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裁员还在继续。 本周,特斯拉已确定在美国加州圣马特奥(San Mateo)裁减229名员工,并永久关闭该地区的某个办公室。这些被裁撤的员工主要隶属Autopilot驾驶辅助系统团队,主要负责Autopilot的车辆数据维护。 几天前,业界就爆出特斯拉计划对自动驾驶部门“动刀”的消息,只是彼时并没有具体裁员的细节官宣。这是特斯拉启动全球人员缩减之后,动作较大的一次裁员,涉及自动驾驶团队主管、标签纪录工人和数据分析师。 有意思的是,美国另一家电动汽车初创公司Rivian也传出裁撤员工的消息,最新数据是可能削减约5 %的岗位数量,原因是该公司在某些领域增长过快。Rivian在美国总部约有1.4万名员工,预计将有700人左右失去工作。 在供应链问题进一步加剧、且原材料价格持续飙涨的2022年,造车初创公司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也是从上半年开始,美国汽车行业的裁员潮渐起,主要集中在新造车企业和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就连领头羊特斯拉,其创始人马斯克也多次强调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考虑到俄乌冲突、全球高通胀等不利因素,一场新的危机很有可能在美国上演。 裁员潮,来了 特斯拉位于加州圣马特奥的自动驾驶团队,是被直接解散的,两百多人失去工作,剩下的数十人将被转移到特斯拉的布法罗团队。 目前尚不清楚裁员的真正原因,有北美媒体分析,马斯克此举属于全球裁员10%的一部分。但也有分析师认为,就特斯拉自动驾驶数据相关的职位属性看,布法罗的工资水平要远低于圣马特奥,这或许是出于降本增效的现实考量。 考虑到自动驾驶业务在行业转型和战略层面的重要性,特斯拉对相关领域的员工首先“动刀”,确实让业界感到费解。不过,和核心研发团队相比,这一批被裁撤的员工大多属于中低等技能、且较低薪资水平的工作—— 例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数据标记,其工作的主要职能,只需要确认特斯拉算法是否能识别出某个物体。 因为岗位的可替代性相对更高,很多汽车制造商往往将数据标注等工作外包给外部公司,按照降本增效的思路看,承压于高成本的特斯拉率先砍掉这一类岗位,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最近,裁员的不只特斯拉。 就在上周,由福特和大众汽车投资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宣布裁员约150人,虽然受波及的人数并不算多,但考虑到该公司目前全球员工也只有2000名左右,所以这次裁员的动作并不算小。 Argo AI的发言人在一份声明里解释说,这是业务审慎调整的一部分,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提前筹划。过去一年,Argo AI的研发和项目推进都十分迅速,不仅与沃尔玛达成送货服务合作,还在德国慕尼黑启动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 虽然还没有正式官宣,但Rivian首席执行官斯卡林格(RJ Scaringe)已在发给员工的一封邮件里表示,管理层计划在本周五举行全体员工会议,商议裁员的具体事宜。 这也意味着,裁员已是板上钉钉,只是具体人数和补偿方式还未正式出炉。知情人士告诉路透社,Rivian这一轮裁员将集中在非制造岗位,包括职能重复度高、且容易被替代的团队,被裁撤的员工将在未来几周陆续收到解雇的正式通知。 发言人透露,作为成本削减的一部分,Rivian的裁员是谨慎且深思熟虑的。该公司目前正处于产能快速爬坡的关键阶段,在公布第一季度财报时,Rivian尚持有现金高达160亿美元,即使考虑到耗资50亿美元的美国新工厂,目前的现金流依旧充足。 十字路口的洗牌 今年还有另一个信号。 炙手可热的SPAC,终于在今年慢慢“降温”了。前几年,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成为北美IPO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香馍馍”,募资规模占比最高甚至超过50%。在经历了2020和2021年的募资繁荣之后,SPAC在美国的热潮正逐渐消退,这给造车新势力们又出了一道资金难题。 就拿美国电动车初创公司Lordstown为例,其财务负责人曾向《华尔街日报》透露,如若无法筹措足够的现金支持,该公司的基本运转很难维持到2023年。 该公司第二季度以2.3亿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位于俄亥俄州的造车工厂,但这比交易带来的实际收益,并不能支撑其电动皮卡Endurance的量产和交付。 这是摆在Lordstown眼前最大的现实,但也是美国造车新势力们共同的难题。 真正的危机来自现金流,当下的每一天都是烧钱的,时间流逝,资金流动性也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供应链困难进一步加剧、且材料价格持续飙涨的2022年,造车初创公司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不要怀疑华尔街的敏锐嗅觉。 今年上半年,包括高盛、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在内的华尔街大佬都选择缩减SPAC收购业务,或直接宣布停止新的SPAC发行。