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 以前选车很简单,只要钱到位,选品牌、选车型就ok了。但现在,你可能会先考虑动力形式:买油?买电?还是买混动? 所以,我们的油电横评栏目诞生了:纯电车真的很省钱吗?燃油车已经过时了吗?插混车是YYDS吗? 这些问题,在不同价格区间、不同车型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而我们的节目,就是要找出这些答案。而今天就是油电横评的第一期:20万轿车 我们把20万级别所有动力形式的轿车都找来了:包括了纯油、油混、插混和纯电,希望通过这期油电对比,能给大家在动力形式的选择上一点参考。
第一点为什么是省钱,不是我关注,是消费者关注。我们在全网发了调研问卷,结果显示,但凡会关注新能源车的人里, 78%关注的,第一位就是省钱。 那这四种车,谁省钱呢? 先来说第一个结论啊:这个级别里,纯电车相比油车,一点都不省钱,如果只是为了省钱买电车,对不起,不存在的。 注意啊,在计算成本的时候,你要考虑到一辆车的全生命周期,也就是从买车、用车、到卖车,全算上。 首先看购车成本:主流的燃油B级车,20万基本能落地了,但主流的电动B级车,别看也有20万的,但你真想要一个续航600km以上的,焦虑没那么大的,基本都要23万以上了。电车有购置税减免,但油车也有大幅优惠,总之电车还是贵4-5万。 再看用车成本,电车电费便宜、还不用保养,总该能回本了吧,但多长时间能回本呢? 如果你全都用最便宜的家用桩,5毛钱一度电,那么也大概需要4-7万公里才能回本。如果你用公共桩,那么更是需要10-15万公里才能回本。 等你回本了,也基本该卖车了,然后又发现,电车保值率不行。 所以还是那句话,20多万的级别,如果只是为了省钱买电车,对不起,不存在的。 其实这笔账大家都算的很清楚,所以目前B级车里销量最高的,还是那老几位燃油车。(凯美瑞雅阁、迈腾帕萨特。) 但这件事儿,有没有可能翻转呢,我们留个悬念,后面再说。 再来看第二个结论:插混车,省钱。因为买车的时候,没比油车贵太多。使用成本上,就算你不充电,亏电油耗大约6L/100km,也很省。而但凡你多充电跑,很快就回本了,而且保值率也不低。 最后是第三个结论:油混车,省油不省钱,主要看你开多久。 以雅阁为例,混动版比燃油版贵2万,虽然油耗低,但你也得开6-8万公里左右,才能回本,都快和纯电差不多了。这也是油混相比插混日渐式微的原因,因为回本确实太慢了。 以上,从成本角度来说,我认为最划算的是插混,其次是纯油,然后是纯电,最后是油混。
在我们的调查里,在燃油和新能源之间摇摆的朋友,除了看重省钱,第二看中的就是电车的平顺、安静、响应快。我把它称为“电感”。 按照从强到弱当然是纯电>插混>油混>纯油了。这里边大家关心的其实是插混和油混,开起来和纯电差别大吗? 还是先说结论,好的插混,开起来和电车区别很小。但油混吗,即便是最好的丰田本田,也和电车差得很远。 比亚迪汉:有电就是电车,即便亏电状态,依然很平顺安静,发动机介入的感觉很轻微,只有拉到高速,才有声音传进来。 雅阁:平顺没问题,但发动机一旦介入,噪音很大,整体驾驶质感上我个人感觉,还不如纯油的迈腾那边,至少迈腾一致性比较好。 而丰田的THS混动在“电感”上,要比本田的i-MMD略差一点,因为THS这种功率分流型混动,总有一部分动力要进行直驱,并且电机的功率相对较小。所以丰田油混的车型电感更差。 影响好不好开的,除了电感,底盘、操控等全方位的驾驶感受也很重要。我接下来额外对关注这四款车的朋友,分享一下四个车的感受。 这方面一直被认为是国产车的弱势,但这几款车给我的感觉却截然相反,国产的飞凡R7和比亚迪汉,在机械素质、底盘表现,驾驶操稳性和舒适性上,明显要比雅阁和帕萨特强很多。 飞凡F7的底盘柔和、扎实,无论低速还是高速都非常有高级感,而且车身很灵活,并没有因为是一辆大车而显得笨重,整体驾驶感受是四辆车里最好的。 比亚迪汉DM-i的底盘舒适性非常好,隔音也不错,但操控差点意思,高速上略微发飘,四辆车里整体可以排第二。 而迈腾可以给到并列第二的成绩,动力匹配极为成熟,操控水平也在线,并且我们的试驾车已经6万公里了,底盘依然很整,很扎实。 最后的雅阁,它的操控灵活性还不错,但除此之外舒适性上,底盘的高级感上,和隔音表现上都是四款车中排名最后的。 至于国产新能源,为什么在行驶品质上追上来了,简单来说就是成本、专业人才和市场的变化。具体的我们在以前理想L7那期节目里讨论过,大家可以去回顾一下:《只比机械素质,理想L7凭什么挑战宝马X5?》
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影响大家买油还是买电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智能化程度。 其实智能和动力形式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新出的电车,能使用更先进的集中式电气架构,而不是原来的分布式架构,相对更容易实现智能化。 另外,这也和车企有关,国产和新势力们,更愿意积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合资车企则普遍比较保守,或者说因为决策链太长,转型比较缓慢。 