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本田的纯电技术有多强?足以“武装”起一个新势力

新能源资讯(稿源) 2022-2-8 10:20 No.1550

与欧洲、美国,以及中国车企相比,日系车企在纯电动领域的发展总是保持着相对含糊的态度。当国内的新势力车企接连推出新品,当大众的ID.、奔驰的EQ、奥迪的


e-tron(参数|图片)逐步发展成熟,丰田和日产才刚拿出新的电动化发展计划。


发展速度上的差距,让人不得不替日系车企感到担忧。


不过,换一个角度去想,目前整体纯电动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不稳定因素实在太多,那些跑得快的企业,到后面不一定能跑得稳,晚起步的,也未必会被抛离。



10月13日,本田中国发布了全新的电动化战略。时间上是晚了一点,但从技术含量以及发展理念上看,本田中国的这个战略,无论对于企业自身还是整个行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电动化,本田早就开始了

“e:N”,是本田中国发布的全新纯电动品牌,其中“e”代表energize(动力)及electric(电能),“N”则是New(崭新)和Next(进化)。品牌的命名方式与现有的“e:HEV”混合动力品牌十分类似,“e:”可以看作是本田电动化(含纯电动、混动,或许还有氢能源)大战略的一个符号。



本田此前发布“e:HEV”品牌,其实是对过去技术资源的一种重新整理、打包,并不是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技术。这次发布的“e:N”,某种程度上也是将以往所累积的纯电技术作一次重新整合。


早在1988年,本田就开始着手研究纯电动车,组建了首个电动汽车研究团队,并以


思域(参数|图片)、


CR-X(参数|图片)为基础上打造出一系列技术验证车型。


1997年,本田面向美国市场推出了第一款纯电动车——本田EV Plus,比特斯拉的首款商品化车型


Roadster(参数|图片)(发布于2008年)早了11年。虽然这款车的性能指标并不突出, EPA(美国环境保护署)当时给出的续航里程仅为130km,但毕竟是市场上的稀有物种,本田EV Plus被媒体评为“美国最先进的电动车之一”。



在本田眼中,纯电动车压根不是什么新玩意、新物种。(图为本田EV PLUS)


当然了,与那个时期的大多数车企一样,本田当时对待电动车的态度,都是以“试水”为主,没有大力发展的打算。但正是这次“试水”,本田推开了电动化的大门,后期推出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以及在市场大获成功的混合动力技术,都证明了他们在电动化领域已具备充足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当整体市场向电动化全面转型时,本田的这些储备就大派用场了。本田面向中国市场发布全新电动化战略,正是他们在技术上厚积薄发的体现。


以后的本田车,可能都长这样

这次,本田中国共发布了一个纯电平台、两款量产车、三款概念车,以及一个全新的智能生态系统,涵盖了电动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们来逐个细看。


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两款全新量产车:东风本田


e:NS1(参数|图片)和广汽本田e:NP1。这两款车均以去年北京车展发布的本田 SUV e: concept概念车为原型,针对中国消费者量身订造,融入了不少本土化设计及技术。



东风本田e:NS1



广汽本田e:NP1


e:NS1和e:NP1互为姊妹车型,定位为小型纯电SUV,整车采用了本田最新的设计元素,整体观感简洁且紧凑,前中网进气格栅采用了全封闭式的造型,大灯造型修长且富有动感,内侧的LED灯带勾勒出整车的神韵。




车尾的造型与UR-V和XR-V有些类似,贯穿式LED尾灯的设计让尾部看起来更稳重。值得注意的是,e:NS1 特装版采用了上下双尾翼的设计,而e:NP1则是单尾翼。另外,尾灯下方的车标从以往的“H”标改为“Honda”字母标,这可能会成为日后本田纯电动车型的专属标识。



e:NS1车尾采用了双尾翼的设计



车尾的“Honda”标识


与当下一些“新势力”车型相比起来,本田这两款纯电动车在造型上也许还不够前卫,不够大胆,但这种更倾向于燃油车的设计,能降低大部分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接受程度,同时也体现出本田对于现有设计语言的自信。



伴随着两款全新量产车的发布,本田中国还公开了三款纯电概念车,包括定位SUV的e:N SUV concept、三厢轿车e:N GT concept,以及双门跑车e:N COUPE concept。这三款车的设计极具未来感,前脸的造型辨识度极高,是本田日后纯电动车的设计雏形。对此,你还会怀疑本田的设计功力吗?


