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著名汽车节目Top Gear的主持人Jeremy Clarkson曾在节目里调侃过,当英国努力推广柴油车的时候,柴油价格很便宜。· 而当大家都开上柴油车之后,柴油的价格就开始大幅上涨了。 在汽油车风风火火朝电动车转型的当下,我们不禁也会有同样的疑问,当电动车大规模普及后,车价会上涨吗?充电价格会更贵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聊聊。
虽然电动车的价格一直在下降,但目前来说电动车还是大幅推高了普通消费者的买车成本。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啊,MINI EV这种喜闻乐见的亲民小车,不是大幅降低了买车成本吧。 那我们就用这个最极端的例子给大家分析分析,为啥MINI EV还是贵了。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如果只是想要一辆满足短途代步的微型车,曾经的奇瑞QQ只需3万多。而MINI EV 120km的版本价格也要3.78万,并且只有两个门。而200、300公里的版本价格就要5、6万了。所以MINI EV的优势在于使用成本低,而不是车价低。 如果刨出这些MINI EV们,我们把9月份新能源车销量前十里的其它5款纯电车型的起售价计算了一个平均值,得出的结果是18.56万。并且大多数人也很少会买入门版,如果按走量车型算,价格又会更高。 事实上,在目前的市场上,想买一辆品质合理的电动车,预算基本要在20万左右。15万以下主要是海豚、ID.3这些适合作为家里第二辆车的产品。而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数据,中国有车家庭中价格在20万元以上的只占18.6%。 如果再看燃油车市场,10万级别不管是轿车还是油车,都能够找到省心可靠的选择。所以至少在现阶段来说,电动车还是大幅推高了消费者的买车成本。
补贴即将结束 过去这些年中国电动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补贴。补贴力度之大,可能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以2018年为例,国家补贴的最高能给到6.6万,地方上的补贴最高为国补的一半,也就是3.3万,也就是说2018年,一辆电动车总补贴可以拿到9.9万。 但这些年补贴是逐年退坡的,今年相比2021年的补贴就已经退坡了30%,当时我们也给大家算过一笔账,续航超过400km的车型,补贴金额要减少5400元。当时就引起了一波涨价风潮了。 并且,现有政策是国家补贴将会在今年年底结束,如果补贴政策没有继续延长,那明年年初恐怕还会迎来一波涨价潮。 电动车企亏损严重 难以持续 目前大多数电动车企虽然销量都在蹭蹭上涨,但仍然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今年上半年,蔚小理三家分别亏损了45.4亿、44.02亿、和6.52亿。 最近在销量上奋起直追的零跑和哪吒,一样深陷亏损的泥潭。零跑从2019年到2021年,三年一共亏了43.74亿。今年第一季度虽然销量暴涨了超过4倍,但仍然亏了9.69亿。 有机构计算过零跑每卖出一辆车要亏7万多,而其主力车型零跑T03的价格也就是7万多,基本是卖一辆赔一辆。 哪吒也是一样,过去两年累计亏损超过了42亿。 除了新势力,传统车企的电动车也大多也是亏钱的,广汽埃安的电动车销量已经很不错了,但去年仍然亏了13.89亿。事实上,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其它电动车企业大多还处于巨额亏损的前期投入阶段。 之所以面对巨额亏损也要积极入局,看重的就是未来的丰厚回报。未来车企想挣钱,一方面靠提高产量把成本摊薄,另一方面也必须维持一定的价格。这也是目前电动车企竞相主打高端的原因。 毕竟如果未来随着国7排放更加严苛,或者对燃油车的限制更多,缺少了油车的竞争,那电动车的价格就更有上涨的动力了。 我们可以用手机圈的例子预测一下电动车,小米早期凭借把顶级的配置卖出1999元的价格迅速走红。甚至雷军自己都坦诚,1999元的小米2代,成本价就高达2350元。 