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晏会厅》22期|对话张兴海、余承东:AITO品牌月销要努力突破两万 ...

汽车大家(稿源) 2022-7-10 15:08 No.1699

编者按 | 《晏会厅》是搜狐出品的一档高端访谈栏目,由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先生对话汽车、财经、科技等行业领军人物。此为《晏会厅》第二十二期,本期对话嘉宾: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


张兴海核心观点:


·车企的转型升级,我认为单打独斗希望很小,一定会走向跨界合作。不是说传统车企不行,而是时间窗口的问题;


·未来在很短的时间就能看见生态体系出现,或许是第一个汽车生态体系,第一个汽车生态品牌;


·只要判断正确,我们就大胆去做。赛力斯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本身就是个“朋友圈”的打造;


·预计明年开始,芯片的供应问题会有所缓解,而且缓解很大;


·从M5跑出来的数据看,有70%以上用的是充电里程,只有不到30%的里程是增程器发电里程,而且即便是那30%的增程发电工况,其油耗还低于同级燃油车的50%。


余承东核心观点:


·增程车不够先进的说法是伪命题,增程车可油可电,里程无忧;


·我管华为终端10多年来的秘诀就三个字母——NPS(Net promoter Score),就是用户满意度,而不是像很多企业那样靠KPI驱动;


·我对内部提出的目标是,希望加快销量的爬升过程,AITO月销量早点过两万、再到三万台。将来四万台、五万台甚至更多,很有希望;


·中国很少有企业知道怎么做世界级品牌,但是我们团队经过十年的摔打、磨炼,积累了这样的经验和能力;


·我们真的是认认真真干实事的人,我们肯定不是仅仅靠吹吹牛,而是真的下苦功夫,真正把产品做好、把体验做好。


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编辑 | 胡文静


AITO问界M7,来了。


7月4日下午,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再次携新车压轴,正式推出了AITO品牌第二款产品——豪华智慧大型电动SUV问界M7,售价31.98万-37.98万元。


当晚,官方发布战报称,新车2小时订单破万、4小时订单破2万。更早几天的1日,AITO品牌宣布,首款车型问界M5自3月交付以来,6月销量首次突破7000台、当月新增大定超1万台,并是创下了87天交付破万的最快纪录的汽车品牌。


发布品牌首款新车仅半年多时间后,就迅速推出第二款新车,华为和赛力斯汽车对于推动AITO品牌打开市场的高效程度可想而知。而随着当前AITO品牌旗下产品的快速上量,华为与小康股份旗下赛力斯汽车创新合作的华为智选车模式,也已开始加速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的意义不只是对于华为智选车模式本身,还包括华为与车企的另一种深度合作模式——HI(Huawei Inside)模式。如果华为能够通过C端的华为智选模式让更多“智选车”上路,也就将推动零部件解决方案在B端的销售,为HI模式打开新的局面。


“量”对于AITO品牌而言如此重要,那在修正早先提出的30万年销目标后,双方对规模是怎么看的?对AITO品牌的期许又是什么?4日发布会开始之前,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现身在一场小范围的媒体沟通会。


余承东告诉《晏会厅》,供应链影响下不好预测销量,但他对内部销售团队提出的目标是,希望加快销量的爬升过程,让AITO的月销早点突破两万台、三万台;张兴海更是给出了大致的时间点,“今年会努力刷新月销两万台的纪录,明年冲击三万台的纪录。”


而更长远的未来,在余承东看来,AITO“一定会成为质量、体验和口碑最好的智能电动汽车”。


| 谈M7的竞争力:增程车不够先进的说法是伪命题


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余承东就以“敢说”著名。今年5月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余承东曾表示问界M7将“超越百万级豪车”,一度引发热议。


4日发布会结束后4小时,M7订单即突破2万。M7的竞争力在哪儿?吸引消费者买账的是什么?


YAN:之前李想说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车,何小鹏说小鹏G9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您也说过问界M7要超过百万豪车,怎么理解?


余承东:卖500万以上的车其实卖的更多是品牌,我们说的是产品。这款M7,我们要求要有超越百万豪车的精致感、产品体验和竞争力。


用户进入我们的车以后,感觉会像是高端精装房,而很多车就是毛坯房。我举一个细节的例子,车上的木纹配饰、金属一般只有高端豪华车才有,包括汽车的静音表现等等很多细节都能体现我们的品质感。


而且M7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智能化体验也会上一个新台阶。我们的车机几百万的应用都可以进到车里,手机的应用可以在车机里面跑,你进到车里就开启、你离开就消失了,这在全世界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到。这看起来是很小的一步,但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YAN: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现在可能会有点纠结:我到底选问界M7还是极狐的HI版,或者说再等一等阿维塔11?


