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宋楠:专业赛道测试比亚迪秦Pro EV500电动汽车

新能源热讯(稿源) 2022-2-9 18:07 No.1189


在过去的2018年,比亚迪先后推出“王朝家族”序列中的全新1代唐(燃油和DM)、全新1代宋(燃油、EV、DM)、全新1代宋DM和秦Pro(燃油、EV和DM)车族。笔者先后对全系1代唐DM、全新1代宋DM和EV、秦Pro DM进行了深度评测。


此次,借助专业赛道体验环节,笔者将对这款坚持型号牵引模式正向研发的秦Pro EV500电动汽车技术状态和操控进行解读和研判。


1、“龙脸”家族化的外观和内饰:


当下,全新1代


唐(参数|图片)、全新1代


宋(参数|图片)和


秦Pro(参数|图片)车族,以及新款的元EV,都采用了“龙脸”家族的外观和内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外观设计方面发力的比亚迪,获得了更多广义消费者的认可。


可旋转的“大屏”,将导航、音响、360可视行车影像、以及车机互联系统“无缝连接”的集成一体操控。


秦Pro EV500的能量流输出/输入界面,也被全新1代


唐DM(参数|图片)和全新1代


宋DM(参数|图片)(EV)采用。


对于外观、内饰和配置的介绍,还请各位读者阅读“其他”媒体发布相关稿件。


本文重点基于比亚迪“e平台”的秦Pro EV500的“3合1”驱动电机总成、“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10合1”低压用电系统总成以及全新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


2、基于“e平台”的电驱动技术和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


比亚迪官方推出的“e平台”技术,实际上是一个包括按照功能属性、高低压特性的不同级别的“X合1”集成模块和控制策略的概念。已经上市的比亚迪元EV(低配版)、秦Pro EV500,和即将上市的全新1代唐EV,都是采用“e平台”的正向研发车族(型)。


上图为秦Pro EV500动力舱内部细节特写(拆除中置防尘罩)。


黄色箭头:“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


红色箭头:被塑料护板遮蔽的2组散热循环系统补液壶


秦Pro EV500适配的是1组最输出功率120千瓦级别“3合1”驱动电机总成、1组“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1组“10合1”低压用电系统总成,并且适配采用全新控制策略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备注:“3合1”驱动电机总成包括120千瓦级驱动电机、减速器和直连的驱动电机控制器


“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包括DCDC(电压转换器)、OBC(车载充电器)和PDU(电源分配模块)。


“10合1”低压用电系统总成包括12V电压,多功能显示屏、驾驶车那个空调系统、玻璃升降器等分系统。


上图为秦EV450动力舱细节特写。


显然,搭载基于“e平台”的秦Pro EV500动力舱内的“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体积,小于秦EV450动力舱内的“4合1”电驱动总成。


直接导致,秦Pro EV500的前驱动桥轴荷低于秦EV450。


“3合1”驱动电机总成、“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10合1”低压用电系统总成以及全新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的引入,使得秦Pro EV500整车自重依旧维持在1.6吨级(适配的动力电池总成能量密度为160.9Wh/kg、装载电量56.4度电)同时,降低了驱动分系统体积和自重,提升了20%功率密度。


换句话说:在保证整车自重前提下,通过高集成分系统的引入,提升电池密度降低装在电量(成本),最大化的保证综合续航里程400公里以上。


将“3合1”高压用电系统和“10合1”低压用电系统,按照功能属性进行整合,可以集中进行需求相近不同温度控制(散热)伺服。相比较当下市场在售同类型电动汽车,依旧使用“X合1”高低压电控系统整合的技术,在控制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秦Pro EV500装备的120千瓦级“3合1”驱动电机总成,与元EV(低配)装备的70千瓦级“3合1”驱动电机总成、即将上市的唐EV装备的180千瓦级“3合1”驱动电机总成,以及某款微型XXEV装备的40千瓦级“3合1”驱动电机总成,同为比亚迪制造的最新1代驱动电机总成体系。


40、70、120、180千瓦级“3合1”驱动电机总成,将驱动电机、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器进行了直接关联,去掉了高压线缆、缩减了散热管路(长度)、直接降低总成自重和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


