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又双叒叕出事了,这次摊上这档子事儿的是小鹏。 关于事故这里不再赘述,小鹏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笔者无意借机炒作博眼球。相比口诛笔伐,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自动驾驶”会更加重要。 首先我们必须要再次明确的一点是:眼下的所有车企所宣称的“自动驾驶”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无论宣传中对于相关“自动驾驶”功能的描述多么的先进与强大,车辆依旧不能完全脱离驾驶人的管控。这是由现阶段的技术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准确来说,所谓的“自动驾驶”应该称为“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本质上是通过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共同辅助驾驶人操作,使得驾驶过程变得更加轻松一些。 需要承认的是,在这些功能的加持下,车辆的确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操作。比如自动变道、自动跟车、紧急情况主动刹车。但,这些操作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例如地标线要清晰,有的还得在一定的速度和距离范围内才能实现。 更重要的一点是,系统会误判。 尽管眼下的车辆被配上了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所谓的AI训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系统再智能总归也只是系统,不能做到像人一样随机应变。 从底层的逻辑来说,人得告诉系统,这个东西叫桩筒,那个东西叫车,你的传感器检测到了这些东西后,要减速,要避让。专业点来说,这就叫标注。另外还有稍微高级一点的,像特斯拉的“影子模式”会收集驾驶人的操作行为供系统学习。 但,归根结底,你都得通过程序告诉系统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做。而驾驶场景是千变万化的,一旦遇到系统没有见过的场景,或者识别被光线等问题干扰时,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与举动,意外就会因此而生。 说起来,早期一些车企直接以“自动驾驶”的说法来宣传,也对不少消费者产生了误导。 之前频发的因“自动驾驶”功能出现的事故也让不少车企纷纷修改了宣传用语。但时至今日,依旧会有人将那些功能当作“自动”驾驶,认为可以撒手不管了。例如网上流出的通过方向盘上挂水瓶蒙骗系统,自己躺在飞速行驶的车里睡觉,这是极度危险且不负责任的作死行为。 请谨记,即便在开启相关驾驶辅助功能以后,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依旧需要保持高专注度,驾驶人依旧是第一责任人。 有人曾拿“自动驾驶”出事故的概率与人驾驶出事故的概率进行对比,通过“自动驾驶”出事故的概率数字更低来得出“自动驾驶”更安全的结论。 但别忘了,所有的“自动驾驶”数据加一起才有多少?那一个看似小小的数字如果放到整个汽车历史进程中,将意味着无数惨痛的教训。生命面前,只有1和0。 不可否认,人驾驶车辆出事故的不在少数,我们也在通过交规、宣传教育不断约束。当然,其中确实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但我们只能尽力去做,而自动驾驶至少目前是可控的。严格的落地级别限制不会阻碍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相反能够让其在未来更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总之,对于车企来说,与其大力宣传所谓的“自动驾驶”功能,倒不如沉下心来努力发展自动驾驶的相关技术。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真正了解眼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合理安全使用相关功能才是正途。 文章来源【汽车扒一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你停车是愿意停地下车库,还是愿意停地面呢?如果是在自己小区停车,很多人愿意停在地下,因为停地上太晒了。但要是去陌生地方,大家还愿意停在地下呢?今天喵哥跟大家聊一下,为什么很多朋友,宁愿在地上扎堆,也不 ...
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崭新的赛道里,中国汽车品牌全面崛起,曾经占据车市主导地位的合资品牌一度被打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于是乎,舆论端开始有一种论调甚嚣尘上,合资品牌的燃油车成为了过去时,要不了多长时间,在销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