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十月数据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合资集体止步,国产“真跃进”。 从企业零售量来看,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比亚迪、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通用、东风日产、通用五菱以及长城汽车。 前十名企业中,中国品牌占额达到4家,合资企业占额为6家。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丰田等此前强势的企业跌出前十。 如果从销量来看,这4家中国品牌累计销量达到53.4万台,6家合资企业累计销量达到58.5万台,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的整体市场对比量接近1:1。 这说明,在终端市场接受度方面,中国品牌正在逐步夺回市场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三年中国品牌不断提升技术、设计、质量、品牌高度与口碑之后,中国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中的竞争力早已从“价格优势”转变为“产品魅力”。 根据市场大概数据统计,哈弗品牌单车价值达到13万,传祺汽车单车价值达到15万,长安、吉利单车价值达到12万左右,而比亚迪单车价值接近20万。 主流中国品牌在市场中的价格逐步提升,实现了“量价双涨”的喜闻乐见成绩单。 一方面,源于外资品牌给机会。 10-15万级为主销市场,外资品牌的生存法则依然是以品牌价值为核心,溢价能力/单车利润为主要发展方向,在产品表现力上逐步失去优势、品牌光环逐步消散,且选择较少的原因,被中国品牌更加优秀的产品覆盖。 从技术上来说,外资品牌也逐步丧失领先优势。 主要是传统内燃机、变速箱技术被中国品牌追赶,同时在科技感、智能感上明显落后,在90后、95后用户群体选择清单中失去优先选择权。 另一方面,中国品牌厚积薄发。 从小时代来看,13万的哈弗H6和13万的大众朗逸,无论是在安全性、空间表现、配置表现、产品使用体验感上来说差距不断拉大,在合资光环褪去之后,从家用场景分析,产品力强的车型更具有竞争力。 从大时代来看,中国基本制造业更加稳定、可靠,以中国市场为起点出海远航,我们无比需要中国市场这个稳定的故乡来为全球市场发展提供信心。 所以在产品用料、品牌服务上更加努力,对于用户来说,中国品牌的产品优势明显,再加上外资品牌给机会,产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合资品牌在当下这个碳中和路径下,纯电动发展速度慢,同时混合动力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感落后,在当下全新的市场中还要考虑到合资双方的利润,在传统的造车思维推动下,增速不仅变慢,同时市场消费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更懂得变通、讨好、服务用户的中国消费者利用全新的技术,构建碳中和路径下的碳减排发展思路。 比如说,合资轿车在用1.5L发动机的时候,我们的中国品牌用的是1.5L+混动,合资轿车EV续航只有400km的时候,中国品牌的续航能力已经超过550km,并且还有丰富的科技感。 这种差异化的背后,是中国品牌拥有更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做背书。 大量的中国消费者消费意识已经被转变,2005年“合资有面儿”的消费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品牌15年的发展积累了更好的工艺、沉淀了优秀的技术,并且换道新能源之后还能拥有优秀的智能体验感。 从品牌向产品的消费选择, 留给合资车的只能是过去没有好好对待中国消费者的悔恨感,在中国品牌疯狂崛起的今天,消费者的选择已经一边倒的向中国品牌靠拢。 而这一情况在未来还会越来越明显。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听我一句话,买SUV的预算最多准备25万。主流家用SUV的定价都在20万级,顶配车型的定价不过25万,即便是对配置、性能、操控、舒适性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25万预算也能买到一台出色的家用SUV。退一步来看整个产业,CR- ...
在双积分的推动下,所有企业都在电动化的路上拼命奔跑,尤其是在今年600万量级新能源车发展的市场背景下,不搞电动化就活不下去的这种错觉愈发强烈。轿车、SUV电动化完全可以理解,作为提升生活品质、且将工具属性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