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充电桩在政策补贴、新能源汽车驱动刺激下有望于2023年进入需求拐点,国内充电桩产品陆续通过海外认证与试点。不同于国内同质化竞争激烈,海外认证标准规范,要求具备售后服务能力,进入门槛较高,中国产品有望以高性价比优势,迅速打开海外市场。 摘 要 中美欧需求共振,充电桩行业迈入新阶段。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经历十年探索期后步入发展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预期、车桩比下行、利用率提升驱动充电桩需求放量,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能源央企加速入局、光储充新模式有望贡献新增量;政策端各地充电桩规划饱满,注重运营效率保障行业盈利能力。欧洲:目前欧洲市场仍以小于22kW中低速充电桩为主,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薄弱,BP、道达尔相继提出充电桩建设目标,运营商加码与补贴驱动下多场景充电桩建设提速。美国:联邦政府提出75亿美元支持2030年在全美建设约50万台公共充电桩,各州政府支持政策相继跟进,联邦激励重启助美国公共充电桩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政策补贴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双轮驱动下海外市场有望于23年进入需求拐点,预计2025年中美欧公共充电桩需求达289万台,21-25年复合增速达58.9%。 对标全球,国内产业链持续突破。制造端:充电模块作为充电桩主要零部件,功率密度、转换效率等技术优势与客户结构带来的渠道优势树立行业壁垒。不同于国内同质化竞争激烈,海外认证标准规范,进入门槛较高。整桩环节竞争激烈,早期国内整桩企业随电动大巴出海,长期具备海外渠道与售后优势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运营端:国内新进企业渐多,但头部运营商更加注重经营效率,依然保持较高份额。欧美市场主要包括传统能源转型企业与第三方运营商,国内产业链通过ODM突破参与海外充电桩建设。 龙头出海正当时。产品端:相较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要求严苛,不同国家对充电桩安全标准与细节要求差异化显著,获得本土化标准认证成为国内桩企出海首要因素。渠道端:海外充电桩应用场景多样,国内桩企通常不具备海外服务优势,产品销售有具备当地服务能力企业来打入欧洲市场。售后端:充电桩作为工业品与消费品的结合,售后网络搭建尤为关键,具备三者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突破欧美市场。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充电桩出海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正 文 一、中美欧需求共振,充电桩行业迈入新阶段 “双碳”目标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超预期。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达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新能源汽车发展开启全新篇章。彼时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正处于补贴退坡与产品迭代的关键阶段,当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5.8%,而经过两年的发展,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9月新能源车销量达61.1万辆,单月渗透率已达31.8%,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超市场预期。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在经历了十年的探索期后也迎来全新阶段。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从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提升城乡地区充换电保障能力、加强车网互动新技术研发应用等7个方面明确了21项保障措施;2022年4月,中央财经委在第十一次会议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交通、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汽协与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公共桩保有量114.7万台、随车配建私桩147.0万台,262万台充电基础设施服务近800万辆新能源汽车,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保持较高渗透率,充电桩建设步入正轨并重回高速发展期。 (一)行业复盘:十年浴火重生,国内充电桩行业迈入新阶段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充电桩行业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初步探索期(2013年及以前)、粗犷发展期(2014-2016年)、调整转型期(2017-2020年)、蓬勃发展期(2020至今)四个阶段: 初步探索期(2013年及以前):2009年,国务院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带动充电桩建设工作同步启动;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起步。此阶段充电桩建设工作主要由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主导探索,行业标准、发展规划尚未制定,社会资本尚未入局,2013年充电桩新增仅4900台,而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仅1.76万辆,充电桩建设主要以示范项目为主。 