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观察汽车(稿源) 2022-8-27 18:21 No.1867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历史上,有太多时候,只要一个小变量,就能引发后面的大质变。比如,一辆售价百万元以上的顶级MPV撞车后车门锁死致死,直接让终端的预定量、退单量激增。

“我晓得自动驾驶是未来肯定得有的,我自己也是特斯拉车主,但现在看到这么多车企都用上了这种技术,我其实挺惶恐的。”成都车展的媒体日,向来在开幕2个小时之后就会有观众进场,逛完几大展馆之后,一个向来敢于尝鲜的川渝朋友,对路咖汽车表示了这种担忧。

“我担心的是,现在高速辅助都时不时的爆出点不好的新闻,大规模的涌入城市,还没有明确的新法律法规出炉,这到底靠谱吗?”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应用落地创新层面最好的国家。自打2013年马斯克提出AutoPilot之后,2016年HW2.0硬件落地至今,欧美的一系列老牌车企用了接近7年的时间还没人能追的上它,奔驰的L3级时速限制在60km/h以内,宝马要明年才能应用,日系三大车企的技术对比来看拿不出手。但在中国,实现或者超过特斯拉的相应效果根本不算什么事,2017年才造出车的蔚来、2018年才造出车的小鹏,NGP、NOP这种导航领航辅助已经用了很久,进出匝道、高速超慢车、弯道上行驶,因为手握高精地图的优势做的都比特斯拉更好。再有就是华为这种选手的入局,3颗激光雷达又卷出了新高度,虽然实际上路的表现还不咋样,但明显是让特斯拉感觉到恐慌了。

再看这一次的2022成都车展,长城直接要落地激光雷达,并且抢发城市中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吉利虽然没有在成都车展里亮剑,但也在财报里明说,自己接下来要玩6V5R智能驾驶系统,眼看着,接下来的主流品牌基本上都得标配“自动驾驶类”功能,市场说卷就卷起来了。

吉利、长城开始狂飙,没人能逃出内卷


如果你够细心,会发现“自动驾驶”这几个字如今在车企的宣传中越来越少被触碰,车企不愿意提,把它们更多的换成了“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这种词汇。因为,法律法规上不允许,消费者对这种新事物的接受心态也在发生“民智开化”的改变。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早期广告宣传里,尽管不直说,但让人的感觉就是自己开车。但,出了这么多事故,死伤了很多人之后,更多消费者的认知是,“现在哪儿有什么自动驾驶”。海外的汽车学术类发展里有一个主流学派,观点是先做好行泊一体(即高速上的辅助驾驶、自动泊车),后面等V2X万物之间能够互联了,才能真正考虑L4、L5级的自动驾驶。

但现实情况显然是,中国车企可不准备被国外学术所限定。魏牌,长城的高端尖兵,已经在成都车展把自己的方案摆在所有人面前,魏牌与毫末之间,要率先在中国市场里落地城市内的智能辅助驾驶。而且,还有吉利这种强力选手,也放出了自己的技术代号,高速或者城市级的导航主动领航驾驶,也是呼之欲出。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所以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局面就变成了,几乎所有头部中国品牌都用上了时髦的新功能,而合资品牌们,别管是大众、丰田、本田、日产或者是更贵的豪华品牌,都要被至少甩开1-2年的时间。目前,中国品牌在年销量中的占比已经超过44%,而这1-2年肉眼可见的时间差,很可能让中国品牌份额超过50%,形成压着合资打的局面。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至于1-2年的时间差,因为大众在此前官宣Cariad 与博世在今年1月才官宣同意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将在2023年应用L2级、L3级辅助驾驶,按欧洲车企惯例来说,这意味着2023年年底有望见到,2024年开始大规模推进。日系车企更多是选择躺平,关于座舱智能化,放开接口让Carplay拿大头。智能驾驶领域,本田虽然量产了世界首款合法的L3级车型,但目前也因为技术难度太大,当时想简单了,有点玩不下去的意思。

