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汽车行业要大洗牌!抓住新能源七大机遇

新能源热讯(稿源) 2022-2-17 18:00 No.1553

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平稳,需求偏弱。但需要关注的是,随着消费升级,汽车市场的份额比例正在改变,龙头企业的盈利提升仍具潜力;与此同时,新能源大军加速发力,外资外企亦在蓄势待发。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天风证券的汽车行业年终盘点,从乘用车市场的供需、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汽车产业链三个维度总结汽车行业的上半年发展及未来趋势。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天风证券-汽车行业2018年中期策略;天风证券-电动汽车新一轮三年十倍),可以在车东西官方头条号回复关键词“nc272”获取。


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


大洗牌将至



▲乘用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速(%)


▲重卡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速(%)


▲大中客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速(%)


2018上半年汽车销量为1407万,同比增加了5.6%。其中,乘用车销量1155万,同比增加6%;重卡销量67万,同比增加15%,大中客车销量6.4万,同比增加19%。


▲乘用车月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


▲传统乘用车(剔除新能源)月度批发销量同比增速(%)


从增速的角度来看,上半年整体市场淡季需求偏弱,第二季度出现批发高增速,但这是是由于上季度较低的基数,以及新能源市场的给力表现。


基于此,若不考虑刺激政策,天风证券预计2018年汽车市场增速为2%,其中,下半年增速偏弱,按惯例第三季度或为低点。


▲重点车企


▲中国1998-2018重点自主/合资市场份额(%)


尽管今年是汽车市场的小年,我国重点自主品牌却有着明显的上升势头,2004至今市场份额上升22个百分点,2014至今上升11个百分点;重点合资企业的下滑趋势则较为显著,2004至今下降12个百分点,2014至今下降7个百分点;其他自主/合资多年来均呈下行趋势,且份额接近,其中自主随行业增速波动更大。


▲中国汽车消费的价格分布


▲中国汽车市场分国别的市占率情况


就乘用车市场来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10.91万辆,同比增长3.4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3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


▲2013年左右开始一线(第一梯队)自主车企走势独立于二线和其它自主


这些数据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整体市场增长趋于平稳,竞争压力加剧,大小洗牌平行进行。其结果,就是强者愈强,即一线自主车企份额提升空间大。


以吉利为例,这家目前份额最高的自主车企,但也仅占5.2%的市场份额,距离第一有3.4%的差距,是20名以外车企合计份额的1/4不到。参考美国汽车行业发展史,在70-90消费升级的年代,是汽车股涨幅最大的阶段,亦是三大巨头崛起,享受品牌消费的红利阶段。


▲各国历史千人汽车保有量增长曲线(中国现状为普及不足+消费升级)


除了面临市场容量扩张受限和消费升级两大趋势,尾部自主车企还面临着汽车市场开放后的外企冲击、外资冲击和中高端技术封锁,在失去政策保护伞之后,将直接迎来淘汰战。


▲中国2010-2018年车企合计份额与当年总销量增速


▲中国2010-2018年车企合计份额与当年总销量增速


大洗牌阶段将至,排名41-50、31-40车企将让出份额(2017年合计占整体份额的8%左右),接下来逐步让出份额的是21-30车企(2017年合计约12%);前20名车企排名也将发生变化,其中不乏处于下坡路的车企,也将让出份额;体制活、产品力强、升级快的车企排名上移,集中度进一步上收。


▲中国2010-2018年前20名车企所占市场份额(%)(2018为前5月累计)


后补贴时代开启高端周期


如前所述,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市场容量扩张的重要刺激。



▲中国2017-2018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测算(万辆,%)


尽管2014年开启的“补贴”周期2016年底结束,低端供应链长期低迷,新能源客车、A00级车型产销增速放缓;但新一轮“高端”周期,将在2018年正式启动,需求从公共部门转向私人部门,A级以上乘用车市场扩张,加上欧洲限卖燃油车、中国双积分制度等驱动主流整车制定新能源战略规划,足以带动资源需求再次进入上升通道。


▲新能源汽车板块驱动分析


▲全新A0、A级车全面上市,推劢下半年销量结构走向中高端


双积分政策接力补贴,直接强制行业向电动化、低油耗转型,各大车企迅速跟进出台应对方案。缓冲期使得上半年A00级车仍是新能源车最大市场,但接下来占比将明显下降,A0级和A级占比明显提升。


