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锂电池,想必大家日常都接触过的吧。 如今不管是平时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亦或是各种各样的笔记本电脑,还是马路上跑的电动大巴车,其内部核心组件都是锂电池。 这玩意从90年代初诞生以来,才30余年的历史。 但如果回看锂离子电池行业过往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那就是美国人发明了锂电池,日本人将它商业化,韩国人把它做大,中国人把它的价格打下来,并推向全世界。 一个行业一种产品,别管之前有多高端多昂贵,只要中国人涉足了,那打成白菜价是必然的,锂电池更是如此。 之前国外几百上千一块的电池,如今硬生生地被中国拉到了百元以下,而且还得我们说了算。 那么在这一场锂电池大战中,中国是如何后来居上的?为什么能如此厉害? 美国锂电池上世纪70年代初,在全球石油危机下,美国政府觉得要减少对石油的进口才行,那就不得不开发新能源和储能技术。 摆在面前的一个问题是,这么多新能源技术,究竟要发展哪个比较好呢? 彼时,动力电池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兴产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更何况,贝尔实验室就在美国,这个实验室有多牛? 这么说吧,它拥有全球最权威、最成熟的锂电池技术,全球超过20家公司都对它的专利授权虎视眈眈。 就拿宁德时代的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来说吧,这个专利还是曾毓群(宁德时代创始人)从美国贝尔实验室买来的。 对了,后来的诺贝尔锂电池化学奖也来自美国。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锂电池的发明者—吉野彰、约翰·B·古迪纳夫和斯坦利·惠廷厄姆,除了第一位获奖者是日本人,另两位则来自美国的研究机构和高校。 当然了,这是后话。 锂电池技术方面美国已经不愁了,况且本土锂电池企业也有,比如著名的A123公司。 该公司是200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成立,200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是美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锂电池制造商。 公司提供的锂离子电池以高功率、高能量密度、寿命长和卓越的安全性能领先于锂离子电池市场。 我们现在听到某手机品牌商吹嘘的"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快充技术,其实早在2009年这个公司就已经研发出来了。 有这么一个牛逼的明星企业,美国政府自然而然的寄予厚望,不断的投入巨资进行培养,A123也不负众望,在2010年他家的利沃尼亚工厂顺利投产。 可以说美国当时的软硬件都很厉害,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的话,估计就没有其他国家什么事情了。 但是就这么一手好牌,如今却打得稀烂。 根本原因在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任总统喊出要让制造业重回美国,如果制造工厂在美国,美国本土的失业率就不愁了。 但是制造业回迁,哪有那么容易? 在产线回迁之前,A123的产线分布是这样的:正极材料原料由中国常州提供,锂电池正极由韩国生产,组装环节则被安排至中国上海。 之前都是全球化操作,现在全部放到美国本土做,无疑增大了各种成本,产业链配套也出现了严重不足,尽管政府不断地提供补贴,但是A123公司每年还是出现巨亏。 更重要的是,2012年,A123被曝出生产的锂电池存在技术缺陷,随后将电池全部召回,这对于公司来说损失巨大。 一方面是公司没钱了,另一方面自身技术又出现严重问题,就像两座大山一样无形中压制了公司发展,以至于到了2012年10月,A123公司实在扛不住了,不得不宣布破产。 这一破产,也意味着美国锂电池行业从此一蹶不振。 日韩锂电池另一边,作为岛国的日本,本身资源就非常稀缺,石油更是如此。 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全球石油危机,让经济发达国家大受打击,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更是下降了20%以上,损失比美国严重多了。 于是日本也不得不投入到锂电池的研发上来,虽然技术没有美国那么强,但也不差。 比如日本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的科学家吉野彰,对,就是后来获得诺奖的人。 他早在1981年就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经过多年的钻研,终于在1991年其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由索尼大规模生产并推向市场,并获得巨大成功。 不像美国只有A123这样一个明星企业,日本本土像索尼这样世界领先的电池厂商,可以说一抓一大把,而且每个都是非常能打的选手。 更令全球羡慕的是,日本在锂电池方面的技术更新迭代很快,这就奠定了日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说个数据吧,1998年日本的锂电池年产能迅速飙升至4亿支,在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占比高达90%。 可以说,日本抓了一手王炸,接下来应该在动力电池的牌局上打出一把胡就可以完胜,但结果却出乎意料。 尽管日本在电池技术上获得突破,却卡在了电动汽车成本过高的坎上,加之续航短、速度低、电池寿命不高,使得本土的电动汽车销量并不高。 再加上日本后来偏偏又点错了科技树,从国家层面押注氢燃料电池车,导致动力电池遭受冷落。 最后由于战略方面的失误和投入锂电池的决心不足,日本的锂电池产业不断走向衰退,曾经电子产业的霸主地位也岌岌可危。 这时隔壁的韩国一看机会来了,于是不断吸收引进锂电池技术,也开始弄这个。 再加上财团的优势,韩国出现了以三星SDI和LG化学为主导的锂电池双巨头,而这些企业的母公司都是韩国重要的支柱性集团。 