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特斯拉反诉韩潮案开庭:消费者不是上帝,至少中国消费者不是

汽车兄弟(稿源) 2022-7-11 07:41 No.1846


特斯拉反诉韩潮案开庭:消费者不是上帝,至少中国消费者不是

对于汽车这样的特殊大宗商品而言,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在传统汽车宣发逻辑中,厂商或者产品的热度,是需要主动“争取”获得的。但在汽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后,无数聚光灯的照射下,也诞生了像特斯拉这种自带流量的汽车品牌。然而超高的关注度除了能将品牌力放大,也会将其它一系列动作都放大。比如7月6日,备受关注的特斯拉反诉天津某车主(韩潮)的侵权案件,就在天津开庭审理。

案情回顾:

2019年6月,天津某车主(韩潮)花费37.97万元,通过特斯拉官方渠道购得一台Model S P85官方认证二手车。同时特斯拉承诺该车无重大事故,非火烧、水泡车,不存在结构性损伤。

特斯拉反诉韩潮案开庭:消费者不是上帝,至少中国消费者不是

此后2个多月时间,车主(韩潮)表示所购特斯拉车型多次发生故障,多次进行维修,并通过天津某第三方鉴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该车C柱、后翼子板均有切割焊接,判定为事故车。

在车主(韩潮)表示,与特斯拉商谈“原价退车/换车”方式被拒绝后,提起诉讼。

2020年12月,一审判决撤销当事双方签订的《二手车订购协议》;被告赔偿购车款37.97万元,并支付赔偿113.91万元(退一赔三)。

特斯拉反诉韩潮案开庭:消费者不是上帝,至少中国消费者不是

特斯拉此后进行上诉,但在2021年9月被驳回,维持原判。

此外,特斯拉认为车主(韩潮)的一系列网络言论,对其构成名誉侵权,故而提起反诉。诉讼请求除了停止相关侵权行为,以及删除相关的内容、评论、回复等,并进行道歉之外,还提出500万元的经济损失以及维权支出5万元,共计505万元的索赔。

特斯拉反诉韩潮案开庭:消费者不是上帝,至少中国消费者不是

而截至发稿时,有关此案审理的结果暂时还没有公布。根据当事人微博等渠道透露的信息,在审理过程中,相关评估机构评估,被告人(韩潮)在微博长期发布的侵权言论,给原告(特斯拉)造成的商誉损失评估值为510.5万元。这一数值与特斯拉提出诉讼时的索赔额度高度接近。

最会“怼”车主的车企?


虽然从资产评估公司整理的资料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被告人(韩潮)在针对特斯拉发表的言论中,并非仅围绕自己所购“事故车”的问题。其中也不乏一些较为激进、甚至包含侮辱性的词汇。但结合车主(韩潮)“退一赔三”的史诗级胜利,很难让人不将特斯拉之后的反诉与之联系起来,造成一种找回场子的感觉。

特斯拉反诉韩潮案开庭:消费者不是上帝,至少中国消费者不是

而且就算是所谓史诗级的胜利,但车主(韩潮)在此前的维权过程中总共耗时755天。而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在资产评估公司整理的资料中,所谓涉及侵权的言论,也基本都是在2021年7月之前。参考整个维权的时间轴,也就是说都在特斯拉上诉被驳回之前。700多天的维权时间消耗,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与车企的悬殊力量对比,会带来怎样的压力?情景带入一下,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情绪控制,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现在都只能静待法院的判决结果。

特斯拉反诉韩潮案开庭:消费者不是上帝,至少中国消费者不是

不过特斯拉“怼”车主,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此前温州车主陈先生,河南车主张女士,都曾被特斯拉送上被告席。而且陈先生的名誉侵权官司已经判决为特斯拉胜诉,除了社交平台置顶道歉信息之外,还进行了5万元人民币的赔偿。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特斯拉非常爱惜自己的“名誉”。但是维护名誉的办法,似乎又是老双标了。

新企业也玩“驰名双标”?


诚然,一个如此量级的企业,涉及一些争议问题,本身是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特斯拉在海外可没有中国市场这么豪横。早年,特斯拉因AutoPilot功能夸大宣传的问题,没少被起诉。可结果无外乎更改宣传口径以及和解等等。比如全球首次特斯拉因AutoPilot功能宣传的案例中,面对德国法院的裁决,特斯拉手握上诉的权力,也不过是沉默地将广告中的“Autopilot”改成了“Autodrive”。

特斯拉反诉韩潮案开庭:消费者不是上帝,至少中国消费者不是

就算是面对个人起诉,特斯拉在海外也表现的相当“克制”。此前,特斯拉因限制车辆的充电功率,在挪威被判决向车主赔偿约1.6万美元。甚至特斯拉被自己的员工起诉,也没有表现出过多“失态”的地方。由于近期特斯拉的裁员计划,已经有两位特斯拉前员工,向公司提出诉讼,称特斯拉的大规模裁员没有提前通知,违反了相关法规。而特斯拉对此也并没有公开回应。

特斯拉反诉韩潮案开庭:消费者不是上帝,至少中国消费者不是

总之,秉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特斯拉在海外处理争议问题的常规套路。只不过在其中,特斯拉非常善于利用诉讼时间,以及自身资金、时间、团队的优势。只不过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不仅在熟悉的业务上长袖善舞,就算是反诉消费者这种海外案例难寻的“大手笔”,也不在少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在中国市场,特斯拉面对自己的问题,从来就是轻拿轻放,比如刚国产就闹出芯片“简配门”。而一系列“怼”车主的做法,堪比拿起放大镜做检查。

写在最后:其实特斯拉也有不是“双标”的地方,无论海外还是国内,特斯拉作为一家车企,时刻体现出一种没有耐心的姿态。无论是面对舆论、团体、车主,哪怕是员工,也是如此。特斯拉更像是老派家长的作风,有一条自己做事的法则,又或者说是进度。只不过对待海外市场,特斯拉的态度相对柔和一些罢了。

但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做事风格,在面对一向以“上帝”自居的消费者时,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买的是车,不是买“爹”。何况特斯拉作为企业的算盘只可能是处于自身利益考虑,比如当下的这种“直销”模式,就是特斯拉轻资产、重销量和利润的办法。至于说客户体验,那是一切顺利时候的副产品。当不顺利的时候,它很容易就演变成“店大欺客”罢了。

文章来源【路咖汽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车城圈
买车、用车、养车等有关车交流的小圈子,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