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中国火过一段时间的韩系车。在当时街头巷尾极为常见,彼时一个初到中国的外国旅客,看到满地的韩系出租车后,还会以为是坐错飞机去了韩国。可就是20年前以“合资守门员”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的韩系车,如今却游走在了危险边缘。 韩系车在华的“至暗时刻” 5月11日消息,韩国关税厅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前10天韩国出口同比增加28.7%。达到了160.52亿元。除了出口半导体、石油制品、钢铁制品等有所增加外,乘用车出现出现巨大锐减,同比下降20.6%. 事实上,韩系车作为韩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第二出口品目,今年第一季度在华下滑迹象就开始显现。5月22日,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发布数据报道显示,今年一季度韩系车在中国市场销量仅为9.4万辆,与去年相比,销售数据暴跌4成,并且这一势头还将继续延续。 而根据另一边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韩系车在华销量仅为11.0万辆,同比下降了43.3%。并且市场份额已跌破2%,如今只有1.8%。 虽然韩系车在华表现不佳,但在欧美市场表现良好,欧洲市占率更是首次位居前三。 欧洲方面,同期市场销量同比减少10.6%为275万辆。而韩系车销量则增长21.3%,达到了27万辆,并以9.8%的市占率首次在欧洲市场位居第三。 美国方面,美国受半导体短缺、疫情等影响,市场销量同比减少15.8%,为328万辆。韩系车售出32万辆,仅下滑3.7%,相较于丰田(14.7%)、通用(20.4%)和福特(17.1%)等竞争对手降幅相对平缓。归功于现代汽车集团推出的专用电动汽车艾尼氪(IONIQ)5、起亚EV6在美国市场大受欢迎,电动车销量飙增439%,达到了1.7万辆。在美市占率仅次于美国(43.5%)和日本(37.3%),位居第三。 为何韩系车在中国会越来越落寞呢?主要在于惶惶然得势便傲慢无比,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境地可以说是韩系车在咎由自取。 不可否认,初到中国的韩系车比刚起步的国产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市场就曾“大放异彩”,从历史销量来看,巅峰时期大卖近180万辆。韩系品牌无疑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可随着时间的发展,自主品牌吉利、比亚迪、长安、长城、上汽等中国品牌完成了最开始的“质量提升”阶段后,第一件事就是冲击合资车市场,而韩系却也拿不出贴合市场需求和具有竞争力的对应竞品,慢慢的也就淡出汽车市场,沦落到如今在华不到2%的市占率。 而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韩系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足。凭借着“性价比”在中国市场日益壮大后,吃到中国汽车市场黄金发展时期红利的韩系车企并没有“居安思危”进一步投入研发新技术和产品,而是选择将之前多款老车型进行小改然后回炉再卖,在当时的价格与国产车差不多,看似便宜能买到大车,但在当时国产车的配置比韩系车高一大截,并且还是最新车款,外观性能也比韩系好,韩系车拿什么打? 想以讨巧的形式继续推出市场发挥“余热”,最终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另一反面,受韩国文化在华的形象下滑拖累,连品牌档次这无形的护城河也守不住了。 汽车网评:韩系车在中国是否还有机会逆转?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看韩系车企对中国市场能否真正重视起来。如今韩系车“低价策略”在中国汽车市场并不长久,在彼时还可以“靠脸吃饭”,而与如今如日中天的自主品牌对比,国产车的“颜”和“质”都很大的进步。 汽车变革的时代来临,像韩系车不思进取,没有更加优质的创新落地产物,想要再重新站起来,只有主动求变,努力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靠拢,加强自身技术研发并推出一些车型或许还能赢得久违的市场声量。当合资品牌不再闪耀时,这是唯一一个韩系车在华东山再起的机会。 文章来源【汽车网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自2004年首款CR-V发布以来,其在国内市场已经历经了四代车型,且每一代车型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销量,可以算得上是紧凑型SUV里的常青树。不过,再强的车型终究有产品力下滑的一天。现款CR-V自从2017年上市至今已有五 ...
汽车召回月月有,5月自然也不例外。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消息显示,2022年5月份,共有7个汽车品牌共计发布了9次召回公告,总召回车型数量达到了237713辆。而这其中,属奔驰和特斯拉召回数量最为庞大,均破10万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