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于特) 汽车板块回顾汽车板块2022年指数表现和回顾 2022年汽车板块总体经历了下行、重振、回调三个阶段。年初受上海疫情影响,长三角的零部件和整车生产 受到重挫,上海疫情后在政策的加持下汽车产业得到迅速恢复,后受到锂矿价格及疫情“点多、面广”的影响 汽车生产和销售受到冲击,导致今年汽车行业传统的“金九银十”成色不足。 2022年汽车板块整体跑赢沪深300指数。在油价上涨和政策支持的宏观背景下,各车企坚持创新,增强软硬 件实力,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丰富市场选择,智能电动车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零部件领涨汽车板块,整车跌幅较大 整车整体呈现下行趋势。长安汽车2022年年初至今股价实现正增长,造车新势力小鹏、理想、蔚来跌幅较大。 传统车企广汽、上汽、长城、吉利等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跌幅,比亚迪基本与年初持平。 零部件领涨汽车板块。截止2022年12月16日,在实现正增长的66只成分股中,多数为零部件企业,最高涨幅 达103.35%。股价涨跌排名前十的成分股中零部件占了6只。 国内汽车销量及增速回顾:在缺芯及疫情反复下,韧性较强 2020-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接连经历了疫情及缺芯的重重考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市场的的供给及需求。 纵观过去两年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数据发现,疫情对汽车市场影响大于缺芯,但经历过去两年疫情不断反复,汽车市 场恢复速度逐渐加快。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6月汽车销量同比恢复至24.16%,乘用车销量同比恢复至41.59% 。我们认为,我国汽车市场的整体韧性较强,应对机制也逐渐完善,整体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乘用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数据回顾:汽车年度产销量 我国汽车产销量于2017年达到历史峰值,此后有所回落,自2020年以来呈现回升态势。根据中汽协数据,截至 2022年11月,中国汽车产量累计达2462.84万辆,同比+6.12%,销量累计达2430.24万辆,同比+3.31%。 我国乘用车产销量近年向上回升,自主品牌崛起,市占率的提升,乘用车发展势头强劲。相较而言,2022年商用 车表现较为低迷,需求回落,产销量大幅下滑。 根据中汽协数据,截止到2022年11月,中国乘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170.17万/2129.25万,同比 +14.75%/+11.52%;商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92.67万/300.99万,同比-31.85%/-32.07%. 2022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2月出现下滑。4月受到全国多地疫情反复的影响,产销出 现低点,但后续快速修复。2022年下半年产销量整体维持稳定,全年产销量有望实现稳增。 2022年国内新能源产销整体稳步提升,2月为传统购车淡季,4月受到国内疫情反复影响短期下滑,下半年快速修 复,9-10月受到疫情扰动叠加十一假期,未出现“金九银十”的现象,月产销量整体呈环比改善的趋势。2022年 底新能源补贴或将退坡,有望进一步刺激最后两个月需求。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680万台,渗透率有望达到25%。 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规模较大,并且纯电渗 透率不断提升,插混的规模及渗透率相较纯 电仍处于低位,但呈现逐月提升的趋势。 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整体低于乘用车,当 前以纯电车型为主,插混车型为少数。 汽车行业政策回顾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展望促进乘用车消费:购置税减免政策或将透支次年销量 两次购置税减免政策,对当年乘用车销量刺激较为充分,次年增速普遍放缓,部分透支。2015年这次的购置税减 免政策持续时间更长,对小排量乘用车市场刺激较为充分,消费者在此期间内或提前了购置汽车的计划,因此导 致2017年小排量乘用车同比增速为负。 新能源汽车补贴:国补延续还是退坡? 新能源“国补”:自2010年首次制定具体补贴细节后,补贴政策的覆盖范围逐渐由重点城市扩大,同时补贴金 额也开始逐步退坡。2018年6月12日,“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新政策正式实施,续航最低门槛提升至150km, 里程划分更细。