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车E站】中庸之道也出彩 测比亚迪秦EV300

电动车观察(稿源) 2022-2-17 19:18 No.1714

众所周知,在现在逐渐成为主流的新能源产品中,比亚迪作为国内最具新能源技术积累的汽车品牌,在国内新能源产品中的优势地位也相对明显;例如插电混动系列的542战略(5秒破百、4轮驱动、2升百公里综合油耗)不可谓不成功,毕竟


唐(参数|图片)可谓秒天秒地秒空气;那么比亚迪的纯电动产品又如何呢?所以这次网通社冬季新能源汽车选题中,我们找来了一台秦EV 300,来进行全面体验。


比亚迪秦出生之际就没有普通燃油版的车型,上来就以插电混动的身份出现,奠定了它终生新能源的道路;秦EV 300作为秦的纯电动版本,肯定是没有秦那么快,也没有秦跑的远,但是既然它也是电池厂出产的产品,肯定还是有让我们期待的地方。


秦EV300的售价在目前众多新能源产品当中属于中间水平,不算便宜,但也没有贵到难以接受的地步,算上4.4万国家补贴和2.2万地方补贴共计6.6万的补贴后,最终售价为16.99-18.99万元,而且目前各经销商应该还有终端优惠。但是说实话,作为一台纯电动车,如果仅作为代步工具的话,还是有点贵,因为它毕竟跟汽油车的使用模式不同,现在的充电效率和续航里程也达不到长途旅行的目的,所以也基本上只限于在城里通勤使用。


我们这次将在冬季的北京全面测试比亚迪秦EV300的各方面性能,例如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加速、刹车、操控表现等,来看看作为一台电动车能否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又和普通汽油车产生多大的区别。




秦(参数|图片)EV 300性能测试


官方给出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9秒,不过由于在冬季,地面和轮胎的温度都较低,不能达到最大抓地力效果,所以加速和刹车的成绩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8.57秒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已经足够优秀,虽然比不上插电混动版秦5.9秒的数据,但是在电动车里也已经足够傲视群雄了,当然,特斯拉除外。


36.49米的百公里制动成绩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因为负重上电池组后车辆的惯性会加大,制动成绩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依然如此优秀,很让人满意。


秦EV300的转向设定很轻快,精准程度也足够好,悬架的整体性十足,但是由于电池组自重过大,在连续高速的重心转移时就会显得比较狼狈;不过整体的感觉还好,可控性依然很高,只不过是在绕桩时的侧倾程度稍大而已。


第2/3页:


秦EV300续航、充电测试


在续航测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先将车辆充满电后静置一宿,看看寒冷的夜晚是否会对电量产生影响,然后出发沿五环内环顺时针方向行驶至车辆提示充电后,充满电并计算真实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数据结果。


在我们行驶了180公里出头的时候,车辆的电量已经掉至20%并且提示充电,此时算上剩余里程60公里,实际的续航里程约为240公里,与297公里存在不小的差距;当然,剩余里程的60公里肯定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衰减,但是为了防止没电拖车的情况出现,我们也就不再进行极限测试了。


特来电APP是北汽新能源旗下的一款充电APP,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普及,APP的使用过程还算比较方便,但是相对来说费用要比国家电网贵一些,而且在充电功率上,最大充电电流也要低一些,所以在充电成本和充电时间上有些不足。


最终我们从20%充电至100%用时1小时18分钟,充电37.45度,花费78.65元,每一公里的平均花费约为0.44元,算下来的话和一些燃油经济性较好的汽油车也差不了太多,所以就目前来讲,电动车的使用成本不算很低,而且还要考虑寻找充电桩、充电时间等,所以如果想普及电动车真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3/3页:


外观&内饰


秦EV300的外观设计和插电混动版的秦没有产生过大的区别,只不过车身上多了一些新能源专属的颜色与标识;整体设计偏向年轻运动,符合比亚迪家族的


王朝(参数|图片)设计。


秦EV300有移动超大充电宝功能,当车辆还有电时,可以使用车头前方的慢充接口接上专用的放电装置,从而产生一个220V的电源,例如出行接个电烤炉电磁炉等东西还是挺方便的。


秦EV300使用了秦早期的内饰设计,没有使用秦100那块大屏的简约设计风格;整体看上去功能布局有些繁杂,按键比较多,不过布局很分明,按键上也都采用中文标识,简单易懂,上手很容易。


在空间方面,由于地板上铺上了电池组,所以车内的纵向空间受到一定影响,身高超过185厘米的乘客在车内很可能会比较不舒服;另外后备箱两侧的侵占比较严重,不过好在比较平整,实用性还行。


总结:


从续航里程的角度来看,秦EV300在冬天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但是总的来说不算很严重,看起来续航300的标定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就用车成本来说,首先充电的费用也不算便宜,然后充电的时间成本也很长,虽然驾驶品质和配置都算不错,但是论综合用车感受来说,除非是在北京、上海等能相对简单或者免费获得用车指标的城市,并且用车范围只是城内代步或者短途出行,其他地方的普及意义还是不是很大。



本文来源【网通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