结合成都车展来看,长城发布了城市级的新技术,上汽飞凡发布了自己的智驾新技术,吉利即将发布。比亚迪要稍晚一点,但预计也能比合资品牌略快一步,2021年年底和Momenta合资成立迪派智行,高速MOA和城市MOA也都是呼之欲出。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简言之,承担起中国品牌高销量的车企基本上都要快速配备,甚至在某些领域完成新技术的标配。而合资品牌们目前还没什么动静,但面临这种新挑战,接下来的内卷是要被加速的。而且,按照跨国车企原本的“全球开发,再进行本土适配”的流程来看,1-2年的时间差可能还比较保守,甚至是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实现大规模配备。而那时,时间差,是3-4年。

不确定性Max,消费者在愈发惶恐


这一类的新技术会改变什么?答案是,改变人们原本对汽车的使用习惯。

传统汽车的使用逻辑是,人类对车辆有绝对的控制权,但人的状态因年龄、身体、思维不同,处于变量状态,通过这些辅助驾驶的新技术融入,虽然人类还拥有车辆的控制权,但部分情况是交给车辆自己来做的。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以长城、小鹏此次的新技术应用为例,功能性上可以这么理解。当忙碌了一天在下班之后很疲惫,却又不得不自己开车回家,只要设置好导航,把车开上公开道路,车辆就能沿着导航的相应规划路径,辅助着司机最终安全到家。这个过程中,可以识别红绿灯的变化,按导航直行或左右转弯,可以识别前车的启动或刹停,起步或刹停,以及躲避加塞的车、突然出现的行人、外卖配送员,或者是违规停靠的车辆、路面的事故车等等。

城市中的这个场景其实并不让人陌生,因为早在2021年华为就已经放出了自己的视频Demo,把整个汽车圈震动了一次。虽然华为已经跳票了很久,但显然小鹏、长城,还有很多车企都准备照着这个效果来做。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新事物、新技术产生,消费者要有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而这之中,需要大量磨合,同时包括车企立下Flag之后如何优化与履约,以及自己的技术储备能否支撑起预期的效果。

高速路段的人机共驾(导航主动领航),当下处于快速发展期,甚至可以说进入了一个相对瓶颈期。市场中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且基本均为高认知度的主流新生品牌。按今年1月官方消息,小鹏高速NGP开放后1年的用户累计使用里程接近2000万公里,此时小鹏累计交付量不足20万辆,使用活跃度较好。蔚来NOP上线20个月,累计使用里程突破1.6亿公里。理想的NOA在今年春节期间,官方消息显示,使用里程超200万公里。而最早入局的特斯拉Autopilot,使用里程则在之前就已超过30亿英里。

观察这几家车企的消费者认可度,销量增长速度,资本市场对其的预期,以及市值远超传统车企,其实很容易发现,消费者已经对高速公路、快速路等路况相对不复杂的路面上使用此类功能有了不错的认可度。虽然有着最近小鹏在苏州的事故、理想高速公路追尾工程车、特斯拉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等,但能够发现,其销量并没有因为这些元素而发生明显波动。而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这类事件往往会造成衰退(丰田刹车门事件),甚至是逼着某一车企退出市场(大众早期之于美国市场案例)。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不过,尽管部分消费者已经对高速导航辅助驾驶产生了“好用”的认知,但更多偏保守的消费者,对其的态度还是很明显的观望。除非,市面上的口碑扎实多个的传统品牌,纷纷对其进行应用,形成消费现实才能快速改变消费者认知。

当下,这些老牌企业确实在做,只不过速度要慢几年,而上文已经过说过,随着越来越卷,竞争厮杀越来越激烈,高速路段导航主动领航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已经即将到来。奔驰已经L3,大众计划2023年应用L2-L3,宝马2023年应用L3,日系三大也在此前多多少少宣布过至2024年左右的智能驾驶提升计划,不过最终很多作古。甚至于,PSA和FCA的Stellantis集团,也公布了自己的L3级别自动驾驶计划,将在2024年开始装备。

