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全球电动车掀起涨价潮,特斯拉又涨价,最高涨幅约合人民币4万元

摩托小电动(稿源) 2022-6-21 08:16 No.1754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瑞峰 编译

近日,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上调了部分车型的价格,最高涨幅达6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瑞士信贷表示,这是本年度特斯拉在美国的第四次提价。虽然一些人担心价格上涨会破坏需求,但目前特斯拉的供应链很紧张。

全球电动车掀起涨价潮,特斯拉又涨价,最高涨幅约合人民币4万元

(截图来源:《华尔街日报》)

目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劳动力、运输、原材料等成本的快速上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不久前表示,该公司计划裁员10%。此前,特斯拉大举招聘,仅一年内员工人数就增加了45%。

特斯拉上一次提价是在3月份,当时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和他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最近在原材料和物流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

最新的提价措施适用于特斯拉所有产品线中的某些车型。该公司网站显示,Model 3长续航版车型目前的售价为57990美元,高于此前的55990美元。但是,Model 3的后轮驱动版和高性能版的价格没有变化。

根据特斯拉美国官网,该公司将Model Y长续航版的价格提高了3000美元,高性能版的价格提高了2000美元。该公司将Model S双电机全轮驱动版的价格上调了5000美元,将Model X双电机全轮驱动版的价格上调6000美元至120990美元。

6月17日,特斯拉中国网站显示,部分车型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有所上涨。其中,长续航版ModelY的价格上涨5%,至39.49万元,其他版本的Model Y以及Model 3车型的价格保持不变。

全球电动车掀起涨价潮,特斯拉又涨价,最高涨幅约合人民币4万元

(截图来源:特斯拉中国网站截图)

马斯克曾在今年4月表示,定价考虑了汽车交付的等待期,以及成本继续上升的预期。

马斯克在公司的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说:“考虑到我们本季度的盈利能力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提高汽车价格的做法似乎有些不合理。但是现在的定价实际上反映了供应商和物流成本的增长,我们知道并相信未来6到12个月将会出现这种情况。”

马斯克当时还表示,如果公司预期的成本增长没有出现,特斯拉可能会略微降价。

特斯拉首席财务官扎卡里·柯克霍恩(Zachary Kirkhorn)今年4月说,该公司10%至15%的成本结构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特斯拉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前几周成本上升速度加快,但是由于与供应商的固定合同,影响特斯拉的利润还需要时间。

相较于特斯拉,其他车企的情况也不遑多让。今年3月,Rivian提高了其电动皮卡R1T的价格,而福特也上调了其Mach-E电动汽车的价格。

根据研究机构Edmunds.com的数据,当前美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达到了6.1万美元,远高于美国整体汽车市场价格的4.6万美元。

彭博社称,超过一半的美国人买不起新车,只有少数富裕的买家买得起电动汽车。

考克斯汽车公司(Cox Automotive)的高级经济学家查理•切斯布罗夫(Charlie Chesbrough)表示,在2021年售出的新车中,建议零售价超过5万美元的占30%,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为6%。许多买家因高昂的价格望而却步,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在未来几年转向电动汽车。

切斯布罗夫说:“这显然是一款面向上层社会的产品。电动汽车要成为马路上的主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但对于车企来说。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很高。例如,福特正在推出F-150 Lightning插电式皮卡,并斥资500亿美元推出更多的电动车型,计划到2026年达到200万辆年产量。

近日,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约翰•劳勒(John Lawler)在投资者会议上说,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一些电池驱动车型无法盈利。他补充说,由于通胀和利率上升,福特的车贷拖欠率正在上升。

当地时间6月13日,通用汽车、福特、丰田和Stellantis的CEO致信美国国会,呼吁取消电动汽车可享受7500美元税收抵免的汽车数量限制,理由是生产零排放汽车的成本更高。

据悉,早在2010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一项针对电动汽车购买者的税收抵免政策,规定电动汽车购买者在购买一辆新电动汽车后,纳税时可以获得7500美元的退税。而该税收抵免将在制造商销售20万辆符合条件的汽车后逐步取消。

目前,通用汽车和特斯拉已经突破了该项目20万辆的上限,丰田也在接近这一上限。考虑到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其他生产商可能也不会落后太多。

当下,电动汽车制造商们既想减少碳排放,又想实现电池的成本效益规模,但是鉴于6.1万美元的均价,汽车厂商们将很难向美国的中产阶级推销电动汽车。

编译自《华尔街日报》、彭博社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车城圈
买车、用车、养车等有关车交流的小圈子,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