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安全”二字始终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从最初的普及安全带、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到后来逐步升级的笼式车身、膝部气囊及主动安全系统,安全性能既是汽车最为核心的卖点之一,更是车企不可逾越的“红线”。 然而,步入新能源时代后,纯电动车型虽说带来了远超燃油系统的动力性与经济性水平,但面对电池安全的“评价”,却成为多数品牌不敢触碰的“软肋”。早年间,诸如高温自燃、碰撞起火等新闻不胜枚举,近两年报道较少,但依旧令部分有着纯电动需求的用户如鲠在喉。 如何评价一款纯电动车型的“电池安全性”?就目前知名的中汽研E-NCAP、中保研C-IASI来说,二者的评测规程往往集中于车身刚性、乘客受伤指数等主被动安全层面,关于电池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无直接的测试指标。不过,最近红旗E-QM5便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实车碰撞实验室中进行了“电动车水中托底挑战”,用电影《私人订制》中范伟老师的话来说“我想挑战一下我的软肋”。 这里不妨先简单介绍一下此次测试的流程。首先,测试车辆要以时速20km/h的速度与路面障碍物发生碰撞,模拟日常用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底盘剐蹭;随后,车辆驶入300mm深的水坑,并与水中障碍物再次发生碰撞,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测试电池包的密封性与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障碍物与电池包的重叠为25mm,意味着电池包将遭受明显冲击,除了底盘防护以外,对于电池包系统稳定性也提出了较大考验。 众所周知,相较于燃油车较为稳定的机械结构和油路系统,纯电动车的大容量电池组、高压系统便显得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外力冲击,轻则导致动力中断、无法行驶,重则造成电池短路、剧烈燃烧。所以,一套成熟、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虽说纯电动领域的“车与车”之间看起来差别不大,但面对极端情况,则会体现出天壤之别。 就实际测试结果而言,经过测试的红旗E-QM5可正常行驶,且拆解测试车辆的电池包后,物理防护、绝缘电阻的触电保护性能符合标准;电解液、冷却液无泄漏;REESS(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各项指标正常,圆满完成了此次挑战,令网友也直呼“内行”。而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表现,与红旗E-QM5对于电池安全的重视有很大关系。 在选材用料方面,红旗E-QM5选择了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它具有热稳定好、使用寿命长等先天优势,具备较高的安全系数,更加适合家用领域需求;同时,电池底部还增加了钢制底护板,除了能够规避常见的小石子撞击、轻微剐蹭,还能在剧烈撞击中尽可能地保护电池组的结构完整,其重要性不亚于车身结构安全。 而在系统及结构层面,红旗E-QM5采用CTP成组方式,即省去模组架构、直接将电池布局在电池包中,可以有效提升空间利用率、简化安装工艺,属于当下比较领先的技术;同时,通过对内部进行精细化高压绝缘防护,能够有效避免热失控的风险,提升系统稳定性。此外,还有集成液冷的“丰”字形结构下箱体,在减少漏液风险的同时,带来更好的温度管控效果。 不难看出,红旗E-QM5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个被称作“附加题”的水中托底挑战,其背后源于对安全性的毫不妥协;而作为“国车安全”的典型代表,红旗E-QM5带来了纯电动车领域的安心选项,从产品、到配置、再到安全的全面升级,才是“弯道超车”的真正体现。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红旗E-QM5的诞生,再次强调了“安全”并非中高端车型的专属,它作为一款定价在15万级的纯电中型轿车,从根本上消除了用户的纯电焦虑,有望成为家用车市场的“安全标杆”。 结语:时至今日,“驾驶辅助”和“智慧座舱”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两大主流话题,引得大批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暗暗较劲;但从本质上来说,驾驶舒适、驾乘安全,依旧是永不过时的话题。能够扎实满足最基本的用车需求,才是一款车型脱颖而出的关键。 就拿红旗E-QM5来说,它便是自主品牌发展的缩影,虽说产品实力不容易被看见,但却始终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不断夯实自身的产品力。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相信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后,红旗E-QM5的真正实力也将得到证明。 文章来源【汽车情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虽然增程式动力的由来已久,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增程式动力车型并没有成为汽车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这是因为当时观点普遍认为增程式动力是一种落后的技术。但事实上,随着如今内燃机和电池技术不断突破,增程式动 ...
在此前的一系列预热之后,消费者们终于等到了它——吉利雷达RD6。吉利旗下纯电动皮卡车型雷达RD6迎来了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7.88万至26.88万元。新车最高达632km的续航里程将为消费者的出行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