粗犷发展期(2014-2016年):2014年,新能源汽车在公务车中的替换计划出台、大额补贴延续、车辆购置税免除、北京深圳等地的绿牌优先发放等多重因素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当年销量达7.5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25%。同年5月,国家电网宣布向社会资本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11月,《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出台,首次将新能源汽车购置与充电设施补贴挂钩。2016年1月,随着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新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为充电桩安全性与兼容性提供保障,充电桩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在此期间,特来电、星星充电等民营充电桩企业纷纷布局,充电桩数量实现快速增长,2015、2016年充电桩增速达590.64%、331.94%,行业迎来第一轮建设高峰。 调整转型期(2017-2020年):在经历了一轮跑马圈地式的无序扩张后充电桩行业发展弊端开始显现,竞争格局恶化、建设规划不足导致利用率低下、产品质量欠佳导致故障频发,单靠补贴驱动的充电桩运营企业普遍难以实现盈利,行业发展进入调整期。同期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退坡,市场增速双双回落,行业步入短期调整期,2017、2018年充电桩增速降至48.97%、61.31%。2019年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补贴方向从整车转为充电基础设施,明确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更加注重充电运营质量,行业格局经历上一轮出清后有所优化,充电桩行业逐步步入有序发展期。 发展新阶段(2021年至今):2021年以来,充电桩行业正完成由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型,充电桩建设也更多衡量布局与利用效率的合理性以及终端用户体验度,同期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渗透率持续超预期增长,充电桩利用率与充电电量持续攀升。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随后各省市相继出台“十四五”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安全有序、智能高效、高压快充成为发展关键词。 (二)中国:多因素刺激充电桩建设边际向好 需求端:渗透率超预期、车桩比下行、利用率提升驱动充电桩需求放量。 多层次技术创新带动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渗透率超预期高增。据中汽协数据,2015-2021年,在政策支持与产品力驱动的双重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5年的1.76%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13.25%。2022年随着三电系统体系、终端产品力与车载智能化程度提升,新能源汽车多层次创新开启技术平价与产品爆发元年,月度渗透率持续攀升,8月达历史新高的27.95%,全年渗透率大概率超20%,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中“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目标。2023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全面取消,行业正式进入产品力主导阶段。 下游需求驱动充电桩行业高增长。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带动配套设施充电桩建设由政策驱动逐步向市场需求驱动转化,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公共桩新增48.9万台,同比+106.1%,随车配建私桩138.2万台,同比+353.1%。而车桩比在经历了2017-2021年近五年的稳定期后首次出现明显下行,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已达到2.6,充电桩行业增速领先于新能源汽车增速。 终端新能源车销量结构优化,充电桩利用率提升驱动行业健康发展。2020年以来,随着车企加速拥抱电动化,高性能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B级、C级车份额逐步提升,A级及以下车性能逐步优化,高质量车型比重提升进一步催生充电需求。2022年以来广东、江苏及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率先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公共充电桩充电量居全国前列。同期,公共充电桩利用效率逐步攀升,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019-2022Q3末,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充电需求外,其余各年度充电量增速均高于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增速,2022年前三季度充电量增速达99.60%,高于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增速56.99%。我们认为,充电桩利用率提升一方面反映出行业在经历上一轮洗牌后布局更加合理,行业进入健康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或将进一步刺激充电桩建设新提速。 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发展为充电桩配置提供新思路,光储充一体化有望成为未来新趋势。2021年以来随着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的发展,充电站光储充一体化优势凸显。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解决充电站配电容量不足难题,实现25年可持续经济收益;通过储能系统,充分发挥存储能量和优化配置的功能,峰谷套利进一步降低充电成本,又可在电网故障停电时采用离网运行模式对新能源车应急充电;通过EMS对系统实时监控、调度、预测,进一步优化系统效率,光储充一体化有望成为未来新趋势。 