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能源市场向好,但需要保持悲观

汽车有文化(稿源) 2023-10-16 18:19 No.13963

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格局重塑还是短暂狂欢?
9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像是为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注入了一针肾上腺素。
观察新能源榜单,几乎所有品牌都迎来了上涨,其中不乏理想这样暴增超200%的新势力,也含有如埃安这样近乎实现倍增的老牌企业,整个新能源阵营的扩张,有望使新能源零售量达到75万辆左右,并使之渗透率进一步突破至37.9%。

同时,跑完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也迎来了全面重塑,一面是传统车企加速上位,另一面则是“蔚小理”已成为过去式,哪吒、零跑、问界等品牌的崛起,使整个新势力阵营进入缠斗时代。

截至发稿日期已公布销量统计结果
那么,一切是否就如销量数据所显示的那么美好?
普遍面临增收不增利,车企为谁打工?
尽管销量不断上涨,但需要警惕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负重前行。
所谓的“重”,即是指内卷的进一步加剧,使新能源汽车品牌普遍面临着增量不增收或是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将导致市场消费潜力与品牌发展活力被双向透支的局面。
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几乎始终被降价潮所笼罩,叠加国内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大量品牌以降价促销的方式来推动产品的销售——即使是声称“绝不降价”理想也不再嘴硬,在8月底就以万元保险补贴的形式来刺激消费。

在以价换量的基础上,很少有车企能够交出一份漂亮的财报。
例如,小鹏汽车尽管自今年以来销量持续回暖,但今年上半年营收缩水至91亿元,跌幅达到近40%,同时净亏损为51.4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拉高。同样,蔚来第二季度营收也迎来了下滑,仅为87.7亿元,环比下跌17.8%。

另外,吃尽增程式红利的理想,虽营收与利润迎来了上涨,但却在9月连续遭遇美团王兴等资本减持,股价不断下滑,这背后所反映的,是机构对理想长期发展的担忧,以及对其产能与交付的不信任。
新势力普遍遭重的当下,传统车企表现又如何?尽管第三季度财报并未发布,但从上半年的经营状况中能够看出,如长安、吉利、长城、广汽等车企正遭遇毛利下滑的局面,且普遍面临着盈利难题,尤其是在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的当下,这些自主车企的自我造血能力正遭遇更严苛的考验。
当然,降价换市场这一行为并无问题,规模效应是汽车行业永恒不变的真理,加速走量势必将扭亏为盈也是未来趋势。但此刻必须知道的是,这些新能源车企到底是在为谁打工?

2022年行业普遍认为,“车企是是锂电产业的打工仔”。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公开表示“我现在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而宁德时代则“委屈”地谈到,“利润都被上游即原材料商拿走了”。
那么,在锂电产能过剩因素影响下,“储能锂电池市场正式进入0.5元/Wh时代”的今年,情况到底有没有迎来改变?汽车有文化认为,基于当下新能源品牌加速投入技术研发与渠道布局的市场趋势,他们更像是在为“未来的自己”打工。
因此,此刻的负重前行也就有了更加充分的意义。
存量竞争时代,增量到底在哪?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本质,是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在汽车销售规模总量不变甚至降低的整体趋势下,寻找额外的增量成为了国内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的问题。
此时,全球化则是不得不提的话题。对此,汽车有文化始终认为,行业内始终存在一个普遍但愚蠢的观点,即“中国汽车出口欧美才算成功,也才算高端”。

从理想状态来看,欧美国家确实有着更优越的发展要素与更成熟的市场环境,尤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而言,其具备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但现实环境却是,欧洲尤其西欧始终盘踞着大量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有着更残酷的竞争环境。而美国始终对中国汽车存有偏见,同时基于历史与环境因素,燃油车与特斯拉才更适合能在美国市场生存。
同时,欧盟正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启动“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去分析,开拓西欧与美国市场都是一个不明智的行为。此时,汽车品牌能够获得的仅有“回到BBA故乡,与豪华汽车品牌竞争的虚荣感”,这也是为何爱驰、小鹏与蔚来等车企的欧洲出口业务,始终难以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

如何正确理解全球化的红利?在欧美国家的历史中,“全球化是一套更加高效、安全的剥削体制”,而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体系中,全球化则更像是一种双向发展的机制。
这就使得,汽车产业并不完善的南美、东欧、南非、东南亚以及澳洲等国家与地区,才更符合中国汽车的发展逻辑,而在这些国家,国内新能源汽车也能通过工厂、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营销体系的引进,进一步加速“走进去”的进程,在利润上实现高端化,而非仅是追求面子上的高端。
除了全球化带来的增量外,在本土市场,汽车的未来增长潜力实际上取决于品牌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能力,而非在于汽车厂商制造产品的技术。
马斯克曾提出一个构想,针对城市拥堵的难题,特斯拉计划打通城市隧道,以分层式的运输原理,让汽车从道路行驶的范畴中解脱。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汽车厂商,更趋近于提供从A点到B点的出行服务,同时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在共享出行之外,车企还可以通过与城建、房产、教育等行业的融合去完成——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飞行汽车是一个糟糕的解决方案,因为它不仅成本昂贵、安全堪忧,还会带来巨大的城市噪音问题。

未来,谁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谁就会拥有更多的用户,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观点。从短期来看,找到增量的关键,仍在于汽车成本控制的能力与品牌扩张的速度——更多能完成对燃油车替代的全新产品与方案,如比亚迪能够解放新能源汽车行驶边界的云辇系统、易四方等技术,才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下一轮竞争的关键所在。
有文说:
保持悲观,才能保持清醒。9月的新能源销量,实则显示了市场淘汰赛的加剧——新能源制造商正被更明确地划分阶级与圈层,月销万辆、年销10万已成为新的生死线,跨过则生,落后则将淹没在时代洪流之中。
因此,在“金九”爆发的这场销量追逐战,虽可视作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重塑的前哨战,但更像是一场短暂的狂欢。
撰稿:欧阳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车城圈
买车、用车、养车等有关车交流的小圈子,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