最新1代的“3合1”驱动电机总成,依旧采用可通用模块化技术,为不同“级别”的EV车型进行适配。40、70、120、180千瓦级别的“3合1”驱动电机,对应的车型为A00级(XXEV)、A级(秦Pro EV500\600)、紧凑型SUV(元EV低配)、中型SUV(宋Pro EV)和中大型SUV(唐EV)。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图为搭载在比亚迪秦Pro EV500的全新120KW功率电机示意图,电机最大转速为15000转/分。通过上图的效率图可以看出,秦Pro EV500的经济时速更高,在60-120公里/小时车速区间段的综合电耗更小,从而间接提高长途驾驶的续航里程。这也是笔者在试驾秦Pro EV500时明显感觉到的,即使在开启暖风空调的情况下,电机输出功率依旧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当不错的范围。


红色箭头:秦Pro EV500动力舱内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散热管路补液壶


秦Pro EV500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较秦EV450有了较大的变化。在此前笔者撰写的《宋楠:十年积累造就比亚迪秦EV450综合性能硬实力》一文中指出,秦EV450适配了3套散热循环系统。1套伺服驱动电机和“4合1”电控系统、1套伺服动力电池低温预热和驾驶舱空调制热、1套伺服动力电池高温散热和驾驶舱空调制冷。


这种控制策略,可以更精准的对动力电池和驾驶舱的温度进行控制。但是,3套散热系统运行时,所需要的动力,全部再来动力电池。尽管,对动力电池总成电芯温度控制的可以更加精准(25摄氏度-30摄氏度),可是复杂的管路和更多的冷却液,以及驱动运行的电力,都对整车架构、可靠性以及续航里程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借助于“e平台”架构下的“3合1”驱动电机总成、“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和“10合1”低压用电系统总成高度集成化,可以“简化”1套散热系统。“3合1”驱动电机总成和“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共用1套散热系统,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和驾驶舱空调共用1套散热系统。


源于各组“3合1”总成进化,使得散热系统结构进行再次优化,最终目的就是减重增效。


白色箭头:“3合1”驱动电机总成和“3合1”高压用电系统共用的散热系统补液壶


红色箭头:PTU加热系统“驱动”模块


黄色箭头:承载“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的全铝托架


黑色箭头:PTU加热“驱动”模块为新状态,在此前量产的比亚迪EV车型中从未适配


红色箭头:承载“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的全铝托架


蓝色箭头:全铝托架与车身焊接前纵梁固定端


上图为全铝托架与车身焊接前纵梁固定端细节特写。


全铝托架被“挖”去部分(黄色箭头),容纳固定螺栓(红色箭头),这种设定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依旧为的是减重。


上图为秦Pro EV500钢制全框式副车架及附属结构细节特写。


蓝色箭头:钢制全框副车架承载“3合1”驱动电机总成、转向机和下摆臂


红色箭头:使用镂空工艺的全铝牵引臂(关联“3合1”驱动电机总成和钢制副车架)


黄色箭头:铝外壳保护的液压轴承(关联牵引臂和钢制副车架)


全铝牵引臂和液压轴承,起到缓冲“3合1”驱动电机总成急加速或紧急制动时,对前副车架的冲击,有助于降低车身震动和噪音。


全铝托架和全铝牵引臂,还是为的减重。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3合1”驱动电机总成,在全负载加速(正转)或馈电(反转)时,产生纵向惯性更小,有助于提升操控性。


而异型号为牵引的正向研发车型平台,决定了根本的性能。


上图为秦Pro EV500前悬架技术状态特写。


黄色箭头:钢制全框式副车架


红色箭头:钢制下摆臂


黑色箭头:下摆臂与转向节关联的下球销(3条螺栓固定,可单独更换)


蓝色箭头:全铝材质转向节


上图为秦Pro EV500后副车架细节特写。


白色箭头:钢制后副车架


蓝色箭头:后稳定杆


黄色箭头:后悬架后拉杆(前后各1组)


红色箭头:后牵引臂


2016年12月,笔者对基于2017款秦DM量产车改装的CRC赛车的改装,进行了一系列评测稿件撰写。实际上,在2017款秦DM商品车量产之前,就以量产车状态参加了CRC赛事,进行新状态独立悬架进行综合考验。


