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司离家太远,上下班单程需要将近80分钟,买车代步的想法由来已久,于是在6月份的时候订购了一台比亚迪宋 Plus dmi 110km版,但却在几个月的等待、准备提车的时候,签了退车协议。 去年就有买车的想法了,那个时候就一边存钱、一边关注着车市。原本是想买辆油车的,比如朗逸、卡罗拉、宝来这样的,落地11万左右,皮实耐用、也比较省油,但缺点是成都有限号,每周总有一天还是要坐公交上下班,而今年上半年以来油价的涨幅,也不禁让人慢慢打起了退堂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比亚迪的新能源、特别是dmi系列开始冲刺着车市的各种头版:多种驱动模式、刀片电池、高安全性、高电池密度、高颜值、高性价比、国货之光等一些列标签映入眼帘,在本就不景气的车市中,奇迹般地引发了高销量、超长等待周期、多次涨价等“逆生长”现象。 图片来自@乘联会 于是结合之前的买车预算,最先看上了秦plus dmi,端午的时候进入4s店进行试驾,觉得还可以,但是后来又试驾了宋pro dmi,瞬间就觉得秦的空间太小,于是咬咬牙决定拼一把,打算买宋pro dmi。后来又去了海洋店试驾了宋plus dmi,对比了参数、咨询了朋友、深化了体验,也在两者之间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把牙咬碎,升级为宋plus dmi。 图片来自@乘联会 下单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头条也给我推荐了不少关于这款车的帖子和体验视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三个月后销售突然不理我了,借着这个契机,我开始整合思考这几个月来所了解到的信息,最终下决心退车,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比亚迪的品控做得不好毫米波雷达问题、ev受限、后悬架平衡杆断裂、副驾驶车门打不开、漏水、以及各种由于螺丝拧不紧引起的异常等问题,甚至部分车友还晒出了后盖缺失螺丝的照片。 第二、比亚迪车的质量不算上乘试驾的时候有种感觉,宋pro dmi的底盘太硬,就像板车,没有什么避震功能,而宋plus dmi就像席梦思,路障都过了,可车还在弹。在一些平台的车辆试验结果中也能看到,它的加速和刹车性能都算不得上乘。不少买这辆车的车友都在调侃,买这辆车就是买混动系统送车壳子。回想下,新能源市场展开之前,比亚迪油车的销量并不好,相信这也是市场对它品牌力和质量的反馈,而在第一时间关闭燃油车生产的战略,可能也是他们自己发现市场对自己燃油车不认可的一种印证。 第三、比亚迪销售服务不好去直营店咨询试驾,销售给出一种爱答不理的态度,第二次为了下决心买宋pro还是宋Plus的时候,再次去了直营店,销售甚至一脸嫌弃的态度。对于第三方经销商,这个态度可能略微好点,但是那位不理我的销售什么辞的职我都不知道,他离开后,也一直没有任何人跟我联系对接,直到我跑去店里去退车,才知道原来销售离职这个事情。甚至在办理退车手续后的三天,居然还有另一个销售打电话让我去提车,不知道他们内部的管理是多么混乱。 销售的这种态度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愁卖,你不买别人排着队买,你退了车还有一堆人等着给我说好话来争取提前提车。第二是提成可能不高,车的销量和销售员的努力关系不大,主要是品牌影响力带来的,因此猜测给到销售员的提成不会很高。另外车子的价格全国统一,销售没有定价权,没法通过降低车价吸引客户贷款来增加佣金,积极性自然也会有所降低。 第四、比亚迪的贷款金融费太高只要贷款,无论贷多少贷多久,服务费统一要4000块,关键这个价格全国还不统一,比如我朋友在苏州,对应的服务费只需要2000,大概算了下,如果贷款个十万八万,那么年化利率能达到5.7,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年,这个贷款利率超过了房贷利率,也超过了不少消费贷利率。 第五、4S店的捆绑销售订车的时候销售并没有告诉我,提车时必须在他们那里买保险、上车牌,直到两个月后我在查询上牌流程、计算保费的时候,才想起来这事儿在订车时并没有定论,而咨询销售才知道,一切手续都必须在他们那里花钱办理。而我在上海的朋友买同样的车,却都是自己去办的,保险省掉1000块,上牌费用也能省掉八百多。 第六、比亚迪的连续涨价截至到6月份,比亚迪已经涨价两次,对比上海的这位朋友,我购车价格比他多了六千,加上贷款服务费上、上牌、买保险等多出来的费用,同样的车落地,我比他要多花一万多。