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领域犹如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有的技术以成本低著称,比如抽水蓄能;有的技术以瞬间高功率著称,比如飞轮储能;有的则以和新能源项目合作的紧密程度著称,比如很多风电、光伏项目都配备的锂电储能;但储能技术中总有一些看起来有些冷门儿的技术,或许重力储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近日,中国天楹发布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AtlasRenewableLLC(下称“Atlas”)已经于1月30日与全球先进的重力储能技能开发商EnergyVault,Inc.(下称“EV”)签署了《技能答应运用协议》,EV授权Atlas在我国区(含香港和澳门)独家运用答应技能建造和运营重力储能体系设备。 合作之后,EV将垫付2500万美金用于在江苏如东建造一个100MWh的重力储能示范项目,并于2022年内完结并投入商业运营。或许这预示着重力储能的春天将至。 孙正义曾1.1亿美金投资重力储能 人们对于重力储能的应用可追溯到1656年,彼时人们利用钟摆的重力产生的能量为时钟提供能量,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重力储能主要以这种形式存在着。虽然有一些公司在此期间研发了一些重力储能的项目,但因其能量密度和投资等问题,重力储能虽然与抽水蓄能的原理如出一辙,但发展速度却是天壤之别。 钟摆是最早的重力储能模式 投资阿里巴巴赚得盆满钵满的孙正义也曾经在2019年因为斥资1.1亿美元投资重力储能遭遇“群嘲”。当时孙正义投资的公司也恰好正是此次中国天楹旗下的子公司Atlas签约合作的EV公司。 根据重力储能的结构图示意,是将5000多块单体重量为35吨的水泥块调到33层楼相当于120米高的高度利用重力势能做功来达到能量储存和释放的目的,其理论基础可以在初中物理课本中找到答案。 有大量质疑针对重力储能不断展开。一方面水泥墩本身看起来就不环保,另一方面120米高的塔台,怎么能保证经受住雨雪风霜30年的洗礼?如果将重力储能修建在风电场,谁能保证风机都可能被刮倒的地区,这个120米高的平台不会被飓风放倒? 如此巨大的建筑在寿终正寝之时如何能没有污染地让其尘归尘土归土等一系列拷问重重砸在“重力储能”身上。因为后续也没有相应的重力储能的项目出炉的信息,人们妥妥地相信,孙正义这笔巨额投资是彻底“打了水漂”。孙正义都无法把握的领域,中国天楹真的有把握成为中国重力储能的破局者么? 中国天楹因何跨界重力储能? 中国天楹的全称是“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其业务主要围绕环保领域,从公司近年来的主业业务占比情况看,城市环境服务和垃圾处理两项的营收和利润就占据公司全部业务的7成以上,可以说中国天楹是彻头彻尾的环保公司。业务范围和储能不沾边的中国天楹为何要在一个冷门的储能技术领域试一下水呢? 不得不说中国天楹跨界重力储能与该公司董事长严圣军有很深的关系。 中国天楹董事长严圣军 严圣军拥有香港城市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和经济师等头衔,在2014年就通过借壳将公司推上市。从处理城市垃圾开始,他就以其不同寻常的眼光操纵了一场又一场资本游戏,将全球环境保护及固废治理龙头企业Urbaser收入囊中。 此次布局重力储能,也可以看做是吸引资本市场关注的一种手段,不仅如此,重力储能还可以为处理垃圾提供新的渠道。 严圣军认为:“储能这一关键技术将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将本会浪费的可再生能源储存起来,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解决方案基于自然重力,是零碳的。我们与EV有一个核心战略协同,将以可持续的方式设计系统,回收利用废弃材料,避免将这些材料进行填埋。”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天楹之所以选择重力储能,其实本质还是从环保角度考虑,重力储能所用的就是一些废弃的材料。 中国天楹选择与EV合作也是看中EV公司一直以来在重力储能领域的深耕细作,尤其是不久之前,EV公司和意大利能源公司共同开发一种利用退役风机叶片制成的重力储能系统,更是让一直以来做废品回收等业务的中国天楹看到了新的业绩增长点。 国内风电市场庞大,将退役的风机叶片回收再利用,还能用于储能领域,这是一种双向盈利的优势项目,中国天楹岂能放过? 方案设计决定未来前景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微信公众号:chuneng365)了解到,中国天楹能否通过重力储能实现名利双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重力储能的方案设计。 另一种坡道重力储能方式 同样是重力储能,方案不同可能会让最终的结果产生巨大差异。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肖立业研究员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介绍道:“重力储能的类型有很多,其本质是利用落差对物体进行升降来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抽水储能也是重力储能的一种形式。利用山体落差、利用竖井深度落差、构建储能塔等都是技术上可行的方式,项目的成功与否需要看具体的实施方案及其经济性。中国天楹计划的建设的100兆瓦的重力储能项目,在没有看到其具体方案时,是很难通过媒体报道来判断其投资成本和未来的商业价值的。” 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微信公众号:chuneng365)发现,如果采用之前媒体报道的通过搭建百米高塔来建设重力储能项目的话,其经济性、稳定性确实可能要比选择山体落差或者现成的矿井要差得多。 据了解,EV公司的重力储能是采用模块化、灵敏且不受抽水蓄能电站相同地质条件约束的简化建筑规划。将先进的资料科学和专有的机器视觉软件结合起来,在电网规划的使用中自主协调充电、存储和放电的,从这个角度看,其可靠性应该是能得到保证的。而且由于该公司的重力储能是以10MWh为单元进行建造的,通过叠加,其存储容量甚至可扩展至GWh级别。 据肖立业介绍,目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也在探索多种新型重力储能技术,并且正在与国内一些企业洽谈合作,未来两三年内也会推出一些重力储能的工程示范项目。 也就是说重力储能领域,并不是中国天楹一家公司在孤军奋战,国内已经有多家机构或企业也在悄然布局这个冷门市场。因为不受制于是否有水的限制,在锂电储能项目因安全性问题饱受质疑的时候,重力储能也可以以分布式竖井模式存在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作为新型储能的一种尝试。 肖立业告诉记者:“广义的重力储能还包括一些新型的抽水储能和利用重力的综合性物理储能。这些储能系统环保性好,可以根据需要就地建设。因此,我非常看好重力储能,重力储能将来可能会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待新能源产业春暖花开,重力储能市场也终将会热起来! 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 本文来源【国际能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