比较完好,如果能够经再制造后重新投入使用,不仅极大减少了后
继秦PLUS DM-i综合降幅一万之后,成本更高的秦PLUS EV也开启了新一轮的降价。指导价12.98万的秦PLUS EV目前官方降幅1万,并且还有2500元的置换补贴,也就是说在如今的乘用车市场中,你完全可以用12万的价格买到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