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财富,其实从来都没有在Z时代手中。 过去三年,我们一直在被所谓的Z时代文化所掌控,但从结构和文化沉淀来看,其实财富依然被中年消费者掌控。 贝恩公司的财富调研报告显示,高净值人群的占比上,30岁以内的消费人群占比只有5%,而且这10%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富二代、专业人士、全职太太。 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30岁以内的用户群体来说,他们是不掌控社会财富的。 而30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则达到了90%,也就是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都在中年人手中, 40岁以上的用户群体占比达到58%,接近六成。 电动化转型以来,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的电气化产品价格直线飙升。 以比亚迪为例,其目前的单车价格接近18万,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万的大环境下,电动化产品已经是典型的高价值商品。 所以说,以智能化、电动化为核心发展方向的中国乘用车市场,想要用Z时代来推动产业发展,基本上不可能,因为掌握社会核心财富的用户群体,是40岁以上的典型中年用户群体。 从理想L7迅速攀升的销量能够看出端倪,以家庭为核心消费方向的中年消费者,用钱包将李想的膨胀欲拉了起来,同时在过去的乘用车市场中,将雷克萨斯、埃尔法、GL8这种看似不堪一击的车型推上神坛,同样也是40岁以后的消费者。 之所以我们聊Z时代文化,是因为Z时代文化已经和互联网深深捆绑,产品的设计、技术的沉淀需要提前,前端的工程师、设计师一定要提前考量Z时代逻辑,在5年、10年之后才能让未来实力雄厚的Z时代来为自身保驾护航。 但当下的消费主力,仍然是中年消费者。 崔东树也再次强调这个观点,中国消费市场如果靠年轻消费者是不可能的,因为年轻消费者是不具备很强消费能力的,最具有自我选择权的消费者是30岁乃至40岁消费者。 年轻消费者只具备在网络上发声的权利,不具备实际消费能力。 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网上言论和成交量撕裂非常明显的问题,譬如说特斯拉的销量非常强势,用户群体都是IT精英、3C灼热爱好者,但网络上抨击声居多,核心原因就是具备购买力的消费群体和年轻消费者断层明显。 退一步来看全球乘用车市场,其实消费主力军都是中年消费者。 虽然说中国消费者提前一代,但还远没有提前到Z时代、Y时代的地步,欧洲消费群体的平均年纪在45岁-50岁,中国乘用车市场即便是提前10年,支撑我们乘用车市场发展的主力军也依然是35岁-40岁消费者。 毕竟从商品角度来看,汽车一直都是房产之外第二大消费商品,财富的积累需要靠时间、经验来推动,Z时代以及Y时代作为刚刚进入社会、进入状态的群体,是不可能具备强大、专业的素养。 尤其是电动化之后不断攀升的产品力、科技感,让价格直线飙升,更使Z时代无力招架,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我深深认可崔东树的观点,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应该抓住当下中年人消费需求,提前考量Z时代兴趣,做到当下、未来两大板块的发展。 而抓住这一逻辑的企业也都已经成功,比如说理想深深抓住家庭逻辑,中年消费者围绕家庭的消费观念,已经成为理想成功的核心标签之一。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纵然过去三年销量持续下滑,但对吊车尾马自达的考验其实还真正没开始。几天前,在长安马自达经销商的内部沟通会上,几乎被踢出局的一汽马自达投资人“大闹会展”,暴露了马自达在退网这件事儿上处理的草率和不公平。 ...
既卖车,也卖服务,这是当下新势力的玩儿法。让我说,这种玩儿法实在太低级了,因为这是玩儿服务上一批倒闭的企业忽悠消费者的常用策略 ,我听过最饱满的承诺就是宝沃的终身服务策略。2017年,宝沃品牌进入国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