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不仅带火了一众造车新势力,相关配套产业也因此“鸡犬升天”,比如,动力电池、充电桩。以充电桩为例,根据预测,2023年-2025年,公用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达到1536.3亿元,私用充电桩市场空间126.7亿元。然而,前景无限的充电桩行业,并非是一桩好生意。 充电桩行业的现状 参与充电桩行业的选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队,包括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等;二是汽车主机厂,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等;三是第三方运营商,包括星星充电、特来电、能链智电等。通过采取自建、合建的方式,布局充电桩领域。 以特斯拉为例,在商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建设带有自己品牌logo的充电桩,供给自家车主使用。而星星充电则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包括比亚迪、蔚来、大众等在内的车企,共同推动充电桩的发展。 在多方协同努力下,充电桩行业迎来蓬勃的发展。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73.1万台;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3万台。 盈利难,难于上青天! 新能源汽车不赚钱,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充电桩行业同样有此困扰。作为充电桩龙头企业的特来电,过去三年均处于亏损状态。据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特来电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65亿、-2.69亿、-1.35亿。 导致充电桩盈利难有以下几点原因: 1、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充电桩属于重资产生意。充电桩、土地租金、人力成本以及后期维修都是需要考虑的。能链智电CEO王阳就曾透露,单根充电桩的行业平均成本约10万元,一个标准站约10根充电桩、20把充电枪,建站成本约100万元。 2、利用率偏低。根据资料显示,全国25座大型城市中有22座城市,单个公用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不足10%。同时,业内人士透露,平均利用率需达到10%-15%,才可能实现盈利。 3、盈利模式单一。充电桩企业主要的盈利来源是电费差价、服务费。而所获得的收入很难支撑造桩、租金等开支。同时,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充电桩企业不惜以补贴、优惠等活动进行揽客,导致收入更加微乎其微。 企业难,用户也难 一边是企业赚钱难,另一边又是用户充电难。用户的难处有三方面: 1、充电效率低下。燃油车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加满油箱,而新能源汽车往往要花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才能充满电。补能效率低下,让不少用户苦不堪言。 2、充电桩分布不均。尽管充电桩数量在增加,但主要分布在地下停车场、办公区停车场等场所,而医院、商场、学校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充电桩数量不足。充电桩分布不均衡,不仅降低了利用率,还增加了用户补能的时间。 3、私桩入户难。由于部分小区不具备安装充电桩的条件或存在安全隐患,在安装私人充电桩时,新能源汽车用户遭到了物业的拒绝,进一步加剧充电难题。 写到最后 然,充电桩行业是风口,但发展困难重重。企业盈利难与用户充电难,这两大问题亟待解决。 企业自身方面,需从降低成本、提升充电桩利用率入手,从而逐步摆脱亏损,实现盈利。而用户充电方面的困扰,车企已经在着手解决。通过换电、高压快充等方式提高充电效率。至于私桩进小区难,威马汽车推出的私桩共享方案,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总的来说,充电桩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谁能化解难题,谁就有发展的机会。 文章来源【新锂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焦艳丽 陆肖肖 北京报道近日,在锂盐价格持续回调下,多家锂电池企业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2022年锂电池企业业绩普遍向好,中下游电厂商盈利能力得到逐步修复。1月3日,锂电企 ...
来源:【重庆日报网】品牌蓄电池企业负责人送来锦旗。高新公安供图“警察同志,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为我们挽回了损失!”近日,某品牌蓄电池企业负责人向重庆高新区公安分局食药环侦支队送来了感谢锦旗,表达对民警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