再具体到我们今天试的这几辆车上,新能源的飞凡F7和比亚迪汉,无论车机、语音、还是辅助驾驶,虽然还达不到第一梯队蔚小理、华为那么优秀,但和燃油合资车比,也可以说是碾压。 但好在是,导航和听歌,这些常用的功能,大家用手机就行了,迈腾有Carplay,这个老款雅阁呢,能装手机支架。 在最新款的雅阁上,车机是和百度合作的,进步明显。所以说,只要合资品牌愿意放下姿态,把智能化交给中国团队做,还是可以的。 2023款雅阁内饰 另外我还想提一下内饰氛围和做工用料:国产新能源整体也是超过合资燃油车的。 飞凡F7,简约的设计、大面积皮质包覆、白色的配色,让你坐进来就觉得这是一辆充满科技感和时尚感的车。 比亚迪汉,虽然设计略显老气,但同样质感在线,喜欢的人可能会觉得还挺豪华。 再来看迈腾,设计稳重、大气,但用料不如比亚迪下本。 雅阁呢,只能说维持了一辆B级车最低的门槛,不至于廉价。 总之这几台车也代表了目前市面上的格局: 合资油车:设计沉稳、用料保守,很难谈得上豪华。 国产新能源:设计水平虽然忽高忽低,有些还比较趋同,但氛围感、科技感都在线。
以上,我们来做最后的总结了。大家听完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情况,去做选择。 20万级别的轿车里,新能源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省钱。插混还可以,但纯电不行。 但是,他们在驾驶感受上、那种高级感舒适感的提升,却非常明显。 在智能化和车内氛围上,虽然和油车、电车在本质上没有关系,但现实就是国产新能源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而燃油车,或者说合资B级车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的优势基本都在于产品之外,比如品牌力、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维修保养的网络,包括保值率,口碑等等,这些基于存量市场的惯性优势。 最后,我还想说一些我的思考: 那就是,20万的B级车,这个合资品牌最稳固最重要的战略腹地,也开始被国产新能源疯狂冲击了。 国内的新能源市场以前是一个纺锤形结构:也就是两头粗、中间细。下面那头,10万以下的市场已经被新能源吞噬殆尽了。 而上面那头,30万以上有蔚来、理想、极氪等等。不说普通合资品牌了,就连BBA都受到了压力。 唯独20万级别里,还是合资油车的战略腹地,电车一直攻不下来。前面也提到了,目前销量最高的,还是凯美瑞、雅阁、迈腾、帕萨特。 理由也很简单,这个级别的车型需要满足更丰富多元的使用场景,要宜商宜家、空间得大、动力强、品牌号召力也得够。 所以这一直是合资车最坚固的阵地和最丰厚的利润来源,也是合资品牌,维持品牌溢价的重要支撑。 如果你想象一下凯美瑞、雅阁、迈腾、帕萨特卖不动了,那大众、本田、丰田还能有啥指望?现在国产新能源,开始进攻这个市场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当然,国产新能源们也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还是成本。我们开头就说了,新能源购车成本还是高,主要是电池成本太贵。但现在,随着比亚迪、飞凡能把价格做到20万出头,在加上国际上碳酸锂价格一路下降,未来电池的成本,会降得更低。很有可能油电同价,甚至更低。 第二,车型定位。以前国产新能源有个误区,都是被特斯拉Model 3带偏了,全都去搞轿跑,追求运动操控,而忽视了价格和大空间之间的平衡。而随着飞凡F7的开窍,对后排的大空间、舒适性更加照顾,相信其他厂家也能慢慢明白这个道理。 而这场战役,说是国产和合资的终极之战也不为过,只要国产车拿下了B级车市场,合资车在品牌上压中国车企一头的历史,就将被彻底终结。 对了,有人会说合资车难道不会推出插混或者纯电的B级车吗,答案是肯定是,但车企从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以现在的趋势看,就算合资车企推出这样的产品,恐怕也只能靠价格吸引人了。 文章来源【汽车洋葱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今年上海车展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纯内燃机在市场中的价值持续降低,用户的消费欲求迅速降低,在电气化转型面前,电动车将会拥有完全压倒内燃机的实力。从结果上来说, 只装备内燃机的所有车型,今年的日子都不好 ...
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自上市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与支持,销量一路狂飙,一度让秦家族成为今年一季度的新能源热词。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在A级轿车市场首次实现油电同价,降维打击合资燃油车。秦PLUS D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