目前,全球至少 27 家车企宣布全面电动化,尤其规模最大的大众和丰田放弃原专一的节能技术、混动+燃料电池单一技术路线。国际车企逐渐形成以大众、日产雷诺、特斯拉、通用为一线阵营,福特、宝马、丰田为二线阵营的新能源转


型格(参数|图片)局。国内车企中,上汽自主、北汽新能源、吉利、比亚迪具备先发优势,后发车企如长城、广汽等也在加速布局、投放。先发+后进,合力推动的趋势非常明确。


▲双积分并行考核要求下,2019年起行业NEV生产/进口的销售及渗透率


▲全球主流整车新能源战略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能源概念的风靡和多地地补的推出,北上广新能源的新能源份额占比正在下降,非限购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不断提升,A0级以上车型贡献主要动力,非牌照驱动的新能源中高端需求逐渐启动。


▲2015-2018年度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其它省份新能源汽车交强险注册量占比


随着双积分、补贴退坡的推动,主流人群需求将打开,天风证券预计,中高端车型销量将从2018年的13万辆不到增长到2020年的128万辆甚至更高,带动高端供应链3年扩张到2017年的10倍+!


▲2015-2020年中高端车型销量及占比(万辆,% )


综上所述,天风证券分析预测,2020 年全球车企纯电平台全面投放后将继续在未来 5 年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保持高位,2025年新能源产销达2,241万辆,为2016年(9,500万辆)的24倍,渗透率为21%左右,其中乘用车占2,098万辆(2016年6,847万辆的28倍,CAGR 43%)。届时中国将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占全球份额的52%,欧洲占21%,美国占19%。


▲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2241万辆(万辆,%)


迎来加速的七大板块


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加上中高端市场需求的释放,高端供应链,包括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热管理、智能座舱、轻量化、高压模块、充电模块等增量器件系统,将迎业绩加速期。随未来中高端车需求快速提升,优质的产业链中游公司估值中枢有望从15X提升至30X。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公司业绩弹性预测


相较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新增电池系统、电动电驱系统、充电模块等系统,锂钴资源需求剧增;而热管理、轻量化、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成本占比均不同程度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成本占比


细分来看,三电系统成本占比最高,约占整车成本 1/3;而充电(高压)模块、车载信息系统、铝合金轻量化、车身电子及摄像头等配套成本远高于配套传统燃油车,成本占比均高于 3%。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主要供应商


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忧,传统燃油汽车中的动力和传动系统(成本占比近40%)、传统电子电气板块将随汽车新能源化被取代。


以下是新能源刺激的高端供应链七大板块增长趋势详析:


锂钴资源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平均单车带电量(KWh)


新能源中高端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小微车型升级为中大车型,即 A00 级占比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中高端车型对续驶里程的要求增加从而加大了电池电量和能量密度(粗估 A00 和 A0 级车型电量提升至少 5KWh,A 级车提升 10KWh)。而锂钴资源正式正要的电池材料。


▲全球新能源汽车对碳酸锂的需求量及增速预测(万吨、% )


▲全球新能源汽车对钴的需求量及增速预测(万吨、% )


提升平均单车带电量的需求指向了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的全球共振高增长,尤其中高端车型搭载的三元电池。天风证券预计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三元电池需求增长4.6 倍(从 16GWh 到 89GWh),全球新能源车三元电池需求增长 3.2 倍(从 38GWh 到 162GWh),带动全球碳酸锂需求增长 2.3 倍(从 4 万吨到 14 万吨),钴需求增长 3.2 倍(从 1.0 万吨到 4.1 万吨)。


三电系统


▲新能源 汽车 “三电系统” 示意图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系统(电机、电控)与电池系统,俗称“大三电”。其中,驱动电机、电池组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相当于燃油车的发动机。电机控制器则指控制驱动电机和管理电池的装置,通过调整驱动电机的电压、电流控制电动机转矩以及通过采集充放电状态、总电压等电池数据控制电池能量的输出。


从市场格局来看,宝马、大众、丰田、日产、本田等车企的驱动电机系统均为内部供应,中国供应格局相对分散,仍处于洗牌重整阶段;动力电池系统的规模、产品、技术和资本优势已然明确形成,龙头格局基本形成。


充电设备


▲充电设备示意图


新能源打开了充电设备的蓝海。


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按照配置地点以及是否与公共电网接触两个维度可以分为车载充电机(适合消费者私人)、接触式充电(相当于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多为政府基础设施工程)和感应式充电(眼下造价过高,适合各类商业地产或高端住宅配备)。