国家层面也大力补贴真金白银,比如在2019年出台的《2030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中,韩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将投入7382亿韩元用于补贴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可以这么说吧,韩国本身不差钱,人才也有,国家政策也扶持,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优势有时候也会转化为劣势,这些大财团所支持的公司都想吃独食,压制了市场上的良性竞争。 之前韩国SKI抢走了大众的超十亿美元订单,LG化学一怒之下以商业秘密被窃为由与其对簿公堂。在海外市场,巨头们更是用低价打法,发动持久的价格战,试图用倾销手段击溃中国和日本竞争对手。 但即使这样,韩国锂电池在整个国际方面的竞争力也不容小觑。 中国锂电池如果在10多年前,问问电池行业的人士,无一不会说:在锂电池领域,日本才是世界NO.1,后面追赶的是韩国企业,至于中国的企业,连门板都没摸到。 但其实在1990年代,我们就已经开始进入锂电池的研究。 进入新世纪后,上游锂电材料的国产化取得大突破:2000年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国产化,2001年电解液国产化,2005年隔膜技术取得突破。 正是由于电池材料的国产化,降低了国产锂电池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再加上当时便宜的人工成本,使得中国的锂电池产品,迅速有了抢夺日系企业蛋糕的资本。 如今我们出现了诸如像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的锂电池巨头,这两家都在锂离子电池行业深耕多年,且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据动力电池产业联盟的数据,2021年全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国内总装机量分别达到80.51GWh和25.06GWh,稳居第一和第二,市场份额明显高于其他厂家。 尤其是宁德时代的出现,非常的鼓舞人心。 之前有个非常厉害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叫做新能源科技集团(ATL),创始人和管理层都是中国人,但是由于创业发展期间急需资金,2005年6月被日本TDK集团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收购并不是坏事,同样也带来了一波技术的发展。 比如2012年ATL成为全球第一的锂聚合物电池电芯供应商,市场上的三星、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等手机和平板电脑均使用其电芯。 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使得ATL里面的高层们,觉得日本TDK集团目光短缺,不适合做大事。 当时,德国宝马集团想在中国市场做电动车,就寻找有实力的电池厂商谋求合作,而ATL已是苹果手机在全球最大的电池供应商,技术能力非常过硬,于是就想与他合作。 但ATL的母公司日本TDK集团正在一门心思搞氢燃料电池呢,看不上动力电池,就不愿意投资给ATL做这方面的研发。 这么好的机会哪能白白浪费了,于是ATL的华人管理层曾毓群、黄世林等人,就从ATL辞职,在2011年成立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门做汽车动力电池,英文简称CATL。 Emm...一个是ATL,一个是CATL,多了一个字母“C”,真是意味深长啊! 最后宁德时代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用了短短的7年时间就做到了动力电池领域的行业老大,并顺利拿到宝马的大单子。 在最近的2021年动力电池生产商 Top10的榜单上,宁德时代更是连续5年获得榜单第一位。 可喜的是,榜单上来自中国的企业占据6个席位,日本仅有松下一家,韩国有三星和LG、SK三家。 如果以市场份额计算,中国的动力电池遥遥领先,占据60%份额,日本在10%左右,剩下的为韩国把持,换句话说,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感悟过去百年,人类创造的科技发明璨若星河,其中有两项被公认为对历史进程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是晶体管,没有晶体管就没有计算机。 其次就是锂离子电池,没有它世界的运转将无法想象。 如今,锂电池每年已被应用在数十亿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还有数百万新能源汽车,乃至地球上所有需要充电的便携设备上。 这么庞大的市场蛋糕,作为电池生产企业们,谁都想要分一块不是。 但是想要做到头部玩家不是那么容易的,是需要很多因素协同合作才行,不是说先发展起来的就一定能占领市场,美国锂电池的例子就是很好的佐证。 如今锂电池更是成为中日韩三国杀游戏,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革命浪潮的来临,锂电池技术必然也会不断迭代升级,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中国必然会在这场游戏中最终胜出,并将引领新的变革。 最后我想说: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国企业加油! 文章来源【52赫兹实验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现在只要提起新能源电池,就是热议的话题,中科院研制出新型锂电池,能够克服以往电池不耐高温高寒的缺点,就算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也能正常使用,而且已经开始量产,很快就能够在市场当中和消费者见面。新能源汽车现在 ...
2022年6月2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2年第三十一批采购(营销项目第一次充换电设备协议库存招标采购)(招标编号:0711-220TL06122008)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电能革新/命号以国网2022-1充换电设备之名进行分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