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201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总结及2017年展望

新能源小汽(稿源) 2022-2-8 16:24 No.1408

  2016年国家出台的主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从政策内容来看,基础设施规划、动力电池回收、安全监管成为新一轮政策的重点,这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经历了两轮试点城市的推广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电池回收利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目录方面,2016年共发布了五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累计2198款产品进入目录,同时发布了三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加上2015年第一批进入目录的10家企业,共有57家动力电池企业(含1家系统企业)进入目录,不过随着补助政策及规范条件的调整,这些目录将成为历史。2016年,国家还发布了三批(第7、8、9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共计2251款产品进入。


  二、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展望


  2016年可谓是政策变化较大的一年,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终于尘埃落定,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又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拉开序幕,补助和准入门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都预示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管理向“加严”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更加规范。可以预计的是,2017年国家政策不会像2016年波动那么大,主要对前期政策进行延续和完善,并优化管理体系,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行业发展方向


  为落实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2016年,工信部组织编写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十年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主要思路是调控总量,提升质量,加强安全管理。规划明确了2020年和2025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达到每公斤350瓦时,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实现规划目标,国家还将出台促进动力电池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行动计划。


  2、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出台,建立市场调节机制


  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补助政策的逐步退坡和取消,建立一个合理的独立于补贴、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策,对于调动传统汽车产业优势与资源,培育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2016年,发改委和工信部分别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虽然两个政策都尚未正式发布,但可以明确的是积分管理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机制。考虑到目前的碳配额方案尚不成熟,积分并行管理的可操作性更强,预计推动实施会更快,但指标要求还会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目标值最终要求会有所降低。


  3、动力电池规范出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2016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的年产能要求提高到80亿瓦时,是2015年版规范标准的整整40倍。可达标企业极少,意见稿的出台引起行业轩然大波,围绕产能要求的争议不断,从目前形势来看,政策最终发布稿会对产能要求适当降低,更加注重产品技术及质量的要求。虽然补助政策明确与电池目录不挂钩,但从长期来看,其它政策有可能与目录进行挂钩,整车企业会优先选择进入目录的电池产品,因而进入目录仍将是电池企业追逐的目标。规范的出台将加速行业的洗牌,电池行业散、乱的现象有望得到一定缓解。


  4、电池回收管理办法出台,推行示范试点工作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2016年就发布了4项相关政策,涉及技术、规范、管理,其中管理办法为征求意见稿,预计2017年会正式发布。虽然目前也有多个政策提出动力电池回收的要求,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存在回收成本高的问题,电池回收利用工作进展缓慢,为推动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国家正在研究制定财税优惠、产业基金、补助等多种激励政策,并计划启动回收利用试点示范的工作,动力电池回收的政策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


  5、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动态管理成为新常态


  新能源汽车产业管理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骗补”以及“安全”问题进一步暴露出行业监管的不完善,下一步将在健全目录审核、安全监管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在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以及新的补助政策调整中,都提出了进行动态管理的机制,动态管理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管理的新常态。


  (文章来源:中汽院北京分院)




本文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