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时代的“弄潮儿”,从2015年算起,造车新势力已度过了近十年光景。按理说,面对几乎空白的全新市场和亟待开发的技术领域,车企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研发、产品层面,但从“对标宝马X5”、“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等高调发言来看,不少造车新势力似乎更津津乐道于品牌营销层面。 不可否认,对于“半路入局”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扩大知名度、吸引行业关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如何令成绩配得上褒奖、实力撑得起野心,无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相较而言,有着“大厂背景”的飞凡汽车,天生便具备着技术积淀和品质背书,入局智能电动汽车下半场的飞凡R7,便带来了久违的惊喜。 理论上,纯电动车在取消进气格栅后,获得了更大的设计灵活度;外观造型既容易实现突破,引领时代发展,也可能因用力过猛,反而显得不伦不类,飞凡R7显然属于前者。具体来看整车采用简约、科幻的设计风格,贯穿式日行灯带、宽大的副进气格栅,能够营造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学表现;而下压的前引擎盖造型,更带来一种类似俯冲的视觉效果,具有更强的运动属性。 当然,飞凡R7的最佳观赏角度在于后45度角。溜背式车顶和微微上扬的下窗线,令侧面造型更为紧致、运动;个性的“鸭尾”造型、细长的贯穿式尾灯,也增强了尾部的辨识度,配合上细腻的光源,想必在夜间也能赚足回头率。得益于极致的造型设计,飞凡R7的风阻系数仅为0.238,领先同级纯电SUV的同时,甚至比不少燃油轿车还要低。 如果说纯电动车的外观设计只能饱“眼福”的话,那近两年兴起的“智慧座舱”理念,则能令颜值、体验等层面均得到满足,在这方面,飞凡R7同样具有竞争力。整体来看,飞凡R7搭载了10.25英寸仪表屏+ 15.05英寸OLED中控屏+ 12.3英寸副驾屏,带来十足的科技感;而AR-HUD平视系统的加入,更能实现实时道路可视化,在避免驾驶员频繁切换驾驶视角、增强行驶安全的同时,带来具有沉浸感的驾驶体验。 在丰富的硬件配置之余,飞凡R7还搭载了RISING OS车载智能系统,为导航、娱乐、语音交互等功能赋予更强的人性化温度;同时,高通骁龙8155芯片加入,更提供了充足的算力支撑,不仅满足海量应用的下载,还开拓出了更多的实用、趣味性用车场景。 与传统燃油车型相比,飞凡R7的座舱设计带来了跨时代的表现,称得上是“屏霸”;但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成就,才是其立足新能源时代的根本。颇为难得的是,飞凡R7全系标配了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相较同级车型而言,它不仅提供了雷达、摄像头及高算力芯片,保证了硬件基础;还拥有行业首创Full fusion全融合算法,令辅助驾驶系统更加精准、高效、安全。 得益于软硬件层面的“安全冗余”,飞凡R7既可以满足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功能,减轻长途驾驶过程中的司机疲劳;还能够在诸如浓雾、暴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提前预判风险,为每一次出行保驾护航。从这方面来看,飞凡R7的到来并不晚,毕竟市面上并不缺“L2级驾驶辅助”,但真正能够令消费者放心的产品,依旧是凤毛麟角。 对于一款家用车来说,智能座舱、驾驶辅助固然重要,但整车的动态表现如何,更是购车的首要评价标准,即便放在纯电动车市场也不例外。按照续航、驱动形式来看,飞凡R7共提供了三个版本车型,两驱标准、长续航版本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551km、642km,零百加速时间均为5.8s;而四驱版本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606km,零百加速时间为3.8s。 客观来说,就定价30.25万元的两驱标准版车型而言,其超500km续航里程完全可以应对日常使用,即便偶尔跑高速也不在话下;预算多2万元入手长续航版,则能进一步获得出行自由。对于四驱版而言,它主打的则是运动、操控,考虑到限速、乘坐感受及驾驶安全,零百加速“3秒级”的水平也足以满足你对性能车的想象。 最后,在配置层面,除了刚刚提到的内饰三联屏、L2级驾驶辅助功能外,飞凡R7还全系标配了无框式车门、电动后备厢、前排手机无线充电、主副驾电动座椅、14喇叭BOSE音响、全车多层隔音玻璃和车载空气净化器等功能,称得上“入门即豪华”。对比同级入门车型还需选择配置,消费者如果早知道飞凡R7的话,也就不必花了冤枉钱。 结语:“让智能出行更放心”。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飞凡R7的话,这句品牌Slogan无疑是最好的概括。领先的智能座舱,能够紧跟时尚潮流;安全冗余的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带来安心的驾驶体验;而扎实的动力续航表现,更能消除由来已久的续航焦虑,飞凡R7均衡的“水桶级”综合表现,令其成为30万级纯电SUV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选项。 文章来源【汽车情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A00纯电小车市场又闯出了一个“野蛮人”,名字叫做悠宝利A3。乍一看,还以为又是什么阿猫阿狗推出的“老年代步车”,其实很多吃瓜群众不知道,这个悠宝利有一些背景,它是宝能汽车集团推出的新品牌。对,就是那个花6 ...
随着“科技与狠活”话题的持续发酵,众多消费者开始关注起身边的食品安全,调料领域的“遮羞布”更是被无情揭开。事实上,出于调味和防腐需求,食品、调料领域很难避免使用添加剂,合规合量的使用并不会带来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