余承东:这些都是我们合作伙伴的产品,不好说推荐,还是得消费者自己来选择。我只想说,华为智选车是我本人和我们团队亲自操刀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用户需求的接纳和把握等等这些方面的。如果信任我的话,消费者可以具体去体验(实车)再把握一下。


YAN:您提到M7产品的设计您本人是深度参与,那您对于问界M7最满意的几点是什么?


余承东:因为我们M7的目标是要超越百万豪车的,所以我们要在产品的性能,质量,人性化、智能化的体验,安全性等维度都能够做到超越百万级别,而不是仅仅指的是某一个维度。


我以前不搞汽车不知道,其实汽车要做大很容易,不增加多少成本,但外型要尺寸紧凑,还要容易操控和转弯……很多性能不是一般产品能做到的。但我们M7做到了在拥有超越大型豪华SUV的空间和舒适度的同时,又带来中型豪华SUV的操控感。


而且M7的定位是一款最佳的家庭用车,同时又是最好的商务用车。M7首次实现了零重力座椅的商用,商务用的话领导休息睡觉,非常舒适。M7虽然空间大,但很灵活,家庭每个成员都能开,非常容易操控。


YAN:问界M7和M5,都采用了增程式的技术路线。外界有观点认为增程式电动车是一种过渡产品,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张兴海:我们5月份把一些BBA车主,集合起来做了一次M5试驾,试驾后80%都说我们这款车达到或超过BBA同级车型的体验,同时也说如果Ta再增换购,一定是买M5。


而且目前M5已销售的1万多台,跑了近3000万公里里程,从我们跑出来的数据看,有70%以上用的是充电里程,只有不到30%的里程是增程器发电里程,而且即便是那30%增程发电工况,其油耗还低于同级燃油车的的50%,这些数据也正好回答你的问题。


余承东:增程车不够先进的说法是伪命题。我在纯电上增加了一个增程发动机,我再用发动机发电给电动车,相当于我们电池增加了200多度电,但这200度电如果通过把电池做大来实现,一是那也需要充电,电用完以后找不到地方充电怎么办?二是现在电池能量密度没达到那么高,100多度电的电池都已经很重。增程车可油可电,里程无忧,是非常好的选择。


| 谈销量:希望M7月销尽早突破两万台、三万台 芯片供应明年起好转


问界M5发布后,余承东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年销量要达30万辆。但受原材料涨价和缺芯等因素影响,余承东在今年4月对外调整了销量目标,表示“今年能做到一二十万辆就是奇迹了”。


YAN:M5这几个月销量表现还不错,6月月销突破了7000台,你们今年对销量的预期会是怎样的?


余承东:过去有人问我说要做多少台的目标,我说我们销量一月能干三万台、一年能超过三十万台,但这不现实。因为行业的供应不确定,能不能实现目标并不取决于你的能力,而取决于整个行业的供应。


现在M5的销量增长非常快,6月新增大定也已经一万多台。M7上市以后,我相信会卖得更好一些,因为中国人普遍还是更喜欢大车。


但还是由于供应链众所周知的原因,供应和涨价的压力还是比较大,我不好预测未来销量的绝对值,所以我对内部销售团队提出的目标也是,希望加快销量的爬升过程,AITO的月销量早点过两万台、三万台。


(月销)两万台、三万台,按这个节奏继续前进,将来四万台、五万台甚至更多,很有希望。


YAN:预计爬升还是很快的。


余承东:我相信好产品不愁卖,因为消费者中真正的口碑是成功的核心。我管华为终端14年来的秘诀就三个字母——NPS(Net promoter Score),就是用户满意。用户买了这款产品,喜欢、喜爱、向自己朋友推荐,不是KPI。很多企业靠搞KPI驱动,那是胡扯。


我的总结就是,NPS值如果达到60多分以后,你一定会跑赢大势,你一定会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成功;如果达到70多分,我不敢说躺赢,但必然跑赢。就M5来说,它的NPS达到72分,版本升级后我估计会达到78分以上甚至超过80分,遥遥领先同行。


YAN:渠道方面,目前这七千台交付或者说一万多台大定的渠道来源的比例大概是怎样的?


