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航盛新能源董事长黄继宏在与电池网交流时表示,鉴于物料紧缺及国家对于电力政策的不断调整,预计上游产业链扩产也将有所推迟,但下游电池厂的大幅扩产已经启动,预计未来的3-5年内,电解液材料供应紧缺问题都将还会有周期性波动。 航盛新能源湖南基地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11月12日讯(梁小婧 北京报道)早在2014年,时任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黄继宏就用三个关键词来解读动力锂电池快速发展给全行业带来的市场机遇,即:“变革、井喷、整合”。 黄继宏进一步解释说,“变革:我们处在一个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时代,就锂电池整个产业链来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不仅仅是材料的变革,也有品牌的变革,市场的变革,营销手段的变革。井喷:由于动力电池的带动,整个行业开始呈现井喷式发展,优质的现有产量跟不上需求发展。整合:资本在蠢蠢欲动或者已开始行动,企业间的并购也开始了。整个市场面临一次大的洗牌,一些小企业或被收购,或自行破产,'良币’驱逐'劣币’的时代正式到来。” 如今,她的预判已兑现! 最新数据显示,电解液作为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由于市场新增产能有限,而需求增长依旧强劲,锂电池电解液及其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目前电解液价格已突破11万元/吨,六氟磷酸锂报价已超50万元/吨。 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快速增长、新兴消费领域的快速扩张以及未来“十四五”储能产业的爆发,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将实现高速成长。研究机构EVTank预计,2021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将达到45.8万吨,到2025年中国电解液总体出货量将达到135.7万吨。 航盛新能源董事长黄继宏 “电解液领域供需关系目前正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从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尤为突出。”近日,创业近6年,成功打造电解液后起之秀——航盛新能源的黄继宏在与电池网交流时,又做出新的预判,鉴于物料紧缺及国家对于电力政策的不断调整,预计上游产业链扩产也将有所推迟,但下游电池厂的大幅扩产已经启动,预计未来的3-5年内,电解液材料供应紧缺问题都将还会有周期性波动。同时,这一轮供需关系的转变,也推动了行业正规化发展,使得技术及供应链管控较强的公司,获得业绩的快速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黄继宏现任航盛新能源董事长,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电解液的研发与生产,已建成长沙、东莞两个生产基地,现有产能为2.5万吨,已设计产能7万吨(包括贵州基地一期3万吨,山东基地2万吨和湖南基地2万吨)。 据黄继宏介绍,贵州总部预计2022年下半年投产,目前正在土地平整阶段;山东基地2022年第一季度就会投产,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这两大新基地工艺制造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品质一致性更好;主要面向下游知名动力电池公司,在公司目前3C及储能市场客户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完善。 黄继宏还透露,贵州总部的定位,不只是电解液业务,会朝着新能源电池综合材料方案商的定位进行规划。 “目前锂电池电解液行业上下游产能不匹配,持续有性价比优势的电解液厂商相对较少”,在黄继宏看来,“未来成功的电解液行业公司,肯定是更了解整体电池材料体系的公司,这样才能给电池厂提供更具匹配性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由EVTank、海融网(hirohida.com)、电池网(itdcw.com)、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电解液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正式出炉,作为今年新上榜的企业,航盛新能源在电解液领域虽然历史并不算长,但是其团队算得上是中国电解液领域的第一批人。公司刚成立2年就被上市公司看中并纳入旗下,足以体现其良好的发展潜力。2021年为了更好的独立发展,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来并成立贵州总部,为后续独立上市做好准备。 黄继宏告诉电池网,公司目前还无明确IPO计划,但也在积极谋划资本市场相关事项。与此同时,电解液行业也正在向头部进一步集中,未来,公司在保持一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将努力提升产能,开拓优质客户,以跻身电解液第一梯队阵营。 文章来源【电池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说,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领域的标杆,比亚迪代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水平。那么,同样是做电池起家,通过整合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建立起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沃特玛,则代表着中国新能 ...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动力锂电池产业也迅速发酵扩张,产能和利润节节攀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麻烦”。从2018年开始,我国首批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锂动力锂电池将面临报废回收的问题。据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