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9上市后的第二天早上,汽车公社编辑部迎来一场激烈的争辩会。你有逻辑盾,我有事实矛,观点双方在看待理想L9这款车型的具体态度上各执一词、互不退让,以至于平时半小时便结束的编前会,硬是“拖”到了午饭前。 不仅存在于汽车公社编辑部,理想L9的热度甚至早已在整个汽车圈蔓延开来。 这不难理解。在过去几年时间里,理想汽车凭借理想ONE一款车型,与一众新势力展开竞争,与其他豪华品牌抢占中大型SUV市场,并且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作为理想汽车的第二款产品,理想L9有理由踩在理想ONE的肩膀上,受到家庭消费者们的关注。 但与理想L9的热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天后新款大众朗逸上市的石沉大海。 除了网上零星的上市稿,后者既没有得到编辑部的广泛讨论,也没有在朋友圈里掀起波澜。如此的寂静与萧条,让这款常年领跑紧凑型轿车市场的老炮儿,颜面尽失。 一边是未经市场检验的主流新势力的新宠儿,一边是常年混迹主要市场的传统燃油车的常青树,为何上市后的反响差距有如云泥?是单纯的产品被抉择还是背后市场逻辑的变更? 用心的贴近,无力的“挣扎” 之所以惊讶新朗逸的热度不够,是因为基于它的市场地位,基于它的辉煌历史,基于它的产品改进,笔者认为它值得更多的被关注、被讨论。 作为大众体系下第一款专为中国本土设计的车型,从内饰做工粗糙等问题不被外界看好,到后来长盛不衰的引领中国紧凑级轿车市场,历经三代车型更替的朗逸,14年间累计销量至今已破500万辆,基本上平均每天卖出1000辆。 经久不衰的表现背后,折射的是大众对这个级别消费者把控的精准度。而朗逸这一大众的经典产品早已经和轩逸、宝来等成为国民家轿的代名词。 对于市场而言,朗逸销量常年出现在紧凑级轿车榜单前端;对于消费者而言,当你的购车范围选定在紧凑级家轿市场时,横竖避不开朗逸这一选项;对于大众而言,当ID.系列在中国市场推进不顺时,朗逸仍在承担着它薄利多销的角色,为大众的“跌跌不休”兜底。 抛开这些“吃老本”的理由不谈,新朗逸此次在各方面改进的痕迹也很明显。 作为中期改款车型,新款朗逸在设计上加入双前脸风格,既保留了经典造型守住自己的“基本盘”,又可以进一步拓展年轻消费群体,一举两得。 同时,内饰的中控屏由此前的嵌入式改为大众家族最新的悬浮式样式,搭载上汽大众最新的MOS 3.X智慧车联系统,UI设计、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得到有效提升,并全系取消手动版。 可以说,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特性,新朗逸在外观内饰、科技配置、动力形式等方面都做出了年轻化的改进,甚至在配色上都开始往年轻人靠拢,像“爷青灰”、“天珍蓝”、“开场白”等配色名称,放在十年前,不敢想象大众会如此“轻浮”。 此外,大众官方还公布了包括75%购置税补贴、“500万+1”朗逸老车主推新等一系列购车优惠政策。 可以说除了12.09-15.09万元的指导价相对抬高购车的门槛之外,考虑到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需求和宽容度,能从新朗逸身上找出的槽点并不多。 但即便如此,新朗逸上市后还是没有得到更多声响。 用心的向消费者的需求、向年轻化靠拢,似乎成了新朗逸无力的“挣扎”。如果柯里昂教父在的话,指不定都要说一句:“你们对朗逸这个老家伙没有一点尊重”。 被忽视的燃油车 当然了,从价格区间也能看出,新朗逸和理想L9并不是直接竞争的产品,用户画像也不是同一个人群,这里讨论的上市反响是燃油车和电动车两个不同的产品阵营。 理想L9和大多数上市的重磅纯电产品一样,不仅轻易赢得了流量,更是要在自身的战略规划里为品牌仰望星空(亦仰望500万一个的星空顶),在必须要有的出奇的自信与令人佩服的心无旁骛中探索一切提高品牌声量的可能性。 新朗逸则和很多上市的燃油车类似,没有那么多大张旗鼓,即便有也未必会收获流量,它们的任务只是在自身所处的细分市场里继续“内卷”,一边承担品牌走量的任务,一边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甚至不惜一改之前的形象,但仍被潜移默化的市场所忽视。 而回归到竞品关系上来,燃油车依然没有多少能让新时代消费者“心动”的点。 还是以新朗逸为例。在它所处的紧凑级细分市场中,随着新能源时代的来临,纯电产品逐渐丰富起来。电动车时代的来临让很多品牌抓住机遇后来居上,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在这个级别的纯电车型已经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去年成都车展后,紧凑级纯电动车扎堆出现。 合资品牌中,正式在国内上市的大众ID.3;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海豚、比亚迪元plus、小鹏G3i、长城欧拉好猫系列的芭蕾猫、樱桃猫等,它们带着电动化的“答案”,它们来势汹汹,它们来者不善,小型燃油车忽然之间就被这些小型电动汽车取而代之。 当时间进入2022年,伴随着油价一轮又一轮地上涨,紧凑级燃油车更是被一众小型纯电汽车锤的毫无还手之力。 以朗逸为代表的小型燃油车之所以能在汽车市场上独霸一方,是因为它们有着十分明确的客户群体:预算低;短途需求;好停车;无空间要求;买第二辆车接送孩子或者买菜代步......而凭借着稳定的质量、出色的动力、不错的空间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小型新能源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后者汽车凭借更智能的车机交互,更可爱的产品造型、更多样的颜色搭配,甚至更低的价格和更新的服务体系吸引消费者,最重要节省了加油的开支,因此,小型纯电动汽车一经上市,更容易赢得流量甚至种草消费者。 紧凑级车如此,大型车乃至豪华车同样如此。 随着新能源产品的不断出现,特别是特斯拉、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车型的出现,将原本就不平静的汽车市场变得更加激烈。这些造车势力凭借着不错的产品力与服务疯狂收割各个细分市场的份额,甚至连BBA们等豪华品牌也寝食难安,纷纷转型电动化。 即便豪华品牌如此努力,在流量收割方面,主流新势力们面对它们仍未失分寸。而如果连转换赛道的BBA们都争抢不过的流量热度,朗逸还有什么机会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朗逸上市当天,百度检索大众汽车最新产品的词条,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新朗逸,而是还处于概念车状态的纯电动车ID.AERO。 文章来源【汽车公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汽车新四化加速狂奔的当下,你我都在见证一个伟大的时代。燃油时代构建的江湖格局和秩序,当下正在被颠覆,以往高高在上的豪华汽车品牌,此刻在新能源的冲击之下,变得狼狈不堪。比如说电动高端硬派越野车和电动高端 ...
随着国内玩车文化的兴起,很多年轻人也对“潮改”入了迷。喜提爱车之后,贴个车衣,做个拉花都是常有的事,重度爱好者甚至还会改底盘、刷动力。毕竟谁也没法拒绝亲自打造一台专属座驾的诱惑。而作为深度了解年轻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