余承东:占的比例比较大的是华为的店。现在销售门店还是在增加,年底会增加到1000家;AITO用户中心也是在增加,目前有了122家。我们双方的售后服务会快速地跟上。


张兴海:我补充下销量的问题,实际上评价一家车企、一个业务的水平如何,大家聊销量比较多,但最后还是要回到追求商业成功。十款车卖出三十万台,还是一两款车卖三十万台,两者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追求的是单车规模要大。


我跟余总说,三十万高端电动车的价格区间里,一个月一万台是一家车企至少的门槛。按现在的走势,一个月两万台很快就会出现,我们今年一定努力在行业里刷新月销两万台的纪录,明年肯定会刷新三万台的纪录。


YAN:刚刚也提到零部件的供应问题,现在芯片短缺的情况是怎样的?


张兴海:芯片的问题,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困扰着行业,也困扰着我们传统车企。应该是在今年过后、明年开始,芯片的供应问题会有所缓解,而且缓解很大。因为芯片大家都在做,以前不能做车规级芯片的现在也在升级了。


昨天我们在博世讨论这个话题,智能电动车的芯片是传统燃油车的好多倍,10个燃油车都用不到一个电动车的芯片。但即便这样,我还是鼓励大家买智能电动车,体验完全不一样,这是趋势。


| 谈合作:跨界合作强强联合 单打独斗希望很小


2019年4月,华为宣布进军汽车行业,并于同年5月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定位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到目前,除了传统的零部件供应,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还包括HI模式和华为智选模式。后两种深度合作的模式下,华为与传统车企的绑定,也一度引发业内讨论。


YAN:近几年传统制造业一直在转型升级,各家进度不一。以赛力斯汽车的经验,在传统车企这个升级转型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


张兴海:我们转型升级,或者说如何在原来的整车研发、制造基础上,把智能化发挥出来?这一点在与华为合作初期我是有考虑的。车企的转型升级,我认为单打独斗希望很小,一定会走向跨界合作,打造汽车生态圈、汽车生态体系。


七八年前,我们当时装配车联网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已经很智能化了,但当时的先进放到今天来看呢?当然,我不是说传统车企不行,而是时间窗口的问题。比如我们这么短时间做出问界M5今天的表现,又推出了M7,单靠自己单打独斗的话,至少我是做不到的,我相信好多车企也不一定做得到。


所以作为传统车企,我们是知道我们应该怎么走的。赛力斯汽车与华为实际上是双方的相互选择,强强联合,双方想用最快的时间窗口完成我们想做的事情,打造出市场用户所需求的产品。只要判断正确,我们就大胆去做。我觉得这种合作本身就是个“朋友圈”的打造。


余承东:我也接触过很多行业的企业家,在我看来张总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和决断力,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当时智选车和谁合作,很多国企央企还有其他一些企业还没看懂这种模式,而且那个时候我们华为也没有做整车的经验,但张总作为民营企业的企业家,果断选择和华为做深度合作,全力以赴、不扯任何事情。


我们带的团队也是一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造一款车需要3年,但我们用一年多时间把两款主力车型推向市场,这是全球任何一家车企都没有过的速度,而且产品质量、口碑和体验都这么好。


所以为什么我们两家合作?人与人合作、企业跟企业合作,还是有一些价值观、信念和做事风格的匹配。我们都是少废话、不扯皮,坚决地干、加班加点干……这种精神使我们在一起合作,能高效地发挥各自所长。


YAN:对于和赛力斯汽车的合作,余总您有什么样的期许?


余承东:关于期许,我想我们市场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我们产品好,口碑好,大规模生产,我们一定会成为质量、体验和口碑最好的智能电动汽车,我有这个信心。


因为我做任何事情,要做一定要做到第一,没有更好,只有最好。我一直以来的风格就是这样,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我在任何岗位、做任何事情对团队的期许和要求都是这样:要做就要做到第一,而且要做到世界第一,只做到中国第一那也不算本事。


我说话可能不太谦虚,中国很少有企业知道怎么做世界级品牌,但是我们团队经过10年的摔打、磨炼,积累了这样的经验和能力。我们把积累的经验用在与赛力斯的合作上,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出最好的产品、最伟大的创新。


我和张总风格一样,以前也不善言辞,后来是被业务逼得能讲就讲话,有的时候在不合适的场合讲了不该讲的话,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是我们真的是认认真真干实事的人,我们肯定不是仅仅靠吹吹牛,而是真的下苦功夫,真正把产品做好、把体验做好。


的确我们刚进入汽车这个领域,经验上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我们会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因为我们团队有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是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能够发现问题、迅速改进。我有个要求是,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



本文来源【搜狐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车城圈
买车、用车、养车等有关车交流的小圈子,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