同时,新政策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在普及新能源汽车为目的的前提下,鼓励车 企研发更高续航、更高能量密度的新能源车型,促进产品结构及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引导新能源汽车市场良性 竞争、健康发展。 2022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车企纷纷调价 车企涨价潮:2022年上半年,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叠加疫情、缺芯等多因素扰动,汽车的制造成本增 加,车企纷纷调价。上半年,主流新势力、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纷纷上调售价,幅度在几千至上万元 不等。从销量来看,消费者普遍接受因原材料价格攀升而导致的涨价,下半年销量数据也证明,当前新能源汽车需 求仍然旺盛,渗透率也稳步提升。11月,比亚迪、广汽埃安已宣布将于23年再次上调指导价。 新车大年:自主品牌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 以比亚迪为首,自主品牌转型加速。比亚迪于2022年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交付量屡创新高,是当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市场的引领者。2022年比亚迪也推出了多款新车,王朝系列推出了元Plus、汉DM-i、唐DM-p等,海洋网 推出了海豹、驱逐舰05,腾势品牌推出了MPV 腾势D9;长城汽车旗下的哈弗品牌推出哈弗H6 DHT双子星,欧 拉品牌推出芭蕾猫、闪电猫,WEY牌推出拿铁DHT-PHEV;长安新能源推出深蓝03,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推出 阿维塔11等。 智能电动汽车细分赛道及重点公司分析传统整车赛道: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强强联合 传统主机厂与零部件、科技巨头强强联合,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打造旗舰产品。传统主机厂产业链布局更深入, 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例如,赛力斯联手华为打造的问界品牌,由华为提供技术支持,产品搭 载华为Drive ONE纯电驱增程平台以及鸿蒙座舱;长安、宁德时代和华为联手打造的高端电动品牌阿维塔,共同 研发了CHN平台,并推出阿维塔11;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共同研发的中大型智能纯电SUV,并计划于23年底 量产;长城沙龙品牌与华为合作,首款车型机甲龙将搭载华为MDC智驾平台。 新势力赛道:由“大单品”时代向“全矩阵”时代迈进 新势力过去凭借优秀产品力的“大单品”成功在细分市场立足。以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为例,过去的几年里,理 想汽车仅以理想ONE一款产品在30万+的SUV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小鹏P7凭借年轻运动的轿跑外观+领先的智能化配 置,成为贡献销量的主力;蔚来汽车则以外观较为相似的“866系列”成功树立注重用户体验的高端智能电动的品牌 形象。二线新势力品牌,例如零跑、哪吒、埃安等则另辟蹊径,在相对更低的价格带,以更高的性价比的车型成功 在细分市场立足。 智能驾驶:有望保持高速发展,国产系统集成商崛起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年装机量数据,我们预测到2025年L1/L2级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可达约60%, 而L2+/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将稳步提升,到2025年达到约20%,L1-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到2025年合计可达 80%。 智能座舱:消费者需求驱动,国产厂商加速成长 智能座舱的产品应用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智能座舱六大产品:液晶仪表,中控屏,HUD,流媒体后视镜,行车 记录仪,后排液晶屏,到DMS、车内氛围灯、按摩座椅、车载冰箱、智能音响等新型的智能座舱配置也在逐渐引 入。 轻量化:单车用铝量提升,一体化压铸打开新成长空间 双碳背景下,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相关数据,对于燃油车,重量与耗油量大致 呈正相关关系,汽车质量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可节省约0.6L燃油,减排800-900g的CO2;对于电动车,重量 与耗电量呈正相关关系,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若降低10kg,续驶里程则可增加2.5km。 热管理:量价齐升,自主产业链加速成长 热泵高效节能,集成化趋势明确。