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上次做「车充选购指南」,已经过去了四年。在17年的时候,市面上的车充,绝大部分也就是支持个QC+5V充电。 短短四年,快充行业发展迅猛,100W充电器都属于司空见惯了。这次,倍思又更新了一款车充,也是首款通过高通QC5认证的车载充电器,满载功率更是达到了160W。 外观和设计2C1A接口设计,可以同时满足三个设备的快充需求。2C接口的车充本身就很少,倍思这款在增加A口的同时,三口还能同时快充可以说是很难得了。 C1接口最大输出100W,也标注了QC 5的认证信息。C2接口最大输出30W,A口最大输出30W,总计160W。 纵观高通Quick Charge技术的发展历程,从2013年最早的QC1支持10W,到普及快充的QC3,再到现在的QC5,也可以说是一部快充发展的编年史。当然QC5也同样兼容PD,完整支持PD的标准和特性。 虽然QC5还没有像QC3那样做到极高的市占率,但完整支持包容PD,是非常值得一夸的。 倍思这款车充,虽然有着160W的高功率输出,但体积控制的还可以,并不算大。 和我之前用的Anker 49.5W车充对比一下,功率大了3倍多,但体积差不多。 只是由于三口的设计,输出部分相比两口会大上一些。 PC喷涂的哑光工艺,也要比亮面设计更合理。 因为车充避免不了插拔,但相比亮面,倍思这种刮花的程度会低一些。 插入点烟器电源,周围设计了一圈淡蓝色的指示灯,和车上的氛围灯很搭。 近距离看一下,这个颜色和倍思的充电器系列一致,但亮度要弱了一些。可能也是考虑到车载的使用场景有意降低了亮度,避免夜晚产生光污染。 最重要的是高度凸起正常,即使160W大功率,车上的盖子也可以合上。 协议支持车上不方便拍摄,所以就在室内使用转换器进行测试了。 C1接口支持苹果2.4A、三星 5V/2A AFC、QC4+/QC3.0/2.0、华为FCP/SCP和PD3.0,以及最新的高通QC5快充。 PD报文显示,支持5V/3A、9V/3A、12V/3A、15V/3A、20V//5A档位,另外还有5A的PPS。 C2接口支持苹果2.4A、三星 5V/2A AFC、QC4+/QC3.0/2.0、华为FCP/SCP和PD3.0。 PD报文显示,C2支持5V/3A、9V/3A、12V/3A和3A的PPS。 USB-A接口A口支持苹果2.4A、三星 5V/2A、AFC、QC3.0/2.0、华为FCP/SCP、MTK PE+2.0。 兼容性测试接入100W输入的移动电源,C1接口可以达到97.3W左右的满载输出。 C2接口输出功率为26.9W。 接入MacBook Pro M1,功率可以跑满近60W。 接入iPhone 13 Pro Max,也可以摸到近26W的峰值功率。 一般出门长途的时候,我车上都会放一个户外电源。可以达到最大56W的额定输入,在车上给户外电源充电还是一个很实际的应用场景。 多口功率分配既然是多口车充,那么多口功率分配就尤为重要。 C1+C2双口输出,都可以维持各自的最大功率,以100W+30W的模式运行。 A口再加一个QC3.0的移动电源,C1+C2+A三口同时输出,均维持各自的快充运行。 功率分配为100W+30W+30W,因为QC3.0移动电源最大输入也就是18W,所以我的这套设备并没有达到倍思这款车充的输出上限。 发热测试大功率、小体积,加在一起就是极高的能量密度。 要想马儿快些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想法,当然是不切实际的,放在发热上也一样。 充电器越来越小,功率越来越大,发热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我觉得只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区间,就没什么问题。 下面测试一下,接入多个设备,让车充达到满载功率持续半个小时。 热成像仪测试,右图正面最高温度为75.4°C,左图侧面最高温度为77.6°C。严格来说也不算侧面的最高发热温度,因为最热的点在车充和点烟器电源接驳的位置。 当然我这是极限情况的长时测试,单口/双口、或者非满功率不会有这个温度。 顺带测试一下安全性,因为肯定有一些朋友会担心这么大的功率,会不会损坏车辆。 我反复测试过,在超过车充设计的最大负载时,车充会自行调整功率,或者断电,避免损坏车辆电源。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如果你经常要大功率维持160W的充电,还是去看一下车辆说明书,或者保险盒里的保险是多少A的。 不过就我这么多电子设备而言,其实也极少能用到160W的满载输出。我手上的设备,我觉得至多就是100W+30W+18W,148W顶天了。 聊聊应用场景可以说倍思这款车充,很好的解决了车载场景的一大供电:大功率充电。 日常来讲,其实车载充电是个很碎片化的场景。城市通勤,往往距离都不会很远,短时给移动设备补电是高频使用场景。 以往的车充,能满功率充电的其实也就是手机和平板,18W、20W、30W。但涉及到笔记本电脑等大功率设备,一般的车充就捉襟见肘了。 现在换了倍思这款160W车充,车载提供的补电功率上限大大提高了。 日常,我可以同时给MacBook Pro、iPhone、AirPods Pro这样的通勤三件套提供满功率补电。 在长途旅行/野营/穿越等场景,户外电源的重要性逐渐被更多人发现。但这些户外电源,都是大功率输入的。想要在旅途这样的移动场景下补电,就需要用到倍思这类的大功率车充。 我用的这款,支持100W的输出,和60W的PD输入,当然你也可以使用DC电源给它充电。之前没有大功率车充,我们一般是到酒店了再把户外电源拿上去充,现在有了倍思160W的车充,行车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补电了。 而且三口互不干涉,即使满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100W+30W+30W的输出功率,这点真的要表扬一下。 目前一般的2C1A充电器,三口满载的情况下,往往是C2+A共享15W功率。这样对比起来,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夸倍思这个车充的功率分配了。 除了两个支持PD的USB-C,A口也可以给吸尘器、行车记录仪等供电。 总结倍思这款车充的意义,我觉得对于消费者或者行业内都是很积极正面的。 它解决了车载充电场景无法大功率输出的问题,解决了多口充电器同时工作无法各自快充的问题。 三口功率分配很合理。 100W的QC5认证C1接口,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大功率移动电源等设备充电; 30W的C2接口,刚好可以喂饱iPad Pro或者iPhone 13系列等设备; A口既可以支持小电流的设备,如耳机、吸尘器、行车记录仪等,又可以提供诸如QC 18W、12V 2.5A的30W设备。 安全问题经过多次测试,过载或者热量超出,会触发过载保护,自动调整降低功率或者断电来确保安全。 发热在长时间满载的情况下,其实也没有超过80°C,我觉得可以接受。 最后说下我觉得可以改进的点。 首先是侧面的丝印,就是标注各接口输出档位的字样,在多次插拔后会逐渐模糊,这点可以后续改进一下。 其次是如果像我家的车,行车记录仪都接的降压线,多一个A口其实意义不是很大。如果可以砍掉A口,推出一个160W版本的双C更好。 最后还是A口的问题,100W+30W+30W,能跑满的消费者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少的。那么是不是A口可以降一些功率,只做5V/2.4A 12W就行。现在的方案虽然很强,但似乎又太极致了一些。 OK,基本就是这样了。 拜了个拜... 文章来源【善生的善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我省高速服务区正加快升级改造,目前119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已有108对建有充电桩,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900个。我省还大力推进“司机之家”建设,拟在6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2年第十四批采购(输变电项目第二次变电设备(含电缆)招标采购)(招标编号:0711-220TL0481101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2年第十七批采购(输变电项目第一次35-220千伏设备协议库存招标采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