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工信部公告显示,第4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中,3家上海环保企业集体上榜,其中上海伟翔众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梯次利用资质和再生利用双资质,标志着上海企业首次涉足动力电池再生利用领域,上海动力电池属地化回收体系建设进入新高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退役潮也将接踵而至。长期以来,由于土地、环保、产业基础等因素,上海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规模较为有限,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今年7月份,《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上海要发展退役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同月,上海第一条本地动力电池拆解利用产线建成。可以看到,上海市正在逐步探索可行有效的属地化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长效机制,并用智能化、低碳化的回收模式为全国汽车行业提供新的经验。 动力电池回收新时代 2018年,工信部为引导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良性发展,开始审核制定《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业内称之为“白名单”。该名单一直是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最高标准,对入选企业的技术、环保和安全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本轮“白名单”公告中,上海市有3家企业入围,分别是上海伟翔众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毅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鑫广再生资源(上海)有限公司。这是上海第一批本地环保企业集体入围,成为国家“正规军”。此前,上海市只有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入选过工信部白名单。 同时,本次入围的3家企业中,伟翔众翼同时获得梯次利用资质和再生利用资质,是目前全国88家入围工信部“白名单”企业中为数不多具有双资质的企业,也是上海首家具备本地化动力电池拆解回收能力的企业。 伟翔众翼嘉定工厂的梯次利用产线 梯次利用,顾名思义为轻度报废的动力电池分级、降级再利用,难点在于电池分级。再生利用指将重度报废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原材料回收,难点在于拆解还原。再生利用对企业的技术、安全和环保要求更高,但却是废旧动力电池“物尽其用”的最终端必要环节。 今年7月份,伟翔众翼位于嘉定的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工厂正式建成。这间工厂是上海市第一条本地动力电池拆解利用产线,推动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性进一步提高。据了解,目前伟翔众翼正在有序开展生产,一期建设年处理量预计达到1万吨,预计到2025年,伟翔众翼将建成全国性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络体系。 近年来,上海市相继出台多份政策文件提及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并明确动力电池回收属生产商责任制范畴。从官方动作上来看,2019年起,上海市开始集中建设电池回收服务网络,截至2022年年中建成420个暂存性电池回收服务网点,9个第三方集中存储网点。2021年3月,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成并启用,保证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数据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从官方法规到企业获批,从数据收集到线下管理,一条清晰的脉络显示,上海市正在加速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探索在本地进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长效机制。 为何要发展属地化回收?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千万,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置废旧汽车中的电池,已成为新的动力模式下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虽然较化石能源来说,电能是一种更为清洁的能源,但新的潜在危害也随之出现:车载动力电池如果回收不当,不仅具有大量安全隐患,也会对环境造成大规模污染。多种重金属和电解质溶液不经处理排入自然,很可能对土壤和水源造成长达数十年的污染,环境破坏能力较化石能源有过之而无不及。 另一方面来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本身具有商业潜力。2021年后,锂电池主原料碳酸锂的价格暴涨近十余倍,目前已来到55万元每吨以上水平。对于缺乏矿石资源的东部城市,锂电池资源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多家证券机构预计,2030年,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市场有望成为千亿赛道。这也是为何上海市加速布局本地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更深层次的必要原因是,上海的车载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作为中国的汽车之城,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早,保有量全国最高,2022年6月达到71万辆,上海新能源汽车数量占汽车总量比例达15.74%,远高于3.23%的全国水平。 一直以来,上海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走在全国前列,不仅有多家国内外知名车企落户,有着强大的汽车生产、消费能力,同时充电站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完善。但上海本地的锂电池制造企业较少,造成过往上海锂电池回收企业发展有限。目前,国内的电池回收龙头企业多由生产商转型而来,如宁德时代、天齐锂业等等。 当下,只有处理好锂电池回收环节,才能使上海的新能源产业链更加完整,让节能降碳的目的真正贯彻到底,助力上海新能源汽车完成“从绿色到绿色”的生产闭环。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环保、智能的产线 想要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离不开企业这个市场主体。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绿色低碳战略发展部主任金颖介绍,动力电池回收也是循环经济的一种,循环经济发展初期靠政府干预,后期做大则要靠企业市场化运营。“为推动上海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上海市鼓励有技术、高产业附加值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落地上海”金颖说。 伟翔众翼股东、伟翔中国总裁黄伟介绍,上海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甚至是员工的职业健康都“卡”的很严,这反过来也成了企业技术升级的动力。为落地上海,伟翔众翼嘉定工厂采用了湿法萃取的技术路线,并通过低能耗、低排放的加工工艺,实现废气无害化处理和废水的100%回收利用。 另外,此次上海入围的企业在智能制造上也有着明显优势。例如,在伟翔众翼的工厂中,记者已经很少见到工人的身影。据了解,这是因为伟翔众翼的工厂只有20余名工人。依靠视觉检测系统结合工业机器人,企业产线已实现高度自动化。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减少动力电池回收对人体的伤害,也能提高工艺的精准度。类似的,上海毅信也已经开始使用全自动机器人。工厂梯次利用20道工序下来,能达到平均每20至30分钟处理一个电池包的水平。 自动化的电池拆解线 对此,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曾表示,这样的智能工厂符合上海产业发展“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体系。未来,上海将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开展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尽快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为上海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发展目标提供良好支撑。 栏目主编:宰飞 来源:作者:吴丹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