不过,高速辅助是一回事,城市内的辅助又是另一回事。高速的场景更固定、车辆的行驶更规律,而进入城市内一切都变得更加复杂,突发的行人、逆行的非机动车、因城市建设情况不同,道路表现是否明确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新技术的考验。

此次成都车展前后,针对城市区域内使用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技术领域的竞赛参与者,分别是长城+毫末、特斯拉、小鹏、上汽飞凡、华为这5家为主。

这之中,分成2种技术流派,1种是长城+毫末、特斯拉的“重感知、轻地图”方式,另1种是小鹏、华为等“相对更重地图”的解决方案。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第一种“重感知、轻地图”,意思是不断提升车辆的感知能力,长城+毫末的解决方案,配了激光雷达+800万像素摄像头,等于驾驶员的眼睛是超人类水平,能更好的观察路面。然后,通过之前储备的大量行驶路面数据(长城早前有预埋),进行数据的梳理,最终对辅助驾驶时的决策进行执行。这种解决方案,是更更高级的特斯拉模式。特斯拉的第一性优先原理,也是重感知、轻地图模式,不过在感知硬件上,130万像素的摄像头放在当今的时代里已经多多少少有点考古的意思了,而且对激光雷达的抵触,这些和长城的方案一对比都显示出劣势。此外,魏牌的城市NOH感知硬件包括2颗125线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2颗百万级像素高清摄像头共31个感知组件组成的超强感知模组。也是中国首款搭载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的辅助驾驶系统,配备5nm高通骁龙8540与7nm高通骁龙9000芯片,单板算力达到 360TOPS。算法层面魏牌城市NOH率先应用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在底层算法中融合视觉和激光雷达数据。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再有,是特斯拉是数据后置,长城是数据前置。特斯拉是先造车并卖给消费者,借由消费者的行驶行为不断训练和提升其能力。长城则是有了一定体量的数据积累之后,再进行释放。二者之间,魏牌+毫末的感知系统完备度更高,数据逻辑的顺序也是正序。

至于接下来,消费者对其的验证过程,要看算法够不够完善,以及出现一些待优化项目时,长城的解决能力如何。从今年4月毫末放出的相关视频上能够看出,躲避障碍、避让加塞车辆、无保护左转、跟停跟启等都能合理执行,预计有一定信心。

吉利长城内卷自动驾驶,成都车展新技术,让人期待+迷茫?

相对于重感知、轻地图的方案,小鹏、华为的方案并不是轻感知,只是在地图上的权重相对更大。感知系统上,一样是有着多个激光雷达、800万甚至更高像素的摄像头,感知侧很强,但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它们都在推进高精地图的绘制、建模、匹配与打磨。

而高精地图,因为涉及很多安全、隐私方面的话题,其推进速度存疑。当然,小鹏、华为也可以使用无地图匹配时不允许开启城市级、有地图时允许开启的策略,这样相对稳妥,但对用户体验来说,可能造成功能使用的顺畅、完整性被打乱的不好感受。

写在最后:


高速上使用,都存在一定风险,那新技术进入城市之后,面对更复杂的路况,它的适配程度如何。

这一次成都车展中的新技术落地,消费者的疑虑在此。打破这种疑虑,只有一种方式,即把成品做出来,交给消费者验证,并通过验证。

至于两种方案接下来的落地节奏,魏牌+毫末的方案,小鹏的C-NGP方案,基本上是前后脚的节奏。也就是说,2022年结束之前,我们就能对其初版有一个相应结论,要么是都不好,要么是都好,要么是某一个更好。

而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之下,谁都不想让出技术先发的时间优势,那对于长城、小鹏这种注重口碑的企业来说,相信其企业信心也是有的。

但,因为尚无适配的新法律法规,在城市中使用这一功能也显然存在着高频疑虑,即如果真正发生不可预知的事故等,责任的承担与划分,等等。

文章来源【路咖汽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车城圈
买车、用车、养车等有关车交流的小圈子,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