政策端:各地充电桩规划饱满,规划更加注重高效运营。 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随后,31省(市)陆续发布“十四五”时期新能源汽车或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发展相关规划,支撑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其中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主要省份明确规划至“十四五”末全省(市)充电桩建设规模,安徽、福建、辽宁等则提出了充电桩建设的战略规划。南方电网提出2023年底实现乡镇充电桩全覆盖,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车网互动(V2G)与虚拟电厂融合、有序充电、快充快换等技术应用落地,实现电动汽车充电与车辆使用、电池监控等数据贯通。相较于“十三五”时期规划,“十四五”时期更加着力解决充电桩在建设、运营、安全、支付等方面的核心问题,更加注重行业效率,有望引导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三)欧洲:多场景充电桩建设提速,政策加码增长潜力巨大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车桩比矛盾进一步凸显。据ACEA统计,2021年欧洲乘用车销量整体萎缩21%,但新能源汽车逆势昂扬,销量达221.07万辆,同比增长73.19%。为实现“Fit for 55”中道路交通减碳运动的目标,ACEA预计2030年欧洲市场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将减少55%碳排放量,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轻型商用车中销量占比将大幅跃升至5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基础设施,欧洲充电桩建设目前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步伐。根据IEA数据,2020年欧洲整体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比例高于10:1,冰岛、挪威等国车桩比甚至高于20:1,公共充电桩建设需求迫切。 欧洲市场充电桩等级共四类,交流慢充桩占据当前最大市场份额。根据IEC(意大利电工委员会准则),欧洲充电等级可按连接充电桩的方式分为四类。Mode 1直接接入家庭交流电源插座,但由于缺乏安全设施已被多数地区所禁用。Mode 2与Mode 3均为交流桩,但Mode 2接入家用插座,Mode 3接入固定式充电桩,Mode 4为接入固定安装的直流桩。当前欧洲充电桩以交流桩为主,据EAFO统计,2021年欧洲交流桩保有量29.97万个,直流桩数量仅为3.03万个,直流桩占比9.19%,且交流充电桩多以功率低于22kW的中慢速交流桩为主,占比高达97.16%。 多场景充电桩建设滞后:公路网络充电设施不足,各国保有量差距较大。据ACEA对欧盟各国每100kM充电桩保有量统计结果,6个欧盟国家每100kM公路上无充电桩,17个国家仅保有5个充电桩,仅5个国家充电桩数量多于10个,公路网络重要场景充电设施严重短缺。不同国家间充电桩保有量差距巨大,荷兰、法国、德国合计拥有欧洲70%以上的充电桩,严重失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欧洲整体新能源汽车推进或产生阻碍。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普遍存在“续航”的焦虑,公共直流快充桩功率高、充电速度快,市场对于快充产品需求逐步攀升。据IEA统计,2021年世界范围内公共快充桩与慢充桩比例约为46.67%,欧洲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国家英国、德国、法国该比例仅为26.55%、21.91%、9.00%。 政策持续加码,龙头企业规划提速,欧洲充电桩有望快速铺开。为加速推进欧洲能源转型进程,欧盟“Fit for 55”政策中提出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各国电动车布局进程进一步加速。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多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或成为阻碍欧洲能源转型桎梏。目前多国相继出台政策推动充电桩建设,奥地利、冰岛、瑞典等国对充电桩建设进行补贴。此外,BP、道达尔等欧洲主要能源企业为转型提出各自大规模建设计划,其中道达尔提出到2025年在欧洲运营超15万个超级快充站,BP提出10年内在英国投资10亿英镑用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按照8.3汇率,120kW直流快充桩约15万价格测算对应5.5万个直流快充桩),到2030年英国BP Pulse的充电点数量将增加约三倍的目标,欧洲充电桩将迎来快速建设阶段。 (四)美国:公桩建设严重滞后,迎来高速建设周期 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公桩建设严重滞后。根据AFDC数据,2021年起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当年新能源车注册量突破224万辆,截至2022年9月新能源车注册量超过296万辆。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车产品品类数量提升与补贴的刺激,新能源车高景气趋势进一步确认,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65.18万辆,同比增长101.21%,截至今年9月新能源车销量已达72.05万辆,同比增长65.57%。美国长期以来面临着公桩建设不足的问题,随新能源车销量激增凸显公桩建设的严重滞后,美国公共充电桩增速远低于新能源注册量增速,至2021年美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为约为12.9万个,对应车桩比由2016年的11.84下降至2021年的17.44。 美国充电桩分为三类。Level 1为120V交流充电桩,充电功率仅为1.2-1.9kW,2021年在美国公共充电桩中占比不足2%。