本来今年经济不景气,大家挣钱不容易,政府也为此在通过各种政策刺激消费,而比亚迪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涨价。(事实证明比亚迪的行为还远没有停止,在特斯拉一再降价、油车也在降价促销的背景下,前几天比亚迪再次宣布了它今年的第三次涨价。电池是它自己造的,本就可以省去了不少的中间成本,而同样的一款车,电厂比油车贵了好几万还不满足,还在反复加价,这真是市场给他的勇气!) 第七、对新能源车的顾虑相信各位朋友在这几年里见到了不少新能源车自燃的新闻,无论是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还是比亚迪、特斯拉这样的巨头,他们的电池安全性仍然无法和燃油车相比。续航打折、电池性能下降、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费劲等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依然严峻。当然对于混动而言,续航不是问题,安全性才是顾虑的核心。 图片来自网络 第八、新能源技术的迭代更新很快从铅酸蓄电池、磷酸铁锂蓄电、锂电池到钠电池,技术更新日新月异,颇有十年前智能手机你追我赶的态势,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战略、也是时代的潮流,未来肯定是汽车市场的主流,但并不一定非得现在入手,说不定等过上一两年,那个时候的电池安全性、成本、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充电设备等大多数被关注的问题都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开起来也会更安心。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第九、充电的便捷性不够好我在小区里并没有私人停车位,物业也不能像朋友的小区那样可以租车给自己安装充电桩。实地去考场过小区附近的充电场,位置比较紧张、充电价格1块钱以上,充电距离也是不近不远的,一公里的路程,走路来回得三十分钟,而充电过程又只需要1个小时,所以待在那里不合适,回家也不合适。 第十、自身经济紧张虽然我各方打听,申请到了利率合适的消费贷,但仔细算下来发现并不划算:当初买房的商贷利率将近6%,月供差不多6000,再加上车贷,月共压力不小,又得多至少一年才能翻身。平时的用车费用也不低,先不说比亚迪规定的不能超过每年三万公里,就算只开两万公里,考虑到在外充电、续航折扣和烧油的成本,按每公里3毛钱也需要6000块,加上租停车位、保险费、保养费、高速路费、罚单、外出停车费等,一年算下来也需要两万多。 而如果暂时不买车,上下班公交出行,减少周末外出(疫情当下也去不了哪儿)、必要情况下打车或者租车等,夫妻二人一年的交通费用也不会超过5000,对比下来,即使不算买车的费用,光是日常的出行消费也能省下一万好几。况且目前经济不景气,随时面临失业风险,又考虑到既定的房贷、未来生孩子养孩子等费用,以及目前房贷利率已经降低到4.1%等情况,我毅然决定将本打算用来买车的钱去提前还偿还部分房贷。 简而言之,我是在综合考量了比亚迪汽车的质量、销售的服务态度、涨价、各种附加费、对对当下新能源技术的顾虑、对未来技术的憧憬、个人的负债等情况,而最终下决心退车的,虽然160分钟的通勤挑战让我倍感折磨,但我依然觉得退车是十分明智理性的选择。疫情当下,现金为王,理性消费、减小负债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考虑,并不说明太多问题,平心而言,既然这么多人购买,至少说明比亚迪汽车的质量和当前新能源的技术等都不存在很大的问题,未来的市场是属于科技创新的,希望国产的车企能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蒸蒸日上。 文章来源【羊小羔先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13辆车在充电,居然有7辆是比亚迪DM-i车型。这天经过小区里的充电车位,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确实,现在开车在路上,随随便便都能看到比亚迪DM-i的车,它有多火爆,不言而喻。作为比亚迪DM-i的车主,我的秦PLUS ...
关于延保,在等车的时候销售根本没提这个事。大家提车的时候,在准备提车仪式或者给洗车的间隙,提车员有没有把你安排到一个小房间里面,一个工作人员介绍官方的延保政策,说在原来的质保基础上延长两年或者6万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