可是当手机企业过了早期野蛮生长、跑马圈地的时代之后,现在小米的旗舰又卖多少钱了呢?小米12S Ultra起售价就已经来到了5999元了。 所以,如果未来电动车企结束了跑马圈地式的快速成长期,再没有了油车的竞争,那价格上一定会有一波不小的上涨。 为附加价值买单 将越来越多 在国内电动化并不仅仅是把发动机变成电池和电机,而是和所谓的智能化、和辅助驾驶深度绑定。所以,如果电动车普及后,我们买的也将不仅仅是一辆电动车而已,而更像是一台所谓的移动的智能终端。 而这其中,不管我们用不用得到,很多智能化、网联化功能的成本和辅助驾驶的成本,也必然都会加在车价里。 甚至,虽然现在车上这些大屏除了看看导航、看看剧之外还没有更多功能,但随着车联网,车路互联、车和智能家居的互联等,未来一定会开发出更多衍生服务来。而这些都是可以收费的。 不排除未来的智能汽车会像现在的电视一样,买回家以后看啥都得开会员,我自己的家的电视已经开了三个会员了,还是有很多剧看不了。 也就说,未来的电动车上,各种附加服务、辅助驾驶、甚至很多硬件都可能付费才能使用。
现在很多人买电动车就是看重用车成本更低,如果你家里有充电桩,能在家里用5毛钱一度的电,那确实成本很低。 但如果你只能用公共电桩充电,那使用成本可并不便宜。我们的小卷最近才做过一个测试,在北京某商场用2元/度的价格给一辆插混车型充电,最终计算的纯电情况下的使用成本和这辆车用纯油跑基本差不多。而这辆车的亏电油耗大约在6.5L/100km。测试详情大家可以参考今天第二条推送的内容。 而这还是建立在国家对充电桩运营企业进行了巨额补贴,和充电企业巨额亏损的前提下的。 目前国家对充电桩企业的补贴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建设补贴,也就是只要建桩就补贴;二是设备补贴,从100元/千瓦到900元/千瓦不等;三是运营补贴,目前是每度电0.1-0.2元不等。 但即便如此,充电桩企业仍然普遍面临亏损,以特来电的母公司为例,2016-2020五年来累计亏了3.74亿。 而最近这一两年,各家车企都积极自建超快充,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技术和认证部主任的估计,一个360kW的超充成本估计在23-26万之间,是普通充电桩的好几倍。所以充电成本也一定会上升很多,如果没有出现明显上涨,那是车企承担了这部分成本,但这种亏损却是很难持续的。 如果未来电动车大面积普及,充电成本一定会更加市场化,这部分成本最终还得是消费者自己承担。
电动车目前看来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了,出于国家能源安全,出于弯道超车的考虑,这一定是好事。 但是对消费者来说,也确实造成了买车成本的上升,以前买一辆普通A级车大约10万出头,如果是电动车的话,至少要15万左右。当然了,我们期待随着技术进步,这个价格能一步步降低。 另外,我还想提两点建议,第一就是车企追求更快的充电速度没有错,但对消费者来说,建设更广泛的慢充,先让大家都能充上电才更重要。毕竟超快充只有对应急的时候有用,就算高速出行在服务区休息20分钟、半小时也很正常,没必要追求“充电5分钟,续航XXX”。 第二是没必要追求大功率电机,现在电动车竞争追求加速,但对日常驾驶来说,过快地加速不但用不上,还可能引发危险。所以,除了少数性能车,大部分家用车无需过分追求加速,这样也还能降低一部分成本。 最后,电动车的普及已经不可阻挡,但希望车企的研发方向和理念能更多从消费者真实需求出发,不管车价还是使用成本都能真的对消费者更友好。 文章来源【汽车洋葱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电动化是碳中和路径下被迫发展的技术路线,在碳中和这个路径确定之前,几乎所有企业拒绝电动化。原因很简单,从市场需要程度上来说,电动车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减少碳排放。但带来的种种并发症非常明显,续航较短、自 ...
前不久,长城魏牌CEO李瑞峰就增程式混动和长城智能DHT混动系统哪一种更为先进,与业内“新晋”选手余承东隔空打起了“嘴仗”。具体为华为智能汽车CEO余承东对增程技术疯狂安利,隔壁李瑞峰看不下去这样的行为,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