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年轻人眼中,罗永浩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因为“牛博网”的黯然关闭、“锤子科技”的遗憾败北,罗永浩被网友戏称为“行业冥灯”,干一行,跨一行;但从人格的角度来看,面对公司6亿债务毫不回避、始终保持创业者的热血与激情,罗永浩在年轻人心中有着独特的魅力。 不过,近日一则“罗永浩调侃东方甄选”的话题,不仅将其再次送上热搜,还损耗了不少的“好人缘”。视频中,罗永浩声称“直播界刮起了一阵歪风”、“带货还是要讲产品不要瞎扯”,直接令人联想到风头正盛的东方甄选。话题发酵后,“罗永浩的辟谣号”火速解释,一来澄清“没调侃新东方”, 二来表示言论只是对直播电商行业的一些主流观点表达不同看法。并希望媒体不要恶意起哄。 按道理说,这件事发展至此应该画上一个“句号”,但与明星常常挂在嘴上的“无意占用公共资源”一样,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值得深思。前脚的大放厥词,能够引发公众讨论,吸引一波流量;而后脚的火速解释,又能在维持人设的前提下自圆其说,再收割一波流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名人”的言论对于自身热度的增益,要远远超过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类似的情况,在汽车行业中也屡见不鲜。去年的NIO DAY中,蔚来汽车李斌曾表示“大家为什么还买油车”、“(燃油车除了)能闻点汽油味,还有什么好”;随后解释其本意是,如今电动车市场的产品阵容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到了选择电动车的时候。 与此类似,在理想L9上市后的一次试驾直播过程中,理想汽车李想曾声称“司机是一个低等级,然后身份很低的人”;经过网络持续发酵后,李想又补充道,相较其他大型车所定义的司机重要级别低于老板,理想汽车认为司机很重要。 显然,以上三位企业高管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有着自带流量的影响力、都有着互联网企业的经营背景,同时也都是网络上“毁誉参半”的人物。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能依靠“出圈”的言论登上科技、新能源车市的热搜,顺便也带火了旗下的品牌/产品。在网友眼中,车市的流量密码,被这群人玩明白了。 如果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诸如李斌、李想的此番言论完全可以被列入“教科书”式案例,几乎无需任何费用,便能达到裂变式的宣传效果;甚至针对言论中的不妥之处,还能引发忠实粉丝的应援。不过,从企业形象的角度来看,高管口中的不严谨观点,很容易导致品牌公信力降低、意向用户反感。“第一次因为一个人而讨厌一个品牌”,也是不少车主的呼声。 常言道,“产品是船,营销是帆”。营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自主品牌没少吃“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亏。不过,如果将产品销量、甚至是企业发展侧重于营销层面,寄希望于通过出圈言论获得流量,很难想象其未来能走多远。造车是一场马拉松,除了底层素质以外,如何隐藏锋芒、积蓄能量,也是新势力需要修炼的能力。 结语:新能源市场存在这样一种怪象,那就是即便传统车企在固定资产、技术实力、产品销量等层面要远超造车新势力,但在企业市值上,却被其远远甩在身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后者更懂得品牌营销、更懂得迎合资本,也更懂得吸引关注。这种做法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车企未来的发展会给我们答案。 文章来源【汽车情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对于很多家庭而言,买车是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事情,虽然大部分预算都只有10万元左右,但是既要考虑内部空间的大小,又要考虑舒适性配置是否齐全。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因素,所以很多家庭在10万元预算这一区间内会考 ...
走过上半年供应链受阻的阴霾,无论是疫情的逐步好转,还是稳产保供举措的有序开展,又或是购置税补贴等政策手段的有效刺激,都已经让市场敏锐地嗅到了行业复苏的气息。因此,各家也都有意乘着回暖的“东风”,努力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