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常州芜湖温州齐发力 长三角多城共寻“汽车产业梦”

新能源小汽(稿源) 2022-5-31 15:29 No.1700

“我们赶上了一波行业上升热潮。”常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自“十三五”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驶入快速发展通道,整车和动力电池等多个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增长势头强劲。


据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超过13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增幅超过70%。与此同时,常州市更出台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谋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的新目标。


除常州市外,安徽省芜湖市和浙江省温州市等多座长三角二三线城市也相继在2022年初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例如,浙江省温州市就提出,未来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汽车行业特聘研究员鹿文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时代迈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如果抓住产业重构的机遇,将为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征战新能源汽车赛道


在越来越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中,多座长三角二三线城市正借助资本撬动和前瞻布局悄然“异军突起”。


据常州市当地媒体报道,2021年,常州市新能源整车产量及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倍增,继续在江苏省保持领先地位。而在此前的2020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就已近300家,实现产值近千亿元,占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值的比例为23.8%。


不仅仅是常州市,在距离其200多公里外的安徽省芜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发展迅速。


据了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芜湖市的四大首位产业之一,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近千家,产值超1400亿元,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自2021年以来,芜湖市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并争创以芜湖经开区为主体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已落地的包括孚能科技动力电池、比亚迪电池、奇瑞“未来工厂”和奇瑞新能源汽车四期基地等重大项目108个,总投资1543.63亿元。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浙江省温州市、金华市和安徽省安庆市等多座长三角二三线城市也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在新能源整车制造等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在多位受访业内人士看来,常州和芜湖等长三角二三线城市本身制造业基础较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而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心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对于国际、国内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来说,长三角是必须争夺的市场。”在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看来,“车企布局离核心市场近,物流半径短,成本优势明显,也可以掌握更多市场信息,这是众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集中布局在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5月24日,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在杭州正式成立,联盟由上汽集团、吉利控股集团、奇瑞控股集团和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牵头,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共7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参与,涉及电池、电机、车联网、软件等行业上中下游企业,将立足于打造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推进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体化发展。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角逐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多座长三角二三线城市中,千亿级产值正成为“共同的追求”。


“从目前来看,动力电池行业产值肯定会突破千亿元,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会达到2000亿元以上。”常州工信局上述负责人表示,上述数据“具体多少要看市场发展情况,现在没办法去预判,”但其同时强调称,“我们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目标是要迈上4000亿元的台阶。”


《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显示,到2025年,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达40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销量达60万辆,规模达12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28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


而根据2022年1月出台的《温州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显示,温州市未来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温州市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激励措施显示,该市对整车生产企业每开发一个新车型给予100万元奖励,最高奖励500万元;对整车年产销达到5万、10万和15万辆均给予1000万元奖励,动力电池年供货量达到3GWh、6GWh、9GWh均给予500万元奖励。


而拥有奇瑞汽车等整车企业的芜湖市,也提出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国内领先”的目标。


《芜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显示:“到2023年,全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产业规模国内领先、核心零部件优势凸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生态持续完善的发展态势。”


芜湖市上述规划提出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产值占安徽全省比重达50%以上;零部件产业占安徽省内整车企业配套市场份额的35%以上”等具体目标。


芜湖市相关负责人也曾公开提出,要“围绕打造5000亿汽车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实现传统汽车制造业‘新四化’,打造世界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常州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整个新能源汽车板块占常州市规上工业规模的10%左右,“属于主导优势产业,而且我们现在提出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定位为常州市地标产业来打造。”


“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高速增长的赛道。”鹿文亮也认为,长三角多座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希望通过这一高速增长的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重构所带来的机遇,也给了众多二三线城市“弯道超车”的机会。


瞄准龙头精准招商


角逐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城市众多,而招商引资正成为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一招”。


常州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离不开“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进的一系列重大项目。“对于全球、全国的龙头骨干企业,常州市有选择地进行招商,从结果看,我们走对了路。”该负责人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常州市也培育、引进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效应比较明显。”


据了解,近年来,除了引入理想汽车和比亚迪等著名新能源整车企业外,常州市还汇聚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时代上汽等代表性动力电池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常州工信局上述负责人表示,仅在2021年,常州市动力电池产业已建、在建产能超过230GWh,均位居江苏全省首位。车用动力电池产量超57GWh,国内装车量占比三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通过多年持续培育发展,常州已成为全球知名、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发展区。”


而芜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更对招商引资目标进行了具体“拆分”。该市在规划中明确表示,未来要引进培育2家以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整车企业以及10家以上关键零部件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我们瞄准长三角带动性强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推动一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核心项目落地,强链健链势头已经形成。”芜湖经开区投资促进一局负责人庄才钢表示,芜湖经开区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联盟,持续关注智能网联汽车上中下游企业,促进产业链合作。


据介绍,芜湖市还成立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进专班,相关单位正在研究出台新能源推广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专项支持政策,进一步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品牌影响力。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较于上海市和合肥市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热点城市,长三角二三线城市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提升营商环境,招商更要安商,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提供优越的营商环境。


“从企业反馈来看,常州市的营商环境在‘双招双引’中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据常州工信局负责人介绍,已经有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常州“尝到了甜头”,“一些企业不仅在常州布局了制造基地,还将研发基地也转移过来,这有助于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扩大优势。”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车城圈
买车、用车、养车等有关车交流的小圈子,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