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福州1月14日电(记者 胡美东)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福建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福建省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黄卫东建议进一步加强车用充电桩管理。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上升,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据中国充电联盟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8个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169.8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增长232.9%,全国累计数量为431.5万台。但与需求相比,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速度显然还有待加快。如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我国661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还有3516个服务区未配建充电桩,占全部高速服务区的53.1%。由此也导致了节假日期间“充电一小时,排队数小时”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发生,除了充电桩数量外,黄卫东指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充电桩布局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当前部分公共充电站冷热不均,部分热点地区排队充电、部分区域充电桩长时间闲置、部分地区无桩可充。 二是充电设施的产品种类众多,由于充电桩产品技术升级迭代快,不同时期、不同汽车厂家、不同运营商充电产品在互操作性、兼容性等方面还存在欠缺。由此导致部分车主因为车辆对充电功率的需求不同而无法使用;还有些虽然能用,但使用效率并不高。 三是运维不到位。比如有的显示能用实际却有故障而被戏称为“充电装”,有的维修不及时成为“僵尸桩”;有的充电桩被燃油车或以其他方式违规占用等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黄卫东建议根据新能源汽车新发展阶段特征,推动构建科学布局、安全高效智能、便利快捷的充、换电服务网络,全力支撑福建省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需要。 一是适度超前规划布局。充电桩布局是否合理、运营效率能否满足用户需要,才是真正影响充电桩使用体验的关键点。因此,电力部门要担起责任,引入国有资本,适度超前规划布局。加快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有效覆盖,分时分类差异引导高速车辆充电,着力提升节假日高速充电体验。同时结合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加快布局乡镇充、换电设施建设。 二是加强充、换电技术创新与标准支撑。加快大功率充电标准制定与推广应用,加强跨行业协作,推动产业各方协同升级。鼓励和引导产业链相关企业加强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优化充电资源配置。当前,各大企业在竞相开发超大功率充电技术,部分已产业化。快充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充电桩的数量需求还能更好地提升用户充电体验,鼓励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新建、改建、扩容、迁移等方式,逐步提高快充桩占比。 三是不断提高充电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强化不同品牌充电桩的互联互通,包括充电交易结算的互联互通和充电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充电桩的互联互通来不断提升充电桩用户便利程度和完善社会充电网络。 四是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系,提升充电设施运维保障能力。建议在充电站显著位置公示运维电话和监督电话,建立“僵尸企业”和“僵尸桩”退出机制,对运营主体缺失的充电桩/站要及时整改、清理,对早期建设的低功率充电桩应升级换代,拆除一些长期闲置或难以维修的充电桩,减少不必要的维护成本。并将充电设施运维保障、使用效率等指标纳入企业获得国家政策补贴的考核指标。同时,监管部门应督促运营企业不断提升故障处理能力和运维保障能力,让充电桩“有人建,没人管”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