▲充电模块企业新能源领域的订单情况


天风证券预测,2018-2020 年国内中低端新能源乘用车配套车载充电机市场规模基本保持不变,按中低端和中高端单车价值量1800元和3000元计算。预计2018 年、2020年国内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配套车载充电机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9.2 亿元、38.3 亿元,三年 CAGR 为 114.9%。


此外,公共类充电桩建设、运营数量由 2010年 1,000 个左右快速增长至 2017 年的 21万个,复合增速高达 111.8%(按照北京目前慢充-快充7:3的建造比例来计算,我国 2020 年充电桩行业规模大约为 1,800 亿元)。


▲2017-2020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车载充电机市场规模(亿元,% )


除了充电桩,未来在车辆的智能化需求下,高压模块的连接器、线束、继电器等将实现快速增长,并且中国企业(如宏发股份)正在真实加速实现这一细分产品的进口替代。


▲2017-2020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车载继电器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


风证券预测到 2020 年国内配套中低端新能源乘用车的车载低压继电器市场规模将依旧保持在 8 亿元左右,而配套于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的车载高压直流继电器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将达到 51.1 亿元,2018-2020年 CAGR 为 114.9%。


热管理系统


▲常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热管理系统是从整车融合的角度考虑整车换热性能,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新能源的热管理系统与传统汽车大有不同。其中,电池冷却器、电子膨胀阀、冷却板、PTC 加热器等新部件的增加,带动新能源整车热管理系统的价值量明显提升。


▲热管理相关企业新能源领域的订单情况


天风证券预测,以中低端、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 4,000 元、8,000 元测算,我们估计 2018 年中低端、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市场空间将分别为 22.2、24.5 亿元,2020 年市场规模为 16.6、102.1亿元,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2018-2020 年 CAGR 为 114.9%。


▲2017-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市场规模(亿元,%)


铝合轻量化


新能源汽车的能耗、续航指标对车身材料提出了要求。据OFweek测算,电动汽车车重降低10%,续航里程可增加5.5%,因此密度小、强度高,减重效果明显的铝合金(汽


车工业应用较多、较为成熟的轻量化材料)优势突出。


▲铝合金压铸新能源订单情况


天风证券以中低端、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分别 200kg、350kg 平均单车铝合金零部件使用量来计,则 2020 年中低端、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行业铝合金零部件需求量将分别达到 8.3 万吨、44.7 万吨。其中,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铝合金零部件需求 2018-2020 年CAGR 高达 114.9%。


▲2017-2020年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需求预测(万吨,%)


车载电子


纯电动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达到 65%,远超中高档汽油车的 28%和紧凑型汽油车的15%,进一步提升了车载电子未来的市场空间,为智能网联企业创收。


▲汽车电子成本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过去仅在中高端车型中配备的车载信息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近年来逐渐进入普通车型。


▲智能网联企业新能源领域订单情况


以目前中低端、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配套 HMI 系统单车价值 1,500、4,000 元来测算,并假定到 2020 年再上调 5%,天风证券预计到 2020 年国内中低端、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 HMI 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6.7 亿元、53.6 亿元,CAGR 为 118.4%。


▲我国车载电子 HMI 未来市场空间预测(亿元,%)


自动驾驶模块


除了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亦逐步落地,新能源汽车成主要载体。自动驾驶产业链主要由 OEM、Tier1(ADAS)厂商、Tier2(毫米波雷达、电子转向、电子制动等)厂商构成。


▲2017-2020年国内 ADAS 市场空间预测(亿元,% )


天风证券以中低端、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配套ADAS 单车价值 3,000、15,000 元进行测算,则到 2020 年我国中低端、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 ADAS 市场规模分别为 12.5 亿元和 191.5 亿元,其中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配套市场快速增长,未来三年 CAGR 为 114.9%。细分来看,ADAS核心配套部件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市场空间巨大,高端电子器件成为主流。


车东西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汽车市场之一,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强者愈强将成为未来市场格局变化的核心规律。与此同时,汽车电动化已经由低门槛式补贴阶段转向高端发展诱导性补贴阶段,A0级及以上乘用车型将在多个省区迎来需求释放,全球车企着手构建电动汽车的核心供应链,多个板块迎来高速增长机会。依据天风证券的分析,未来三年核心龙头将进入业绩(增长 1-3 倍)和估值(15 倍到 30 倍)的“戴维斯双击”。



本文来源【车东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