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致力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科技型企业集团,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方式,围绕电池技术创新、电池材料、充换电运营、光伏绿电、回收利用等领域,与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已经形成生态化布局。”7月21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主论坛上表示,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普及阶段,吉利控股集团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动力电池产业。 不只是吉利,在今年上半年经历过一波“恐怖”的动力电池涨价潮后,一些大型车企都已经开始自己动手造电池。 在上述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动力电池不断升价,其成本已经占到车子成本的40%-60%,还笑称自己现在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对于今年上半年国内出现的动力电池涨价现象,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表示,主要是由于上游材料涨价导致电池厂商成本增长。但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矿产资源的稀缺而是背后有资本在炒作。 无论是矿产资源稀缺,还是资本炒作,最终的产品涨价都会传导到最下游的车企端。这就导致车企既要背负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销售情况适当调整产品定价,而价格的调整也往往会引起部分消费者的情绪波动。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吉利的答案是自己研制动力电池。而且这一行动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如今吉利的动力电池全链条布局已经完成。 动力电池的新方向:安全与智能 技术层面,吉利在液态电池领域,围绕磷酸铁锂、三元软包、三元方形等不同技术路线,已建立从电芯、电池包到电池管理系统的全栈自研能力。 除了现在的主流电池技术,吉利还以前瞻的目光、多样的方式,布局了下一代技术——固态电池技术。据了解,吉利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合作与自研相结合,积极进行技术储备。同时吉利内部研发团队也在积极研究固态电池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持续探索电池技术和材料体系迭代创新。 在技术路线之外,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国家、行业与消费者的重视。2022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启动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未来国内纯电动汽车或将全面普及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及灭火装置。 对于汽车厂商和电池生产商来说,相比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池容量,安全性在未来动力电池的研发中将占据更高的比重。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也发出倡议:应尽快出台电动车安全年检规范,以及电动车黑匣子、电池包消防安全接口等规范。保障动力电池技术安全,守住电动车可持续发展生命线。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对于动力电池进行技术研发的一个最重要目标便是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从而消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 实际上,在电池安全方面,吉利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例如沃尔沃在电池防护结构、电池模块安全设计、高效的低温保护方面拥有防火控温六项核心技术;极氪的极芯电池包通过了200多项系统级别测试,包括6大类极端工况,其中12项远超行业标准。特别是在极芯电池包成组过程中,使用了NTP无热蔓延不起火技术,通过360°预防、自动预警、被动隔热、主动冷却、快速切断等安全防护措施,将电池包安全性提升到全新高度。 不仅如此,吉利还基于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针对常见的底部撞击事故进行研究,完成了整车级电池包托底试验硬件的搭建,形成了底部碰撞评价标准和仿真分析规范。 为了进一步保证电池安全,同时促进电池续航里程的提升,吉利还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了一整套智能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据官方介绍,该系统可以对电池电量进行高精度预测,助力提升续航;具有过流碰撞极限工况毫秒级断电能力,可提升安全;同时,其高低压分离平台化的设计,还可提升电池的使用可靠性。 这些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让吉利的动力电池无论在安全方面还是续航里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也给了吉利打造自有生态链的底气。 深入布局换电与电池回收市场 在电池应用端,吉利自2017年以来深耕换电业务,建立了换电车型研发、换电站研发、换电站运营、出行服务于一体的换电生态。 以吉利汽车和力帆科技共同打造的换电汽车品牌睿蓝汽车为例,其依托大数据建立了人-车-站之间的智能协同,开创了集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于一体的全场景、全链路新能源换电服务新模式。 吉利换电站也实现了涵盖车、站、电池、云的全程智能网联,在满足60秒极速换电的情况下,可实现换电、维护、升级等远程操控管理,并配合三级消防系统,全方位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实现了补能效率与安全的平衡。 在电池使用的终端环节,吉利携手合作伙伴获得整车拆解资质,福建常青新能源已经入选工信部颁发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第三批白名单。据悉,常青新能源已经形成了退役电池再生利用核心技术,建成了拆解破碎生产线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在成本、效率上具有独特优势,其中镍钴锰回收率超过99%,锂回收率超过85%,位列行业先进水平。项目已将材料回收范围从三元前驱体扩展至负极领域。 通过电池拆解回收的全链条布局,吉利建立了电池材料战略资源的生态闭环,有效提升了电池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也更好履行了社会责任。 行业迎来持续爆发式增长 实际上,吉利的这些战略布局,有着深厚的产业发展根基,建立在对于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准确预测之上。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再创新高,分别完成了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达到21.6%。这也带动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稳步提升。1-6月份,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10.1GWh,同比增长1.1倍。 行业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或将达到600万辆左右,未来行业对于电力电池的需求将继续呈现爆发态势。 在此背景下,换电与电池回收市场也将迎来爆发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换电站保有量为1582座。中信证券预测,2022年换电站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新增换电站数量将超3000座。 电池回收方面,2021年“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到动力电池回收行动是11个重点工程之一。随着国家层面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将会按下“加速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约25GWh)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超280亿元。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110吨左右),超过2020年的5倍。 显然,基于准确的市场研判与充分的提前布局,吉利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与机遇的准备。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李书福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关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中国而言,既要支持推动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也要探索其它新能源技术路线的可能性。既要考虑碳达峰、碳中和等环境因素,也要考虑国家能源安全。” 本文来源【经观汽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随着疫情的逐渐改善,产业链供应和生产的恢复,又有国家购置税减半和各地方政府换购补贴、增加牌照等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刺激,部分车企和经销商也为冲年中业绩提供较大优惠,加上4月和5月部分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得到释 ...
“你唱着歌,度着假,发着展望下半年的推文”,突然就被集团解雇了,还是全公司都知道了,你睡醒了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大众CEO赫伯特·迪斯很想告诉你这有多么“奇妙”。上周五,在大众最大的股东保时捷-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