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小花 上周五,吉利汽车在它的宁波北仑大本营发布了全新车型博越L。由此,基于CMA架构和雷神动力打造的吉利4.0产品系列已经延伸到A级SUV市场。 这款新车的几个关键数据相当够看。作为一款3挡DHT混合动力产品,油耗低至4.2L,满箱油综合续航可达1300公里。 标配了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高速高架以车为主的辅助驾驶能力臻于完善。 七层智能安全识别圈,其中车身扭转刚度达到夸张的32000Nm/°。 当然,8155芯片领衔的智能座舱也自然不会缺席。还有自有卫星体系提供的厘米级地图。 再加上4670*1900*1705的尺寸,独创的环绕式情感光幕,以及首发吉利银河OS Air版、13.2英寸中控竖屏、540度透明底盘车身等越级2标配,博越L这次是拿出了“星”字辈的一多半家底来进化。 以至于赏车发布会一结束,价格也没发布,不少媒体老丝就“武断”祝贺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博越L大卖无疑了。 原因很简单,既然这款车被命名为博越L,它的合理价格区间,和这款产品的战力,就必然在细分市场优势巨大。 淦家阅给这款车定义为智能SUV革新者。如果说2016年3月同样在宁波北仑惊艳亮相的吉利博越,是第一款摆脱纯性价比市场逻辑,以技术力和创新力硬刚当时还十分强势的合资车型的中国品牌SUV,应被称为破局者的话,如今的博越L则再次超预期的对自己完成了一次革新。 相比于这款精彩的产品,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汽车“创新时代”,从吉利博越L的上市中读到的战略定力的品牌态度,让我对中国汽车制造的未来更有信心。 在淦家阅看来,保持战略定力,做到知行合一,才有产品技术的真正革新。 没有一家长期提供优质产品的企业,不是通过对核心技术、特色技术的长期投入和持续改进来实现革新的。 在汹涌的汽车产业变革中,时代推动之下的产业,机遇遍地、泥沙也遍地。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成熟企业,在这个阶段会遭遇严重的迷失感。 偏于冲动消费的市场,会让很多企业,将一些临时的、短视的甚至错误的做法,误认作是新时代市场的真相。 比如摆脱核心技术的特点堆叠过量同质化的产品甚至品牌;用与出行弱相关的鸡肋配置无底线内卷;打着用户喜爱的名义做过于容易但边际效应很低的讨好动作等等。 以至于一向怒其不争的汪云青老师怒下判语:但凡网红车,没一个好的。 错杀大约是有,但肯定不会多。汪老师批的不只是某一款车,而是造车背后的心。 在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保持定力是不容易的。需要自信,也需要能力。 我最经常听到有传统企业朋友充满愤懑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们那是什么玩意儿啊,我们的技术比他们强多了啊。他们就是会吹。 通常听到这句话我就不免为这家企业担心,这个心态通常就会导致一家本有核心优势的企业,开启通向大忽悠的虚无之路。市场已经打脸了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些代价可能大到让一家不错的企业陷入困境,陷入市场和文化的多重困境。 吉利的战略定力是吉利千方百计求得一张准生证的荆棘路上练就的;是吉利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超长拉锯收购沃尔沃的战役中练就的;也是在最危急的时候,依然保持最合理可持续的方式来融合所有收购、合作技术,形成自身领先技术体系的忍耐中练就的。 没有这样的定力,不坚持知行合一(把所知皆量产)的逻辑,不管是博字辈的破局革新,还是星字辈的颠覆,都无从谈起。 此次吉利给新车FX11定名为博越L我是举双手赞成的。这样说或许有些奇怪。但是,如果你放眼整个浮躁的市场,你会发现,这样一款加持了企业最新技术的全新能打车型,很多企业绝舍不得把它定位一款自身产品系列中的中高价位车型的换代产品的。 很多企业的做法,至少是做一款全新产品来宣传;有的则会想一发开脑洞的命名,拉出一个全新产品系列;更有甚者恨不得为此新开一个品牌。 吉利将之命名为博越L让我很欣慰。博越是吉利第一款真正站立的SUV,也是3.0时代新吉利品牌的代表作。吉利对其定位是和帝豪一起构成品牌的基石,追求长销且畅销的两大车型。 长销一直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一个无解命题,产业发展二十多年,爆款不胜枚举,多数淹没在岁月里。所以博越对长销的追求,当时是让我们期待的。这是衡量一家企业品牌是否最终站得住的标志。 而近两年来,吉利中国星为代表的4.0高端产品的闪耀,让我们不禁担心,吉利是不是会和很多企业一样,让博越们躺在3.0时代低价走量,最后退出舞台。 这次博越L的到来,完全打消这一担心。吉利在2025战略发布不到一年,就把纯正的4.0覆盖到了博越身上。让这款颇具革新而生的车型,再次与市场拉开了代际优势。 把博越、帝豪一直卖好,吉利就不会倒;中国星也是一样,璀璨升起,就得闪亮挺立,再不坠落。吉利长久做好这几个核心,就必然越走越好。相反,现在热闹的那些稀里糊涂的车名,品牌名,过上几年,啥也不是。 当然,定力不是无视变化的抱残守缺,前面战略二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吉利的近十年的全球化资源融合,给吉利带来了更高也更广阔的视角。比如,在中国乃至全球主流车企中,吉利对最先进的架构造车的布局是理解和执行最坚决深刻的。 不仅仅是CMA,架构文化决定了吉利在电气化、智能化的转型中全部是架构先行的。 淦家阅认为,吉利的战略定力的支点是3➕1维的。前面的三维是机械能力、能源友好和用户友好,后面的一维是智能,智能科技连结机械能力、能源水平和用户交互,并与之互相促进,共同革新。 这是吉利汽车对汽车产业革新的解读,也是吉利汽车自我革新的战略支点。 因此我们会看到,在这几个维度上,吉利最新技术对产品的覆盖是全产品系的。博越L已经非常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有人觉得吉利现在的技术能力可以用技术代次来分隔高中低产品系,没错,从短视的市场角度来说可以,但吉利的革新战略不支持这个玩儿法。 汽车作为支柱产业,从业者的视野、素质从来都不输任何行业。在行业面临革新升级的时代,慌乱、投机、豪赌、陨落,都是沿途的风景,但如此规模的产业,战略的革新和定力的保持,一定是优秀企业最终行至彼岸的根本。坚定的立足自身优势的战略,和清晰的不避重就轻的路径选择,就是面对任何纷乱的制胜之道。 文章来源【autocarweekl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虽然是市场经济,买卖自由,但从客观角度来看,产品的定价一定要考虑本身价值,否则要物价局干什么?最令我不理解的是,中国新势力在电动车时代的定价,轻松反超了无比内卷的BBA体系,燃油车较高的造车成本、历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