Level 2为240V交流充电桩,最高功率可达19.2kW,平均功率约为7.2kW,2021年Level 2等级充电桩在公桩中占比中超过80%。DC Fast为直流快充,电压范围覆盖400-1000V,充电功率随不同电压有所差异最高可达450kW,主要应用于公共充电与城际交通充电情景,2021年在公桩中占比约为15%。随着IRA法案对充电桩补贴的出台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公共充电桩建设有望进一步加快。 直流快充桩比例持续提升。当前美国公共充电桩仍以Level 2类别为主,至2022年1月公桩中占比约78%。2022年Level 1等级低功率慢充数量出现下降,由2021年的3448台下降至当前的2994台,而DC Fast直流快充比例持续提升,DC Fast充电桩建设速度快与公共充电桩整体建设速度,占比由2020年的16.27%提升至2022年Q3的19.19%。 地方充电桩发展目标明确,联邦激励重启助美国公共充电桩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地方层面:加州作为美国充电桩建设的示范地区,根据加州能源委员会(CEC)数据,2020年末加州已建成7万个公共充电桩与共享私桩,公共充电桩占全美30%左右,加州能源委员会发布 AB 2127文件披露当前至2025年已规划充电桩建设12.3万个,但与2025/2030碳减排目标所需的充电桩相比,仍有5.7万/97.2万的建设缺口,以加州为代表美国各州将开启公共充电桩快速建设周期。联邦层面:拜登政府上台后新能源相关政策颁布明显提速。2021年11月,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拜登提出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该法案包含约75亿美元关于建设美国充电桩基础设施的投资,目标为2030年在全美建设约50万公共充电桩,力争在每条州际公路上每50英里(约80公里)配备一个新能源充电站,每个充电站至少保证有4个快充充电桩,该法案在美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2022年9月,拜登宣布第一批9亿美元资金已批准将用于在35个州建造电动汽车充电站,美国充电桩建设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五)市场空间:2025年公桩近千亿市场空间开启 基于新能源车发展情况与充电桩配套建设进程,我们分别对中国、美国、欧洲市场进行测算,其中: 中国市场:(1)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参考汽车工业协会历史数据,预计23-25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3.0%;(2)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23-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31.2%/39.0%/45.8%。(3)新增私桩车桩比: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2年随车配建私桩占184.7万台,对应车桩比3.7,预计23-25年新增私桩车桩比3.0/2.5/2.0。(4)新增公桩占比: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预计23-25年新增公桩车桩比达9.0/8/4/8/0。(5)新增公桩直流桩占比:未来大功率直流桩有望成为公桩建设主力,公桩直流桩占比或将持续提升,预计22年达53.9%,23-25年达65%/70%/75%。 美国市场:(1)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根据Marklines,预计22-25年美国汽车销量增速2%。(2)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23-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升至12.4%/18.6%/25.0%。(3)新增公共车桩比:随着美国政府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力度加大,预计23-25年新增公共车桩比逐步下降对应11.6/9.6/7.5。(4)新增公桩直流桩占比:根据AFDC历史数据公桩直流桩占比23-25年持续提升,对应60%/65%/70%。 欧洲市场:(1)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根据Marklines,预计22-25年欧洲汽车销量增速达3%。(2)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23-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加速提升至21.7%/30.3%/37.4%。(3)新增公共车桩比:预计23-25年存量公共车桩比逐步下降至12.0/11.0/10.0。(4)新增公桩直流桩占比:根据EAFO历史数据公桩直流桩占比快速提升预计23-25年对应30%/40%/50%。 中美欧市场空间测算:综合考虑各国充电桩建设量,预计23-25年中美欧公桩需求达143.1/211.1/288.6万台,同比+55.6%/47.5%/36.7%,市场规模达357.5/598.2/928.3亿元,同比+90.6%/67.34%/55.19%。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充电桩数量增长主要系直流快充桩在公桩体系中的占比快速提升。 二、对标全球,国内产业链持续突破 上中下游参与企业类型众多,市场空间广阔。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制造环节,包含充电功率模块、充电枪及线缆两大充电桩专有零部件与监控计费设备、有源滤波装置等传统电力电子产品;中游为充电桩组装环节,参与企业囊括专业集成商、国有企业、车企等多类型公司。下游为充电桩运营环节,2014年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 (一)制造端:中国企业以高性能与性价比打开海外市场 充电桩模块核心竞争在于功率密度、转化效率、稳定性,未来比拼制造能力,整桩环节竞争激烈,客户结构是长期制胜关键。 充电模块价值量高,关键在于运行效率。充电模块是充电设备关键器件,主要负责电路控制、转换与保证供电电路稳定性,关系充电桩整体性能与充电安全,其中半导体功率器件(IGBT)占充电模块成本30%。 大功率渐成行业趋势,充电模块价格下行推动终端产品降价。