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价怎么还能加出优越感”?近日,在一篇介绍全新雷克萨斯LM亮相上海车展的博文中,某网友用“爱马仕加价”来力争雷克萨斯加价的“合理性”,并表示“不是你这消费群体考虑的事”。此番言论一出,引发不少其他网友的反感,而开头的这个评论,无疑便道出了雷克萨斯多年来在华畅销的秘密。 不可否认,即便抛开雷克萨斯LM这样百万级的豪华MPV车型不说,网络上有关雷克萨斯ES、NX的诸多负面评价,或许也并非出自其意向用户之口。换句话说,雷克萨斯是否“加价”,与大多数网友并无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依靠“加价”来换取超出技术、产品之外的品牌溢价能力,本身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就像越吹越大的泡沫,迟早会有爆开的一天。 巧的是,就在本月27日,乘联会公布了3月份及今年第一季度的中国汽车进口量,作为其唯一的入华销售渠道,雷克萨斯自然也毫无悬念地出现在榜单之中。但与预想不同的是,雷克萨斯虽说同样位列前三,但却以同比暴跌37%的成绩结束了今年的第一季度。即便车市的阴霾逐渐散去,但雷克萨斯却并无回暖的迹象。 按照整体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进口量为16.3万辆,同比减少30%。具体到单一品牌,奔驰、宝马和雷克萨斯依旧是雷打不动的前三,与以往不同的是,即便“BB”并非以进口车作为销量主力,但一季度进口量均突破4万辆;反而是坚持不国产的雷克萨斯,一季度以30258辆的成绩滑落至榜单第三。 雷克萨斯在华销量的不景气,其实早有预兆。早在2020年,雷克萨斯以年销23.5万辆的成绩创下历史新高,领先奔驰、宝马(进口)近10万辆;但接连两年的销量下滑,令其在2022年以年销18.4万辆的成绩跌破“20万销量”大关。如果按照截至目前的平均月销1万辆来算,雷克萨斯今年的在华销量甚至可能再度跌破15万辆。 为何曾经需要加价“抢着买”的雷克萨斯,如今却坐上了“冷板凳”呢?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做回答,想必最为贴切。在国内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雷克萨斯的品牌调性、稀缺属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俘获一批消费者青睐;但面对消费理念的成熟,以及自主品牌的崛起,“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很难与消费者形成共鸣。 当宝马喊出“家在中国”的口号、奔驰表示中国研发团队的设计和创新将反哺全球市场的情况下,雷克萨斯还以“保证品质”的说辞坚持不国产,难免一步迟,步步迟,进而与中国市场形成脱节。 最直观的例证,便是雷克萨斯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一方面,包括BBA、凯迪拉克、沃尔沃等传统豪华品牌纷纷抢占新能源市场高地,另一方面,包括蔚来、理想等新势力也在蚕食30万级以上的市场。反观雷克萨斯,仅有月销徘徊在三位数的UX纯电动、NX插电混动和刚刚上市的RZ,若凭目前平平无奇的电驱性能和智能表现来看,很难支撑起下一个时代的发展。 当然,如果非要说蔚来、理想等高端新势力品牌有何技术优势,其实也并不见得,但必须承认的是,它们在树立品牌IP、贴合消费需求,以及迎合用户青睐等层面的表现,足以对传统豪华品牌产生不小冲击。对于雷克萨斯这类稳扎稳打、且不善于推广自身的“Old Money”来说,豪华光环在燃油时代有用,但放到新能源市场还真不见得。 如此来看,雷克萨斯的市场表现,正印证了国内消费风向的转变。如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智能、创新的用车体验,尤其是当市场天平逐步向需求端倾斜的背景下,只有敢于突破自我的传统品牌才能更好地活下来。虽说同样都是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相较于奔驰、宝马等以价值取胜的车企还是有所不同;看清产品本质的消费者,在选择豪华车型的时候也会更加理性。 文章来源【汽车情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海鸥的定价比较精准,8万预算可以轻松落地,主打的就是一个便宜。其低配定价7.38万,顶配车型定价8.98万,高低配车型的主要差距是续航,顶配车型续航多了100km,日常使用从容程度更高。从基本产品角度来看,海鸥是一 ...
从3月份开始爆发的车市价格战,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似乎也有延续的迹象,尽管很多车企高层在车展上明确表示,价格战不可取,应该做更深远的考虑,但是它们“暗地里”仍在进行着价格战,并且玩法更加“高端”,不再是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