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访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为什么要站在电网的角度来做充电?

围观能源(稿源) 2022-11-17 11:00 No.1799

从“充电网”到“虚拟电厂”的路上,特来电正在加速奔跑。

10月末,特来电在青岛总部召开了一年一度的技术发布会,一次性发布了特来电虚拟电厂平台、充电型微电网创新产品、梯次电池储能技术创新产品和驻地站“特惠充”创新产品等1大平台和3大产品,引起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充电网已经正式开启了‘电时代’。”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告诉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说,“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为载体的虚拟电厂平台的发布,将深度融合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能够辅助电网高效调峰,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

在看待汽车补能基础设施建设上,市场上常见的是车企视角和传统加油站视角,于德翔却独辟蹊径,从电力系统平衡的视角来看这件事,观点新颖,以至于还没成为当下的“主流观点”。

从电力系统的视角看问题,一部分源于于德翔本人的从业背景,在创立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SZ:300001)之前,他一直在电力行业工作,对电力体系有深刻的了解;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底层逻辑: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飞猛进的当下,融合了充电和储能的“新基建”,应该有效地融合进以电网为代表的“老基建”中,才能很好解决用户和行业的痛点。

从充电网络到“虚拟电厂”,特来电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专访了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

问题的根源:电网需要再平衡

站在不同的视角看电动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对于价值的判断也是不同的。在于德翔眼中,只有放在碳中和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动汽车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掘。

碳中和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方面需要实现全社会用能的高比例电气化,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电力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这也让碳中和有了“软肋”:可再生能源对气候、环境的强依赖,给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挑战。

这种依赖,导致了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出现两种错配:一是区位错配,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在西部、北部地区大规模建设,这里恰恰用能需求不旺盛;二是时间错配,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峰时间受天气影响,与负荷高峰往往不匹配。

这两种错配,一方面造成了“弃风弃光”问题,大量的风电光伏投资浪费;另一方面导致在出现高温、寒冷等极端天气下缺电问题突出,企业、居民被拉闸限电,电动车主充电“一电难求”。

要解决这些痛点问题,一是需要大规模建设储能,将用电低谷时的多余电力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出来;二是需要灵活可调节的负荷,在用电高峰时让出部分电力给工商业和民生用电需求。

“把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聚合起来,经过聚合后的整体——也就是虚拟电厂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以上两个需求,是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在当下,却没有多少人看到这层价值。”于德翔告诉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说。

于德翔认为,如果仅把电动汽车看着交通工具,那每一台汽车上的电池50%至70%的储能价值都被忽视。同时,建设充电桩时不考虑电力系统,类比燃油汽车加油站的思路来建设,只会让城市电网的承受能力快速达到极限,威胁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如果中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亿辆,假设每天充放电30度,一年就有约1万亿度电,与2021年中国城乡居民总用电量相当。现在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当到达4000万辆时,如果没有虚拟电厂平台的整合,它们将对中国的电力系统安全构成巨大冲击。”于德翔说道。

因此,单纯以建桩为主、以满足充电需求为主的“充时代”,将随着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不断上升而终结,最后的时间节点可能是2025年左右。届时,以虚拟电厂的运营平台为代表的“电时代”,将会随之开启,这意味着充电产业链的价值点和商业模式将会发生重构,而这正是特来电当下努力转型的方向。

解决的路径:虚拟电厂的生意

在市场上,将大量车辆聚合起来并发挥价值的商业模式已有先例,那就是滴滴出行。而特来电通过聚合电动汽车负荷运营的虚拟电厂平台,其本质与滴滴有些相似。

也是因此,这种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想要跑通,其前提就必须是:监管友好、用户友好和电网友好。

监管友好这一层不难理解。作为聚合了大量电动汽车的虚拟电厂运营平台,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数据安全和运营安全。也是因此,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必须和地方政府进行大量的配合。

“目前,特来电已经和很多地方政府旗下的企业进行了合资,在全国范围内有接近120家合资企业,负责各地的业务运营。”于德翔告诉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我们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合作布局,对于监管层来说,在充电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端有了抓手,责任落实到企,提高了管理效率。”

第二层用户友好,是虚拟电厂能够实现聚合功能的关键。企业需要从用户需求出发,以充电网络建设的思路取代传统的单体充电桩建设思路;其次是实现用户体验上的进化,减少甚至消弭“电量焦虑”。

“公交充电网、居民小区充电网、公共充电网、企事业园区充电网和物流充电网这‘五张网’必须融合起来,实现全充电场景的覆盖,这种形式的聚合对用户才有意义。”于德翔说,“用户可以随时开走电量充裕的车,才会放心地把运营充电的权力交给我们。”

电网友好这一层,则是当下虚拟电厂实现盈利的保证。目前,国内虚拟电厂的商业模式处于邀约型到交易型的过渡期,市场的关键主体是电网一端,主要需求是削峰填谷,通过需求侧响应来获取收益。

针对这一特点,特来电的虚拟电厂平台以软硬结合和数据算法来构筑起技术壁垒。通过软硬件的结合,让海量的分布式负荷聚合起来,并能够在电网波峰的时候降低负荷;通过精准的算法,能够让虚拟电厂对用电量进行更精准的预测,才能参与邀约型甚至交易型的用户侧相应,获得相应的调峰收益。(虚拟电厂的商业模式,请参考华夏能源网之前报道《从充电网到虚拟电厂:特来电的新征程》)。

实现这三层目标的前提,是特来电正加速从电力设备制造商,转型成为基础设施的运营商。

“特来电的母公司——特锐德,是做箱式变电器出身的,产品制造本身就是一种聚合。”于德翔说,“做充电网络运营商,是将制造层面的聚合更进一步,把有序充电、微网光伏、移动储能、梯次储能、绿电消纳、调峰调频、车网互动和碳交易这些要素与公司的软硬件能力整合起来。”

这种整合,背后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于德翔认为这是特来电最重要的竞争壁垒。“凭借这种能力,特来电一定能在虚拟电厂的‘无人区’中讲出新故事,走出新路子。”于德翔说道。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3060)


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车城圈
买车、用车、养车等有关车交流的小圈子,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