对于那些在SPAC流行期上市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这样的趋势并不是个好消息,因为缺钱,他们中的大多数又回到了昔日脆弱的财务状况。 缺钱的不只Lordstown一家。 前段时间,彭博社曝出苹果或收购美国电动车初创公司Canoo的消息,因为苹果造车的研发项目与后者的产品逻辑类似,且对方的人才资产储备目前已足够成熟,这些都对苹果量产新车十分重要。 5月上旬,Canoo对外承认了潜在的流动性资金紧缩,为了加快“筹钱”的步伐,该公司已从现有股东那里获得3亿美元的资金,并与融资伙伴签订总计3亿美元的股权购买协议。但是,这6亿美元并不足以支撑公司运营和新车量产——按照彭博社的估算,该公司今年和2023年将消耗总计11亿美元。 甚至还有破产。 可能已经有读者知道,美国电动货车制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ELMS)于7月正式宣布,公司计划按照《美国破产法》第7章的破产程序进行清算。值得注意的是,这家美国造车新势力一年前才在纳斯达克上市,且一度被美国资本鼓吹为“特斯拉劲敌”,上市一年就濒临破产,多少有些讽刺。 重复中国的淘汰之路 把时间轴往前推,这不是美国造车新势力遭遇的第一轮洗牌,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不少造车新公司在财务上无法支撑,被收购,或是被淘汰。我们现在看到的裁员与资金链困局,与其说是新闻,不如说是昨日重现。 例如成立于2007年的电动车公司Fisker,曾被视为特斯拉的有力竞争对手,推出的全球第一款电动豪华跑车Karma,一度成为好莱坞明星们的宠儿,风头甚至超过特斯拉当时的电动敞篷跑车Roadster。 但是,Fisker也在短暂的风光后陷入财务危机,于2013年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中国的吉利和东风都曾对该公司伸出过橄榄枝,但作为初代美国造车新势力的Fisker最后还是被万向集团收购,并于2015年更名为Karma Automotive。 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周期。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每当美国通胀水平超过5%,随之而来的大多是经济衰退,甚至是影响极深的经济危机。但是到今年5月,美国的通货膨胀已经飙升到8.5%,创下过去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经济疲软的真正根源。 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汽车行业,前几年势如破竹的新造车公司们,也将重走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老路。以2022年为转折点,昔日站在风口上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们,也将面临新的困境,不再是资本的宠儿—— 那些被鼓吹的泡沫,回归冷静与理性,就像大海里的浪花,纵使一浪高过一浪,终究慢慢消失。 今年5月,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上预计美国经济或将遭遇衰退状态,且这种危机至少持续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考虑到俄乌冲突、全球高通胀等不利因素,新的危机很有可能在美国上演,特斯拉一定要关注成本和现金流,未来的日子将越来越艰难。 他甚至还认为,优胜劣汰是“好事”,资本已习惯向“傻瓜公司”倾注金钱,只有当破产发生,资本才能看到真相。 早在2022年新年伊始,马斯克就在自己的推特上发表了对新一年经济形势的预判,彼时他的预判就是较为悲观的,甚至预测在今年春季或夏季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宏观经济大衰退,危机到来的时间不会晚于2023年。 正因为此,当路透社传出特斯拉或将裁员10%的消息时,我们对马斯克的这波操作并不感到意外。 很多泡沫,快被戳破了。 美国证监会上半年的“重锤”,敲打的是利用SPAC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巨头,但最终被这把“重锤”击碎的,或是那些通过SPAC借壳上市、希望用PPt“造车”赚快钱的公司们。 经历了IPO之后的短暂甜蜜期,美国的造车新势力也将在“内卷”的竞争中迎来真正的洗牌。 文章来源【汽车公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6月中型SUV销量榜单出炉,一大票豪华车被特斯拉Model Y压得抬不起头,其中也包括保时捷支柱产品之一的Macan。虽说两者的终端价格相差巨大,但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还是让保时捷分外眼红,回过头来,保时捷就抓紧了对纯电 ...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一款纯电车型来作为日常通勤代步的工具。主要是是因为这些车型的优势相对燃油车来说非常明显:除了能够上绿牌之外,还能够拥有相对同价位燃油车更迅猛的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