相比于热泵制热,PTC板利用高温度系数的半导体材料发热,但消耗电能, 转化效率低,热泵已逐渐取代PTC板成为制热主流,集成化趋势愈加明显。 CO2冷媒是热泵空调最佳选择,长远看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传统HFC-134a由于环境污染已逐步退出舞台,而 CO2不仅可以在-20℃下达到高制热能效,还具有环保、安全、低成本等特点。 特斯拉产业链:特斯拉引领变革,产业链乘势而行 根据21Q4交流会,Tesla 2021全年交付94万台,同比+87%,2022年目标交付150万辆,同比+60%,公 司预计未来年增速保持50%以上,2024年预计将达320万辆。受疫情影响,22Q2特斯拉仅交付约25.47万辆,20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环比下降;随着疫情影响的恢复和上 海工厂扩产,22Q3特斯拉交付了34.38万辆。我们测算2022年Tesla全球交付量为139万台,同比+48%; 2023年Tesla全球交付量为220万台,同比+58%。 电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实现新能源车动力输出 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驱动系统代替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实现新能源车动力输出。 电驱动系统包括“大三电”及“小三电”总成系统。其中,大三电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变速器; 小三电一般包括:高压配电盒PDU、车载充电机OBC和DC/DC变换器。 空气悬架:国产化加速,空悬价格有望下探到8000元以内 空悬国产化趋势明显:为降低空悬成本,主机厂开始将空气悬架大总成分拆为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减 振器和传感器等小总成,自主集成于智能底盘系统内,这为国内空悬供应商单点突破提供了机会。如中鼎 股份、保隆科技、天润工业、拓普集团等均已布局空悬产品。空悬总体单车价值量将逐步下探:截止2021年底,空悬总体单车价值量约1-2万元,随着供应链国产化降 本,以及产量的提升,我们预计国产化乘用车空悬整体价格有望降至8000元以内。 线控制动:One box加速渗透,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One box成本优势明显。Two box方案的电子助力器和ESP/ABS是分立的,而One box则是将二者集成为一体,成本相对较 低且能量回收效率更高。 Two box份额较高,One box加速渗透。据佐思汽研统计,Two-box仍是线控制动市场主流产品,但市场份额占比已由 2021年的76.6%下降到2022年前5个月的62.8%,而One-box产品占比由20.5%上升到34.6%。 外资厂商占据线控制动市场主导地位。据佐思汽研统计,2021年,以博世/采埃孚/万都为代表的国际龙头企业占据中国线控 制动90%以上市场份额,线控制动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我们认为随着国产供应商线控制动产品逐步批量上车,线控制动国产替 代进程有望加速。 车灯:汽车智能化催生车灯进化,行业变革前夜已至 随着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车灯行业也在经历变革,车灯将从传统功能安全件转向电子化、智能化。 车灯光源层面:车灯光源已逐步过渡到第四代光源—LED,有望占比主要市场份额。第五代光源是激光二极 管,相比普通LED,激光二极管亮度更高、照射距离更远、体积更小。由于激光大灯系统成本高达一万美元/ 套,目前仅高端车型配套使用。 座椅:量价齐升、空间广阔,自主供应商大有可为 座椅总成增量及ASP有望持续提升。1) 总量层面:据佐思汽研数据统计,2022年预计新增乘用车座椅为10435万个,2025 年有望达10697万个。2) 单价层面:居民消费升级及智能车行业激烈竞争正催生座椅总成的功能不断拓展及下沉。比如,座 椅通风、加热、记忆、按摩功能正稳步渗透。此外,头枕内置扬声器、零重力座椅等功能也已搭载上车,座椅智能化功能有 望进一步拓展。据佐思汽研数据统计,2022年预计座椅加热/通风/按摩/记忆等功能搭载占新增乘用车座椅的比例分别为 8.2%/2.6%/1.0%/3.7%,2025年有望提升到10.1%/3.7%/1.5%/6.7%。 报告节选:(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文章来源【未来智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吉利汽车(00175.HK)2022年的销量成绩单虽公布的有点晚,但也马马虎虎能够说得过去,公司的年度整体销量为143.3万辆,微增8%。具体到各品牌,领克、几何、极氪、睿蓝的年度销量分别为180127辆、149389辆、71941辆、 ...
文远小巴Robobus一年前开放了运营服务文远知行无人小巴配送防疫物资无人驾驶巴士内部文/羊城晚报记者 许张超 孙晶图/受访者提供汽车产业作为广州的第一大产业,2021年产值超6000亿元,产量296.6万辆、创税363.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