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的第1个月,比亚迪就给了一个大惊喜。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7月份的比亚迪以6.4GWh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再次超越LG新能源,获得了全球第二的排名。而装车量环比下滑38.9%的LG新能源,早已没有了IPO之时的意气风发,更显暮气沉沉。 值得一提的是,中创新航、欣旺达等中国电池企业,都实现了不小的环比增长。加在一起来看,以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电池厂商,已经占到了全球份额的62.2%。 毫无疑问,中国动力电池的强势实力,离不开国内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260万辆,同比增长115.58%;而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00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3.23%。 日益提升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带动着整个动力电池市场向更高水平迈进。但另一方面,从LG新能源和松下的表现来看,似乎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的进度。 就动力电池全球装车量TOP10榜单而言,日韩电池厂商占据4席。但除了SK On较上月没有增减之外,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却纷纷出现了环比下滑。 国际市场远比国内市场复杂得多,不管是欧盟的《碳关税法案》,还是美国的《降低通胀法案》,都对外来动力电池厂商有所限制。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哪怕是在欧美市场,中日韩“三强鼎立”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变。 动力电池市场之中,规模优势往往会进一步转变为成本优势。宁德时代这些先行者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逐渐建成了坚固的壁垒。当面对如此一座高墙的时候,就算是“大鲶鱼”特斯拉,也有些束手无策。 特斯拉4680,量产受阻 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飙涨,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开始突破天际。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就曾表示:“当前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了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那我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面对动力电池的反向“绑架”,整车厂想要解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就连特斯拉破局的依靠——4680电池,也出现了问题。 据路透社消息,因为电芯生产中的“干式涂布”工艺迟迟无法投入大规模量产,特斯拉的4680电芯自今年投产后一直都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 同样是由于产量太小的原因,4680电池原本大幅降低电池成本的作用,也被进一步削弱。 什么是干式涂布工艺?简单来说,便是动力电池电极生产过程中,不同于传统所的一种工艺技法。具备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据了解,在传统锂离子电池生产时,首先需要将正极、负极与有机溶剂混合形成浆料,再通过涂布机将浆料涂在铝箔与铜片上,然后通过烘箱将有机溶剂与水烘除,得到干燥的极片。 而干式涂布工艺应用于生产电极时,无需使用有机溶剂,直接将正负极材料与PTFE(聚四氟乙烯)混合,得到纤维化的混合物,然后挤压或喷涂在铜铝箔上,制成极片。 特斯拉曾经表示,该工艺帮助特斯拉将成本减少了三分之一,并将工厂的占地面积和能源消耗削减到湿法工艺的十分之一。只不过,现在看来,特斯拉的4680量产技术,并没有真正成熟。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可以进行小批量生产,但一旦加大产量就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太多了。” 换言之,无论4680的电池技术如何强大,此时也因为制造工艺方面的不成熟,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而特斯拉之所以选择引入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除了“敲打”宁德时代之外,想必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动力电池,需要新力量 当然,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不一定非要依靠特斯拉才能去完成。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动力电池企业,才是真正的创新生力军。 麒麟电池、刀片电池、短刀电池、问顶电池、One Stop电池…… 中国电池厂商们,似乎更愿意通过电池系统结构创新的方式,改变现有动力电池成本高、充电慢、能量密度低、安全性不高的行业现状。 但站在长期主义的角度,电池化学材料方向的创新,更加不容忽略。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更多的电池厂商意识到这一点。 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中创新航的OS高锰铁锂电池,中科海钠的钠离子电池、卫蓝新能源的固态电池等,不管是不是画饼,能够迈出第一步,便代表着更多的可能性。 而除了上文提到的,技术创新需要注入更多的新力量之外,电池上游原材料的问题,依旧是制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顽疾”所在。 日益攀高的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对动力电池企业,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电池厂商们,除了依靠供应链自身的成本传导之外,已经丧失了成本控制的能力。 不止一家车企、动力电池企业进行呼吁,希望政府能够对现有的上游原材料市场,进行平衡调节。而如此大环境下,宏观调控的作用,也将会最为直接且有效。 9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表示,将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测机制,引导碳酸锂、稀土等重点产品价格回稳。 好消息是,政府亲自下场干预,必将改变如今“一塌糊涂”的上游原材料市场。但不能忽略的还有,其它势力,也想着在庞大的动力电池市场中,分上一杯羹。 近日,日本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表示,将投资约3.4万亿日元(约合245.5亿美元)建立强大的电池制造基地,提升日本在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等领域的竞争力。借此,丰田汽车也计划改造日本下山发动机厂和明知动力总成厂,以生产动力电池。 毫无疑问,就动力电池装车量而言,国内的电池厂商确实走在了前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发展的情况下,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就没有“逆袭”的机会。而且,欧美本土的电池厂商,也会在本土政策的扶持下,越来越多。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正在以各种方式加剧,而以中国企业为核心的全球动力电池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来源【汽车公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您在阅读前请点击上面的“关注”二字,后续会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相关内容,感谢您的支持。随着摩托车上路没有那么方便,汽车又存在容易堵车,停车不便等问题,加之外卖配送服务行业的兴起,电动车也成为一些长途出 ...
导言: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越来越好,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充电桩并不像加油站那样的普及。所以很多车主在买新能源汽车的时候都会买一个配套的充电站,那么,关于充电站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