随着充电技术进步与规模化生产,充电模块最低单瓦价格逐年呈下降趋势,2019年直流桩充电模块最低单瓦价格仅为0.4元/W,将推动充电桩整桩价格下降。大功率充电方案渐成主流。新能源汽车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电池容量增大,用户对于快速充电速度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新增直流桩平均功率不断提升,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016-2019年间,新增直流桩平均功率由69.23W提升至115.76W,目前主流快充桩功率达120kW,大功率直流桩建设逐渐成为行业趋势。 大功率快充新趋势推动充电桩技术变革,大功率模块市场前景广阔。搭载800V高压充电平台车型在普通充电桩下适配性有限,无法达到理论快充速度,大功率直流快充桩已逐渐成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也对充电模块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单个充电模块功率较低,需多个充电模块并联满足充电桩功率要求。目前市场模块功率多以15kW/20kW为主,未来大功率趋势下30kW、40kW,甚至更高或成为行业主流,头部企业已推出40kW大功率充电模块。大功率快充技术发展下,充电模块输出电压向1000V迈进,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98%。 高压快充车型相继推出。由于大电流方案电能损失严重,转换效率低,易导致电气系统发热情况加剧等问题,高压快充方案成为行业主流趋势。800V高压平台下,200KW快充电流大幅减少,有望实现200KW以上更高功率快充;在充电功率相同情况下,800V高压快充平台下高压线束直径更小,成本更低,电池散热更少减少热管理难度。目前部分车端OEM纷纷布局800V高压平台车型,长城沙龙旗下车型机甲龙搭载800V高压充电技术,广汽埃安Type 132搭载1000V高压平台将于2023年实现全球交付。 目前,国内功率模块主要制造商包括: 华为:华为2019年发布模块产品,2020年推出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分为国内版30kW和国外版20kW两个版本。其中,30kW快充模块最高效率达96.4%,20kW的最高效率为96.6%,支持充电桩同尺寸扩容,能实现300-1000V全段恒功率输出;2022年6月华为推出新一代40kW直流充电模块。根据国际能源网整理,目前华为已经与国家电网、星星充电、南网电动、珠海泰坦以及大连罗宾森等多家运营商达成合作,在国际上为ABB等一线桩企模块供应商。 优优绿能:成立于2015年,核心研发人员均来自Emerson和Eltek,打造专门用于超级充电桩的30kW、20kW、15kW超级充电模块系列。根据官网介绍,优优绿能2017年6月首推30kW充电模块,2020年推出40kW 超大功率充电模块,行业首推同尺寸。目前优优绿能的产品广泛应该用于国内外,并与美国、德国、韩国、泰国、印度等客户进行深度合作,在全球拥有较高市场份额,目前已作为ABB充电模块供应商。 英飞源:成立于2014年,产品包括高性能充电模块、智慧能源路由器、专用电源等电源变换模块,并为充电、储能、能源互联网等各类应用提供专业解决方案。2018年取得CE、UL、KC认证,批量进入全球市场,年发货达10万台充电模块;2019年首创高防护30KW充电模块,年发货达15万台充电模块;2020年推出V2G充电模块/充电方案,超级充电方案与液冷产品,年发货达20万台充电模块;2021年推出全液冷充电方案,年发货达28万台充电模块;2022年公司推出40kW液冷充电模块。 通合科技:国内最早涉足充电桩领域的企业之一,现有产品以符合国网“六统一”标准尺寸的20kW高电压宽恒功率模块和30kW高电压宽恒功率模块为主。2021年,公司率先将20kW/1000V国网“六统一”高压快充产品推向市场,并实现了大规模商用。公司主要客户为国网体系内用户与充电桩整桩企业。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包含充电模块、充电桩解决方案及车载电源,充电模块为核心产品,2021年公司新能源车板块营收1.35亿元,2022年H1公司新能源车板块营收1.02亿元,同比增加197.52%。 盛弘股份:公司依托传统主业电力电子技术切入充电模块行业, 2022年8月,公司推出40kW恒功率直流充电模块是业界第一款使用SIC MOS的主流充电模块。与业内其他厂家使用Si基器件的模块相比,SIC MOS作为模块的核心器件,能够极大降低电源损耗,提高开关频率、延长桩的使用寿命,实测效率97%,功率密度46.57W/in³。海外客户方面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与英国石油(BP)达成合作,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 永联科技: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2020年发布配备40kW功率模块的欧标/日标充电桩。在国际市场上,充电模块电源、充电桩等产品销往欧洲、韩国、东南亚、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运营端:海外运营场景持续突破 纵观全球充电桩发展历程,充电桩建设通常先于电动汽车发展进程,但由于电动汽车发展周期及充电桩投资建设周期较长,前期充电站运营回报率低,该阶段通常需要依靠政府及传统能源巨头布局推进,其次车企为推动电动车销售,布局充电站投资运营,最后带动终端消费需求。从应用场景看,目前充电桩需求主要来自于四大应用场景:运营商、公共交通、整车厂配套与私人需求,其中:运营商、公共交通领域需求以直流桩为主,整车厂配套与私人需求以交流桩为主。 充电桩运营商,包括:(1)传统能源巨头,如BP(英国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等利用其加油站终端基础,进军电动车市场的国际石油巨头;(2)运营公司,如宝马、福特等合资布局大功率快充站企业IONITY、大众与福特联合成立Electrify等车企运营商和新兴充电站运营公司,如美国本土企业Charge 文章来源【景气度观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行业的最难啃的一个项目,却又是重中之重,是每辆新能源车必不可少配套设施。按理说当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时候,也会带动充电桩的发展,但是事实却并不是如此。而在此之前,充电桩的扩建经历了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