打造专属架构,本田电动化的决心

评价一款纯电动车是否先进,不能光看设计,平台架构以及车内智能化程度才是更重要的判断标准。


别看e:NS1和e:NP1长得像燃油车,事实上,它们都是基于纯电专属架构打造的车型。在燃油车领域,本田没有像大众、丰田等车企那样发布正式的架构平台技术,但这一次,本田为纯电动车破天荒地拿出了对应的专属架构——e:N Architecture智能高效纯电架构。



本田e:N Architecture架构可适用于前驱、后驱,以及全轮驱动车型,这是否意味着,本田将要在纯电动领域来实施全面进攻?


并不是说有了专属架构就一定能将纯电动车造好,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产品力表现优秀的非纯电架构EV,例如比亚迪汉EV、宝马iX3等,它们采用的都是油电共用架构。只不过,采用纯电专属架构,能让纯电动车的综合性能发挥得更极致,例如更合适的电池布局、更大的轴占比、更好的车内空间利用率等。


对于像本田这样以技术立命的车企而言,打造纯电动专属架构并非难事,但却能体现出他们发展纯电动车的决心。



本田e:N Architecture架构分为“e:NArchitecture F”和“e:NArchitecture W”两个版本,对应不同驱动形式的车型,e:NS1和e:NP1采用的是以前轮驱动为基础,整合了高刚性专用车架、三合一高功率电机,以及大容量电池的“e:NArchitecture F”架构。



e:N Architecture F前驱平台


根据工信部的申报消息,本田e:NS1和e:NP1有两种动力规格,最大功率分别为134kW以及150kW,电机功率密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电机控制程序的场景算法超过2万个,是普通纯电动车的40倍以上,其搭载的三元锂电池可支持5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


除了专属架构技术之外,本田这次还发布了一个全新的智能生态系统——“e:N OS”。该系统融合了Honda SENSING 360以及新一代Honda CONNECT两大子系统。前者在车身四周增加了5个毫米波雷达,能实现全方位的感应,具备20种以上的驾驶辅助功能。在此基础上,还对预碰撞系统进行了升级,加入了变道辅助、交叉路口车辆报警等功能,以及本田在L3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中积累的部分技术。




Honda SENSING 360将于2022年率先在中国发布的车型上搭载。


车内智能化方面,本田将对Honda CONNECT实现进一步的升级,融入“e:N OS”的最新功能,例如真人级别的语音交互、AI语音助理、车家互联、OTA在线升级等。


在e:NS1和e:NP1的内饰官图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到新一代Honda CONNECT系统的模样:中控竖屏尺寸达到15.2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尺寸则为10.25英寸。



由于中控屏尺寸十分大,大量实体按键都被取消了,从官图可以看出,中控屏划分为三个显示区域,最上方是导航及车辆信息区,中间是车机控制区,最下方则是温度控制区。合理的屏幕布局,不仅有着震撼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带来不亚于实体按键的操作便利性。


不抛概念,只以技术说话

很显然,本田中国这次发布的电动化战略尚未把所有“肌肉”都秀出来,许多关键的技术指标都没有公布,但仅凭目前所发布的技术,若加上一些概念性的包装,以及能让资本市场兴奋的“故事”,足以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新势力”车企。


纯电架构、生态系统、智能驾驶……当下的纯电动市场,讲究的不都是这些吗?


只不过,本田从不是一个喜欢讲故事、抛概念的车企,他们靠的是实打实的硬技术以及足够有说服力的产品征服市场。



接下来,本田将在5年内针对中国市场推出10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并计划2030年之后,不再在中国投放新的燃油车,推出的所有新车均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


5年,10款EV,这个计划其实很大胆。特斯拉2014年正式中国,如今已有7个年头,推出的车型只有4款。



按照本田的计划,到2030年,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占比要达到40%,2035年达到80%,2040年达到100%。


当然,我们对本田的这个计划并没感到惊讶或怀疑,以他们的技术实力和体系能力,5年内推出10款EV的难度并不大,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将这些车型都打造成精品。毕竟,目前市场已不缺新的电动车,缺的是定位准确,且技术可靠的产品。


作为传统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实力代表,本田在技术上已有了充分的储备,而在发展方向上,能否坚持打造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不被行业乱象带偏,这也许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文 | 超人



本文来源【DearAut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1、车城网发表的该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立删。
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车城网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