上图为2017款秦DM赛车后副车架细节特写。


后钢制后副车架、下拉杆(前后各1组)、后牵引臂以及钢制后转向节都是商品车状态。


上图为秦Pro EV500后副车架细节特写。


红色箭头:全铝材质的转向节


白色箭头:轮速传感器


通过笔者目测,秦Pro EV500的后悬架,几乎就是从2017款秦DM牵引而来。只不过,2017款秦DM的钢制后转向节,在秦Pro EV500上更换为全铝材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秦Pro EV500的钢制后副车架,具备容纳1套120千瓦甚至是150千瓦级“3合1”驱动电机总成,以及左右各1组传动半轴的空间。在笔者对基于2017款秦DM量产车改装的CRC赛车的改装稿件撰写之前,就有传闻比亚迪工程院“酝酿”一款4轮驱动的秦DM技术验证车的动向。


然而,对于4驱版秦DM或秦EV的传闻,比亚迪并未有过太多实际动向。直到2107年3月,1台基于宋DM基础上改型的4驱版宋EV技术验证车的出现。


或许从2008年,代号S6DM(唐80)立项之初,对日后量产的DM车型或EV车型的改型潜力,在设计层面就要被充分考虑。在随后推出的2驱第1代秦DM、第2代秦100(DM和EV)、第3代秦Pro(DM和EV)和4驱第1代唐80、第2代唐100、第3代宋DM(EV)和全新1代唐DM(即将上市的EV)车型的悬架,都充分考虑到功能扩展潜力。


准确的说,2017款秦DM适配钢制后悬架,已经具备“原装位”加装后驱动电机系统的能力。并且,同一时期制造的秦EV和e5,也都可以“原装位”加装后驱动电机的能力。


进化的采用全铝前后独立悬架的秦100和秦EV450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强量化,取消的后副车架“原装位”加装后驱动电机系统的能力。


从两汉的秦Pro DM和EV的后悬架技术状态看,“直接”引入的2017款秦DM状态的后悬架,依旧具备“原装位”加装后驱动电机系统的能力。只不过,高性能4驱版秦Pro EV车型将以量产车的身份出现在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序列中。


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比亚迪在全新车型设计环节,拥有量产、在研和预研状态电驱动技术集成的掌控力。而这种需要洞穿蔚来3年甚至5年的强大技术发展路线和技术开发的硬实力,与3年一个周期车型开发策略的软实力,值得持续关注。


当然,就4驱版秦Pro EV车系的推出和相关技术状态,将以比亚迪官方公布消息为准。


“单一车型,多种动力”的开发策略,首先考虑的是秦Pro车族体系下技术最复杂的DM车型开发、其次是EV车型,最后才是燃油车型。对于DM车型和EV车型,动力电池的布局是一个关键,对于DM车型和燃油车型,油箱的布局也是一个关键。无论DM、EV还是燃油车型,都压在秦Pro车型平台层面进行不同分系统布设的“矛盾再平衡”。


只考虑重心永恒不变的动力电池总成布设,秦Pro EV500相对容易的可以将前后轴荷比例设定在50:50。从此次专业赛道测试体验看,进出不同角度的湾位,将操控临界值(速度)可以控制在更宽泛的区间。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


笔者并不善于对2轮驱动车辆进行操控方面评测,不过在全程测试中,秦Pro EV500在高速过弯时总是可以将临近失控拉回正常行车轨迹。比亚迪十五事业部荣誉出品的全电驱动转向机指向精准。


笔者有话说:


操控方面的评测其实很主观,反而通过对电驱动技术、动力电池状态、前后悬架以及车型平台等可量化的技术参数进行比对,可以获得尽可能精准的结论。


上图为元EV(低配)动力舱细节特写。中央的70千瓦级“3合1”高压用电系统总成,仅仅占据全部空间的很小一部分。2组散热循环系统的设定,与秦Pro EV相同。


笔者有理由认为,已经量产的秦Pro EV500、元EV(低配)和即将量产的XXEV、全新1代宋Pro EV和唐EV,适配同一个系列“3合1”驱动电机系统、“3合1”高压用电系统的车型,在轻量化、控制策略高效化以及全天域综合续航里程,都这较强的表现。


秦Pro车族的全面量产,不仅是比亚迪在设计“升级”的一个体现,更是车型平台与核心技术“爆棚”的综合展现。然而,秦Pro车族之后,还将有全新1代宋Pro车族,以及那个颇为神秘的高性能电驱动车型的亮相。


文/新能源情报分析网(换个角度看车市)宋楠



本文来源【列宁格勒保卫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Pro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